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汙染防治攻堅戰該怎麼打?12月22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表示,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個「深入」,意味著觸及到矛盾和問題的層次更深、領域更寬、要求更高。
▲莊國泰
他表示,「十三五」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但是挑戰壓力依然存在,主要是生態環境問題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總體沒有得到緩解。從目前的分析來看,生態環境質量仍處於中低水平上的提升,成效還不穩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推進系統治理、智慧治理。
莊國泰指出,在各類汙染防治專項行動上,提出的基本思路是「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希望推動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的突破。
一是繼續提升空氣品質。這裡特別強調要以細顆粒物,就是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突出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這是PM2.5和臭氧的前置物。
二是降低碳排放的強度,包括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
三是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繼續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態用水,補齊城鄉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推進城鎮汙水管網的全覆蓋,包括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垃圾收集、汙水處理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四是以土壤安全利用包括危險廢物的強化監管利用處置,持續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也要重視新汙染物的防控。
五是強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堅決守住自然生態的安全邊界,保護好生物多樣性。
六是緊盯核與輻射安全、「一廢一庫一品」環境監管,「一廢」是危險廢物,「一庫」就是尾礦庫,「一品」是化學品,有效防範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此外,還將綜合運用法治、經濟、行政、科技和文化的手段,特別是要加強法治體系的建設,完善環境制度。包括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全面實行排汙許可制。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北京報導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