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原產於非洲南部,其性情兇猛,體型巨大,最大個體可達6米以上,壽命可長達70-80年,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價值和良好觀賞價值的大型鱷類,屬於鱷類中十分優良的人工養殖品種[1]。
中國海南省南部地區的氣候條件與南非等尼羅鱷原產地的氣候條件很相似,這就在尼羅鱷的引種與繁殖上有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條件,因此海南省南部也是中國最適合尼羅鱷引種以及繁殖的地區。
尼羅鱷作為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對其引殖與開發也符合海南經濟的發展方向,事實證明尼羅鱷的引種情況還算是比較順利的。
在南非,生命力一向頑強的尼羅鱷在南非卻遭遇了神秘死亡事件,大量尼羅鱷的離奇死亡卻讓人很痛心。
歷史悠久的尼羅鱷從千裡迢迢的南非引入我國
尼羅鱷是最大且最知名的爬行動物之一,成年鱷魚的體長能夠達到6米左右,僅次於最大的灣鱷並且廣泛的分布在整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歷史悠久。
相關文獻記載尼羅鱷的分布範圍以前延伸到以色列和阿爾及利亞,現在分布約47個非洲國家的熱帶地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氣候類型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特徵為全年高溫並且降水明顯的乾季和溼季。野生尼羅鱷屬於低危物種,有些地區可能已經瀕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LRlc(風險較低,關注度:較低)。
尼羅鱷是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動物,有2.4億年的歷史,平均壽命為70-100歲。1995年,我國首次從南非引種了72尾尼羅鱷,經過在海南省三亞市田獨鎮進行了6年的全人工養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引種的尼羅鱷中,10齡以上的成年鱷有26尾;7齡和4齡的半成鱷各有10尾和30尾;1.5齡的鱷魚有6尾。目前該批引種的鱷魚還存活66尾,成活率達到了91.7%。並且有6尾死亡的鱷魚中有三尾是因為吞噬了遊客投餵的異物致死;還有的是因為互相咬傷致死的。
尼羅鱷目前面對的主要威脅是:一般棲息地的喪失(包括水、食物、棲息地在內的大部分資源壓力)、與人的直接衝突(人類對鱷魚的殺戮)以及一些間接的人為傷害,諸如汙染物、水質差以及水壩的建設都是導致南非尼羅鱷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2]。
南非尼羅鱷死亡之謎
尼徹·布萊克已經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工作了30年了,非常了解尼羅鱷的兇猛,所以他很有把握地說:「等一會兒,獅子一定會成為尼羅鱷的口中餐」。可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隻身長6米、體重200斤的尼羅鱷竟顯得痴呆遲緩,沒幾個回合就敗給了獅子。
看見這一幕,尼徹被驚呆了,讓尼徹吃驚的還不止這個,在不到3公裡的河床上,他們還發現了6具尼羅鱷的屍體。鱷魚是食物鏈中的頂級消費者,它的死亡會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也會影響到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的安危。
經過一個多月的搜索,科學家們一共找到了30具尼羅鱷屍體,這些死亡的尼羅鱷有幾個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沒有外傷;其次它們的死亡地點都在峽谷最大的沙堤上,這就是它們平時曬太陽以及取暖的地方。
通過對尼羅鱷的屍體解剖發現:鱷魚身體的內臟器官和尾部全發生了病變,它們變得像膠鞋底一樣,又厚又硬並且黏在一起。鱷魚原來是生病了,它得的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全身性脂肪炎疾病。
這種疾病會把它們的脂肪變得像橡膠一樣,它們沒法遊泳也沒法進食,最後只能疼死、餓死。
照理說尼羅鱷的生存能力極強,能夠抵禦各種疾病,它們怎麼會得這種疾病呢?
科學家們經過嚴密的分析之後,得出了兩條具有價值的參考結論:
1,三年前曾有一大批的獅子、獵豹、斑馬以及犀牛的死亡,原因就是藍綠藻中毒,尼羅鱷的死亡可能就源於此。
2,尼羅鱷的死亡或許是因為水汙染所導致,南非近年來工業發展迅速,幾乎所有的工業廢水、生活汙水全都排進了河裡,勒福休河的水質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這兩種說法似乎都有合理之處,可是都被尼徹給否定了。因為藍綠藻是一種漂浮在水面上的生物,而尼羅鱷主要吃的是河底的食物,所以不會被藍綠藻毒害到。
關於水質汙染的質疑,經研究發現,那些小魚身體中雖然有毒素甚至缺氧,可還能夠健康地活著,所以這點毒對於尼羅鱷來說算不了什麼,更加談不上致命。
當上面這兩個結論都被否定了之後,尼徹認為也許是尼羅鱷的食物出現了問題。但是,早在兩年前,南非政府就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嚴禁漁民在勒弗休河撒網捕魚,這樣也就不會產生大量的死魚。
而尼羅鱷食用的也都是新鮮美味的食物,所以說尼羅鱷的死亡與食物也沒有什麼關聯。
在尼羅鱷死亡的問題上,幾乎所有的猜測都被否定了。
好在後來發生的事情讓科學家看到了轉機。
2010年冬天來臨之際,全身性脂肪炎在鯰魚的身上又爆發了,而鯰魚正是尼羅鱷食物的主要來源。尼徹突然意識到,或許患病的鯰魚才是尼羅鱷患病的根源。
科學家又對勒弗休河水中的各種元素進行了化驗,化驗的結果再一次表明,水中有很多的毒素,但是每一種都不會致命,更加不會讓鯰魚患上全身性脂肪炎。
雖然說,河水中的每一種毒素都不足以讓尼羅鱷死亡,但是當每一種毒素都集合到一起的時候,這種無法為其命名的「毒」或許正是殺死尼羅鱷的殺手。
勒弗休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河流之一,馬辛基大壩食用之後,水位升高了二十米,水流變得緩慢,有毒物質全部沉澱下來了。尼羅鱷生存的峽穀穀底渾濁不清,而且酸腐汙臭,某種全新未知的、綜合且致命的毒就在這裡誕生了。
再次之前,勒弗休河的水位很低、水流也比較快,那些汙染物被水流衝走並且稀釋,不會沉積下來。
雖然同樣都會產生汙染,但是因為馬辛基大壩的使用,使得這些汙染就有了有毒和沒有毒的分別。
總之,包括尼羅鱷在內的所有野生動物都是瀕危的野生動物,但是它們現在的棲息地變得越來越小了,其野外分布也越來越少,再加上其本身具有很高的保健功效和藥用價值,如果不加以保護的話,鱷魚將會面臨著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