古代女子出嫁時,娘家必備許多件陪嫁品,其中一件令人難以啟齒

2020-12-24 三史看鑑

自古以來,結婚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事情,畢竟娶親非常熱鬧,鄉裡鄉親都想討個好彩頭來祝福兩人。而說到結婚,自然是少不了其中的儀式,在古代老百姓的結婚方式都極為繁瑣,一整套都是有規矩的,不能有任何差錯,甚至時間都要非常精準才可以。

畢竟男女結婚都是經過雙方父母同意的,之後就可以舉行婚禮,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聘禮以及假裝,總體來說男人要迎娶女方過門,聘禮一定要貴重,要讓女方家長覺得男方很有誠意,給的越多誠意越高,只有這樣她們才會放心把女子嫁給男方。

而女方的嫁妝就有所不同,完全看自家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大到金銀財寶,小到針線首飾等等。

不過在女方陪嫁品中卻有這一樣東西令人難以啟齒

古代女子嫁人時年紀都還很小,在芳齡十四左右就會嫁出去,這個時候女子許多事情都不懂,父母就會給女兒介紹其中的流程,讓女兒清楚如何去服侍丈夫,以及作為妻子該怎樣來照顧這個家。

所以在她即將過門時,家人就會把一條白色的布塞給女兒,其中的作用,說出來非常羞恥,它是用於檢查女方是否清白,並且家裡人還要檢查有沒有落紅的情況,如果沒有落紅,婆婆一定饒不了她,因為古人一直把忠貞問題看得尤為重要。

除去這些,少部分地區會在女方結婚時,把棺材也當作陪嫁品,而且婆婆還不會因此生氣,非常支持這種行為。在婆婆看來陪嫁品有棺材就是指女方已經把後事做好準備,一生也不選擇離開。

這種風俗本是誕生於清朝末年的南方地區,那個時候女方嫁過來棺材是必須要有,它寓意著一邊是棺,一邊是材,以「升官發財」代表著對家人的祝願。

再有的陪嫁品就是「子孫寶桶」,聽名字也知道,講的就是後代子孫保佑的問題,整體是由三部分組成,一個是馬桶,一個是洗腳盆,還有一個是每天都要用的水桶,缺一不可。而且這三樣與子孫碗以及大紅箱子都一起要陪嫁,合稱為「三寶」。

不算以上的這些,剩下的就是零零碎碎的物品,有以後穿戴的衣服之類和家中飼養的牲畜,只要能看到的差不多全都陪嫁過去,就跟搬家一樣。可這也沒有辦法,畢竟女子一旦嫁過去,就屬於男方家裡的人,很少有機會看望父母,自然是害怕女兒吃不好穿不好。

不過對於有權有勢的家族,就不用擔心,不單單陪嫁以上物品,甚至連婢女也會一同陪嫁,為的就是讓婢女能照顧女主人的起居。

經過時代的發展,這些習俗早就被拋棄,留下來的只有精華,現代講究的是房子與車,條件早就被提高,雖然說沒有古人那麼精緻,可如今的條件也不簡單。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古代女子出嫁,需要準備哪些嫁妝?都有哪些寓意和用途?
    引言現代社會,女子出嫁有很多講究,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其實在古代社會,女子出嫁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今天筆者就結合女子出嫁的嫁妝來說一下。這種木頭的寓意也好,只要是在出嫁將絲綢放到樟木箱子裡,就代表著「兩箱絲綢(兩相廝守)」。妝匣作為從女子從閨房帶到丈夫家的物品,這件物品包含著女子太多的情感。妝匣雖然比較小巧,但是作用很大,每當女子出門,都會用到這件物品。
  • 四個被誤會千年的成語,本義無關風月,如今含義卻難以啟齒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部分成語不僅失去了其本義,其含義還越來越猥瑣,越來越讓人難以啟齒。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其中被曲解最深的四個「正經」成語。三、人盡可夫提到「人盡可夫」四個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潘金蓮等,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的女性,認為這個詞的含義就是,一個女子可以像對待自己的丈夫一樣對待任何男人,畢竟成語字典上就是這樣解釋的。甚至風月場所中,還衍生出了「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人嘗」的解釋。
  • 4個被誤會千年的成語,本無關風花雪月,如今含義卻令人難以啟齒
    但是,在歷朝歷代中,不乏一些風流的文人雅士,對原本的文化含義進行了刻意曲解,以此達到取樂的目的,甚至將本義改得面目全非,令人難以啟齒。而今日,筆者便帶來了四個成語,原本無關風花雪月,可經過了世人的訛傳後,都變得讓人難以啟齒,甚至非常的猥瑣,下面,一起來看看是哪4個成語——一、一場春夢說到「春夢」二字,相信大家都會不自覺的笑出聲來,腦海中頓時閃爍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畫面,特別是網絡上流傳的那個段子,什麼「萬物復甦,又到了什麼的季節」。
  • 古代女子都靠丈夫養?不存在的,經濟獨立早已是主流
    古代女人的嫁妝是女子娘家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嫁妝越豐厚就代表女子的娘家地位和財富越高,嫁妝的多少也奠定了女子在婆家的地位,如果嫁妝與娘家的地位不匹配會被婆家看不起。嫁妝除了代表著娘家的面子,增添女子嫁人之後在婆家的底氣之外,其實它還有一個非常實在的作用,那就是保證女子嫁人之後有足夠的經濟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經濟獨立。
  • LOL那些令人難以啟齒的技能名!
    然而這方面國服也沒有太落後,很多技能的名字讓你根本無法說出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目前LOL英雄中都有哪些讓人難以啟齒的技能名。重災區一:皮爾特沃夫&祖安這個地區算是中二入門級的操作,其中最為廣為流傳的就是蔚的R技能,全稱天霸橫空烈轟。
  • 古代女孩結婚時的「十裡紅妝」是什麼,出嫁都有哪些婚俗?
    古代女孩結婚時的「十裡紅妝」是什麼,出嫁都有哪些婚俗?十裡紅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古老的傳統民俗,通常指的是女兒出嫁時的場面。通常會用「良田千畝,十裡紅妝」來形容富貴人家女子出嫁時嫁妝的豐厚。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時間「婚姻」二字在古代也被寫成「昏因」,意思是說:男子在黃昏時迎接新娘,女子因男子而來,所以男家去女家迎親時,通常都是在夜間。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年齡由於古時候朝代不一樣,各個朝代的成婚年齡也不太一樣。
  • 古代朝鮮,有一種女醫生被稱為「醫妓」,她們的一項工作難以啟齒
    不過在古代,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科技生產力的落後,醫者這一職業有時候並不那麼「純粹」,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在古代朝鮮,有一種女醫生,被稱為「醫妓」,她們有一項工作難以啟齒。 從漢代的時候開始,一直到清朝晚期,現在的朝鮮半島上的政權都是中國的藩屬,他們除了尊中國王朝為宗主國,還要定期的納貢稱臣。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看後長見識了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祖宗的經驗,放在現代並不一定適用。01、窮不耕丈人田古代是個男權社會,一般人都認為女子出嫁後,就不是自家人了,所以女子出嫁後就很少回娘家。父母如果支持女兒任何財物,兄嫂就會說閒話。
  • 「趣味法制史」:古代女子可否繼承家產?
    但在古代,女子真正的身份及繼承地位究竟如何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一起看看吧。中國古代的身份繼承制度核心是從西周時便確立的「嫡長子繼承制」,即立嫡以長不以賢,即使到了清代,嫡庶之分依然存在,故而康熙末年還出現「九子奪嫡」的慘烈鬥爭。由此可見,古代的嫡庶子身份地位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黃花閨女"的起源。在古代,黃花代指菊花,形同品格高潔,也可以形容女子。久而久之,人們便用"黃花閨女"形容未出嫁的姑娘。當時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小詩,"今朝白面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用黃花形容未出閣的少女,一方面富有代表性,讓人看到妝容便知對方尚未出嫁。若是遇到心儀的姑娘,看到對方依舊單身,還有求愛的希望。
  • 古代女子三歲取「名」,出嫁取「字」,探究春秋女子如何稱呼
    在春秋時期的貴族階層中,雖然女子、男子都是一樣的,有名也有字,但就像《禮記曲禮上》所說的"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女子及笄後便不稱名,只有在婚姻場合時才會使用。因此在在史書中,我們也基本上看不到女子的名字。那文獻上又是怎麼記錄這些女子的呢?我們實際來看看吧!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看完你就明白了
    對於男子,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30歲稱而立,40歲為不惑之年,60歲為花甲,70為古稀。 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常被我們用來指還沒有結婚的女性,至於未婚少女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應該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詞裡面的「黃花」是什麼?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仡佬族打牙習俗:女子快出嫁時將上牙犬齒或門齒打去一二枚
    這是因為仡佬族人民長期保持著姑娘出嫁前要打牙這一習俗的原故。仡家姑娘長到二十歲左右快出嫁時,要把上牙犬齒或門齒打去一、二枚。打牙時要備一壺酒,把娘舅恭請到自己家裡來,用小釘錘把牙齒錘下來。如沒有娘舅或娘舅去世,可請娘家與娘舅同輩的親人來打牙。打牙後敷上特製的藥粉,很快即可痊癒。如果仡佬族婦女不打牙,便會受到人們的譏笑。
  • 古代女子出嫁前,如何驗證她是不是黃花大閨女?方法簡單粗暴
    古代女子出嫁前,如何驗證她是不是黃花大閨女?方法簡單粗暴人有無貴賤之分?這個問題在古代不攻自破,答案是肯定的,有!古代女子有文化的很少,她們大多數都被關在家裡,學做一些針線活,她們力氣柔弱,靠著家中男人養活,有些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有幸可以學一些琴棋書畫,但也是大門不出二不邁的,所以古代的才女非常稀奇,多少人中也出不了一個,這都是當時的環境所致。
  • 如果換成古代女子,她們會怎麼說?
    換成古代女子會怎麼說?「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古代女子為何痛恨「臨邛」?不僅僅是現代人,即使是古代的溫情女子,也同懷此情,同有此心。那麼,古代女子的良人遠行,如果想叮囑自己的男人在外不要拈花惹草,該用什麼樣的詞彙來表達呢?唐代詩人孟郊就給我們提供一個參考答案。孟郊曾寫過一首五言絕句,叫《古別離》:欲別牽郎衣,郞今到何處?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
  • 原因令人難以啟齒……
    原因令人難以啟齒……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戴面具的大俠並不是只有黃藥師一人。但是大家看在《天龍八部》當中的遊坦之戴面具是因為容貌被毀,為了不嚇到心愛之人,所以才戴著面具。《神鵰俠侶》中程英也喜歡戴著面具,但是她只是為了單純的模仿黃藥師而已,哦,楊過也喜歡戴面具,那是因為在等待小龍女的這段時間裡,不願意以面目見舊人,所以才帶上了面具。那麼黃藥師戴面具的原因是什麼呢?
  • 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是什麼待遇,還和出嫁前一樣嗎?
    說說身邊的人,說說她們回娘家的感受吧!01一種是出嫁的女兒就是婆家人了。身邊有個大姐的兒媳婦能有三年春節沒有回自己家了。當初,這位大姐與對方家長談到彩禮時,女方家長要了十幾萬元,這十幾萬元可是要揣進女方父母腰包裡哦!
  • 古代女子出嫁前,需要接受三個月的突擊訓練,她們要學什麼?
    1.古代女子早嫁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女子出嫁非常早,甚至有時律制規定女子多少歲之前必須嫁出去,否則懲罰家人,或者加重稅賦等等,尤其是在戰爭年代,國家急缺人手的時候,年齡一度突破下線。再看很多古裝電視劇和小說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在女子十二三歲的時候,家人就開始為她張羅著找夫家,如果過了十六七歲的年紀出嫁,甚至會被人說是嫁不出去,是古代的「大齡剩女」。2.男女教育不同古代男女之間接受的教育自然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是循序漸進的。
  • 古代寡婦洩慾的13大變態神器
    14、「春宮」瓷器  別看這個小瓷器,這可是娘親在女子出嫁時陪嫁的「壓箱底」物件。這用來幹嘛的呢?  由於古代大多是父母指婚,新郎新娘在洞房前一般都沒有見過對方,所以第一次見面時就要脫光衣服實在有些尷尬。  女方父母以此開襠褲作為嫁妝,讓女兒在第一次房事時穿上,既可以減少心理障礙,又可以讓男方在第一次時,不會因為女方脫光衣服感到太興奮而早洩,或者因害羞而難以正常發揮。真是費了苦心。
  • 古代的男子,為何都喜歡娶15歲以下的女子,原來裡面藏有「貓膩」
    在古代常常出現「老少配」的情況,年齡的差距,給兩人造成了巨大的鴻溝,婚後生活也往往不幸,最慘的還是那些年輕貌美的女性。可以說,古代男子非常偏愛娶十四五歲的姑娘,也有大量女子在此時就已經出嫁,為什麼古代男子專挑這麼年輕的女子,等到十七八歲,或者上了二十歲再娶不行嗎?這麼著急,究竟是為了什麼,還是說這裡面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