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40餘家P3生物安全實驗室 他們都有誰?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藥聞社

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傳播將病毒又一次帶入人們的視線,除了醫務和救援工作者在前線為抗擊疫情做出巨大奉獻,科研人員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病毒研究以及藥物實驗。

根據衛健委下發的防控方案文件,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檢測流程中要求: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必須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實驗室由經過相關技術安全培訓的人員進行操作。但並不是所有的實驗室都可以承擔檢測工作。

如SARS病毒要求三級生物安全水平(BSL level 3,P3),伊波拉病毒(Ebola)要求四級生物安全水平( BSL level 4,P4),必須考慮通風、氣壓、樣本流向(指樣本從病房通過什麼途逕到檢驗實驗室,從哪個門進入,到達實驗臺後從哪個儀器到哪個儀器,廢棄樣本怎麼處理,從哪個門出實驗室等系列流程)等方面,檢測人員也要經過特殊訓練。從儀器上來說,至少要有離心機、核酸提取儀器、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儀器等。而新型冠狀病毒這類核酸病毒檢測的實驗室必須達到至少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級別,同時採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的個人防護,才能開展相應的檢測。

什麼是生物安全實驗室?

實驗室是進行科研工作的必需場所,根據危險度等級,包括傳染病原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國際上將生物實驗室按照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為P1(Protection level 1),P2,P3和P4四個等級。

P1-P4實驗室可以承擔的工作也根據安全等級進行劃分,其嚴格等級從低到高。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需要遵照已發布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範》。根據規範,P2實驗室宜實施一級屏障和二級屏障,而P3和P4實驗室需要設置一級屏障和二級屏障。

一級屏障保障了實驗操作者與被操作對象之間的隔離,包括生物安全櫃和正壓防護服等;二級屏障則是保障了生物安全實驗室與外部環境的隔離,其中就包括換氣系統,因此,一級屏障和二級屏障分別是實驗人員和外界環境的保護傘。建築技術規範中也詳細制定了P3和P4等級實驗室的主要房間,包括主實驗室,主實驗室緩衝間,隔離走廊,防護服更換間,準備間,淋浴區等的技術指標。超高的清潔級別,恆定範圍的溫度、溼度以及壓差都是實驗安全的保證。

10多年前,我國在實驗室生物安全領域的基礎相當薄弱。2003年SARS流行期間,全國僅有少數實驗室能夠基本滿足SARS病毒分離和培養的條件,沒有移動P3實驗室,沒有P4實驗室,甚至連在國外見過P4實驗室完整結構的人都沒有。這嚴重製約了政府對公眾安全和國土安全的保障能力。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發展現狀如何?下面我們就走進國內這40餘家P3/P4實驗室,一探究竟。(儀器信息網不完全隨機整理,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包括BSL-4、BSL-3)

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鄭店園區內,地處中原腹地,三面鄰山,交通便利,環境相對獨立。建設內容包括細胞水平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在內的烈性病原試驗設施、新生疾病研究設施以及烈性疾病病原保藏設施(即包括BSL-4、BSL-3以及BSL-2、普通實驗室和動物飼養室等輔助性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最終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新生疾病研究單元。

項目建設總目標是在武漢建設一個對國內科學家有限開放的、建立在嚴格管理制度基礎上的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形成一個能開展2-3種烈性傳染性疾病病原研究和疫苗研製的相對獨立的研究平臺,並以此為依託,彌補我國公共衛生應急反應體系不完善、缺少有效技術支撐和藥物儲備的短板,在突發新生傳染病來襲時,能主動、科學防控,構建未來應對新生疾病和生物防禦的新常態,在我國重大新生傳染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中起到基礎性、技術性的支撐作用,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揭示重大科學問題,成為我國新生疾病預防和控制研究與開發基地、毒種保藏中心、WHO參考實驗室和疾病網絡節點,最終成為我國新生疾病研究網絡的核心部分,同時有效地提高我國對生物戰爭和恐怖襲擊的防禦和應變能力,維護國家生物安全。

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後,將對包括伊波拉病毒在內的自然疫源性病毒和其他新發病毒開展研究,包括快速檢測體系,分子流行病學、傳染病病原微生物學、治療性抗體、疫苗和藥物評價研究、生物因子風險評估研究等,打造我國新生和烈性傳染性疾病的病原分離鑑定、感染模型建立、疫苗研製、生物防範以及病原與宿主相互作用機理等研究的生物安全平臺。

2019年12月30日,在疫情爆發初期,武漢病毒所積極響應武漢市政府、湖北省衛健委和武漢市衛健委的防控聯動機制,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收集和標準化入庫工作。研究所於2020年1月2日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於1月5日成功分離到了病毒毒株。1月9日該毒株資源已按標準完成國家病毒資源庫入庫,並進行了標準化保藏,可依法依規提供給有關機構,將為當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疫苗開發、生物醫藥篩選等提供重要資源支撐。

1月11日,武漢病毒所作為國家衛健委的指定機構之一,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GISAID)發布,實現全球共享。1月23日,湖北省新型肺炎應急科研攻關專家組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議正式宣布成立由武漢病毒所牽頭,石正麗研究員任組長,與來自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湖北省中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單位的13位專家共同組成科研攻關專家組,著重在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研發、疾病發生、發展和傳播規律及臨床診治、抗病毒應急藥物和抗體類藥物等8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協同全省優勢科研力量,全力打好科技防控攻關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8套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屬的獨立法人機構。其前身為1949年成立的中央衛生研究院病毒系,後於1964年成立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原隸屬於中國醫學科學院。1983年,病毒學研究所劃歸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2002年1月23日,病毒學研究所正式更名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簡稱病毒病所。

病毒病所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病毒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和醫學病毒學研究機構。建有國內最大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群(設8套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形成完善的疾控應急和科學研究體系。8套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分別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SARS 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愛滋病(HIV)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性出血熱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性腦炎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不明原因疾病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脊髓灰質炎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禽流感BSL-3實驗室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支撐,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和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聯合建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共同建設的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於1月26日正式啟動。

該服務系統啟動後,發布了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成功分離的我國第一株病毒毒種信息及其電鏡照片、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序列等國內首次發布的重要權威信息。同時,服務系統整合了全球冠狀病毒基因及基因組大數據,建立了全球冠狀病毒資源大數據平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5套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

(5套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領導下的國家級細菌性傳染病預防控制專業機構。前身為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1953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隸屬衛生部),主要任務為加強偵察和防止帝國主義使用細菌武器,同時調查國內烈性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

5套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包含鼠疫、炭疽、SARS 、移動式等BSL-3實驗室,分別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BSL-3實驗室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BSL-3實驗室Ⅱ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BSL-3實驗室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BSL-3實驗室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BSL-3實驗室Ⅴ

新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級響應。從1月中旬至今,為了全力保障做好此次防疫工作,傳染病所共有50餘名專家在一線工作,同時,後方有60多人在國家衛健委、中心和本所不同崗位上做著保障工作,60多人報名隨時做好了前往一線馳援的準備。2月4日,中心的移動生物安全實驗室也日夜兼程,馳援武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

(2套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該中心2套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隸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和免疫研究室(DRVI),該研究室前身為1998年成立的國家愛滋病參比實驗室,隨著研究項目的增加和國家防治任務的加重,2001年DRVI正式成立,從事全國愛滋病毒學、免疫學、分子流行病和耐藥監測,以及愛滋病疫苗和醫學防控等領域的研究。實驗室擁有全面、深入進行愛滋病相關研究的先進儀器設備和技術條件。

2套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分別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二BSL-3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BSL-3實驗室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支援湖北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工作部署,艾防中心趙全壁、洪坤學、潘品良、廖玲潔、劉穎、李丹等一批實驗室檢測專家星夜馳援湖北省,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工作。1月30日,第一批實驗室檢測人員赴湖北省孝感市支援實驗室檢測工作。31日與孝感市疾控中心負責同志對接,了解實驗室檢測現況和迫切需求。下午2點半完成第一批樣本檢測,並根據檢測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溝通,商討提高檢測能力,優化檢測流程和保障生物安全防護的具體方案。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以下簡稱「P3實驗室」)建成於2011年7月,於2013年4月正式運行。實驗室建築面積736m2,防護區總面積176m2,包括3間BSL-3實驗室,2間ABSL-3實驗室。

實驗室於2014年4月首次通過國家認可委P3實驗室的資質認證(證書編號:CNAS BL0034),認證類型為「可利用安全隔離裝置從事常規量經空氣傳播致病因子的實驗室」。初次認證至今,實驗室歷年均順利通過了認可委的年度評審,並於2017年5月,順利通過了五年一次的複評審認證。這標誌著實驗室從初始運行至今,已具有規範、穩定的生物安全運行體系,能夠充分保障二類高等級病原各項研究工作的安全開展。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中科院微生物所高度重視,組織精銳力量,積極投入抗疫科技攻關工作。 微生物所副所長錢韋表示,微生物所是打過「非典」型肺炎(SARS)和流感病毒感染戰役的一個研究所,也算是經歷過戰鬥的「老兵」。本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微生物所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家的號召,按照中科院的部署,盡全所之力,全力投入。微生物所的科研攻關團隊,承擔了病毒溯源、變異模式、關鍵蛋白結構解析、抗體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任務,同時配合中國疾控中心,做好數據信息支撐任務。

復旦大學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復旦大學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BSL-3)於2002年由聞玉梅院士提議,2003年SARS爆發期間緊急啟動,2004年底建成,主要從事結合分枝桿菌和I型人免疫缺陷病毒研究等工作。

2020年1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批准復旦大學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開展新型冠狀病毒實驗活動。根據批覆,此後,復旦P3實驗室將針對肺炎疫情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病毒培養、動物感染實驗等項目。目前,復旦人科研攻關成果初現:復旦大學應天雷等團隊聯合攻關,首次發現SARS-CoV特異性人類單克隆抗體CR3022可以與2019-nCoV RBD有效結合。CR3022或有潛力被單獨或與其他中和抗體組合開發作為候選療法,用於預防和治療2019-nCoV感染。

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

中心BSL-3實驗室於2004年開始設計,2005年完成建設,並於2006年通過國家認可委初次評審、原國家衛生部的現場評估論證,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12月通過衛生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複評,成為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之後、全國第二個通過衛生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格現場評估論證的BSL-3實驗室。BSL-3實驗室投入使用以來,為福建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重點傳染病疫情控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2020年2月1日,該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順利通過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健委)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分離與培養活動的擴項評審。實驗室通過國家衛健委和CNAS開展2019-nCoV分離與培養的審批,將為實驗室人員開展2019-nCoV病毒的研究,獲取新型冠狀病毒毒株,進一步的了解病毒的源頭及傳播方式,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供生物安全防護保障。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小洪山園區BSL-3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小洪山園區BSL-3實驗室始建於2003年6月並於當年完工,2006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准該實驗室為全國第一批 生物安全實驗室布點之一。2009年6月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 會專家組現場評審,獲得《實驗室認可證書》。2009年12月通過衛生部專家組的現場評估論證,取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格。

實驗室建設面積約為230㎡,其中防護區面積約為90㎡,包括3間BSL-3實驗室和2間 ABSL-3實驗室。可以開展愛滋病毒(Ⅰ型和Ⅱ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新疆出血熱病毒)的分離、鑑定、檢測以及以小動物 為模型的抗病毒藥物篩選試驗。

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

武漢大學A3/A2實驗室是從事感染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也是面向國內外開放的公共研究平臺,具有從事結核分枝桿菌、免疫缺陷病毒、漢坦病毒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資質,已經高效、安全運行15年,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感染性疾病研究工作,並將繼續為我國醫學研究作貢獻。

2003年,A3實驗室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部、武漢大學共同投資建設,是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為負壓、恆溫、恆溼的屏障環境,核心區配備有生命支持供氣系統、動物CT、纖維支氣管鏡、氣溶膠感染裝置、小動物IVC籠具、負壓解剖臺、生物安全櫃等設施設備,目前可承擔大鼠、小鼠、豚鼠及近100隻猴的感染動物實驗。A3實驗室核心區500平方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之一,也是全國首家獲得國家認可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並獲得AAALAC認證,2013曾被Aeras全球結核病疫苗基金會列為其在中國的重點結核研究合作夥伴。

A2實驗室是與A3實驗室配套的實驗平臺,配備了流式細胞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冷凍切片機、病理圖像診斷處理系統、冷凍離心機、酶標儀、CO2培養箱、生物安全櫃等儀器設備近百臺,能進行病毒與細菌鑑定、免疫、生理生化、病理診斷、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等相關實驗及檢測工作。A2實驗室的結構和功能被重新設計和優化後與A3實驗室完美對接,更大程度完善了感染性實驗平臺,以滿足醫學科研的需要。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於2005年建造。2007年11月,CNAS像中心BSL-3實驗室頒發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國家認可證書。2008年3月,衛生部向中心BSL-3實驗室頒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實驗室由兩個完全相互獨立的實驗區域組成,可同時開展兩種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或研究。每個實驗室區域又包含了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

2019年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科研項目常規收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的不明原因發熱患者標本一份。2020年1月5日凌晨,中心就從標本中檢測出一種新型SARS類冠狀病毒,並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1月11日,團隊在《病毒學組織》網站發布了所獲得的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1月24日,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獲得國家認可委批准,新增研究新冠狀病毒資格,意味著這支科研力量有了向新型冠狀病毒發起「攻堅戰」的資質

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

依託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實驗室可使用豬、馬、牛、羊、駱駝、家禽等農場動物,以及小鼠、大鼠、豚鼠、兔、犬、貓、雪貂、猴等各類實驗動物開展《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伊波拉病毒、尼帕病毒、拉沙熱病毒等人獸共患的第一類和第二類病原微生物,以及《動物病原微生物分類名錄》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一、二類動物病原微生物的實驗感染研究,探討上述傳染病的致病機制和免疫機制,研製防控上述傳染病的疫苗和診斷方法,保證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

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是當前全球已建成的4個大動物生物安全四級設施之一。該實驗室2004年立項,2012年完成施工設計並開工建設,2015年12月建成並通過工程驗收,2018年7月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這是我國第一個完全自主設計、建設和管理運行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其建成運行,使我國具備開展所有已知重要傳染病病原動物試驗的能力,是我國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重要成就,將顯著提高我國烈性傳染病的防控和研究能力,確立我國在生物安全領域的重要國際地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ABSL-3實驗室

「福建省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於2011年8月通過國家認可委複評獲得新的認可證書,2011年12月獲國家農業部正式批准同意從事高治病性禽流感實驗活動,成為全國省級農科院第一個、國家第四個獲準從事高治病性禽流感研究的實驗室,將為我國禽流感等重大畜禽疫病的創新研究、有效防控和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撐。

十多年來,實驗室對福建省及周邊各省養禽業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長期開展了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每年至少一次向我省相關主管部門匯報禽流感流行情況及其病毒基因的演化,為福建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選購提供了科學依據,為保障養禽業持續健康發展、禽肉蛋的市場有效供給、人民生活改善和人的公共衛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BSL-3實驗室)

依託單位:廣州海關技術中心

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是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的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承擔原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轄區出入境人員傳染病檢測和科研重任,擔負防止傳染病傳入傳出的職責。該實驗室主體是一個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實驗室),同時配套的有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BSL-2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晶片室、生化室等。BSL-3實驗室可以開展的工作包括伊波拉病毒、MERS冠狀病毒、人禽流感病毒以及鼠疫耶爾森菌、炭疽芽胞桿菌等10種高致病性病原體檢測、科研以及與衛生檢疫相關的病毒和細菌分離、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鑑定。

該室2005年正式掛牌成立,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近年來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共檢出各類輸入性傳染病陽性病例2000多例,有力地保障了我國國境衛生安全。檢出的傳染病病原體達數十種,包括MERS冠狀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諾如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H7N9和H5N6)、甲型H1N1流感病毒,季節性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漢坦病毒、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軍團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病原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實驗室隸屬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2010年成為「病原微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聯合實驗室。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通量病原體檢測技術、病原體分型技術、生物傳感器檢測病原體技術等。

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

2014年6月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首次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目前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主要由中心微生物檢驗室負責,微生物檢驗室主要工作包括負責組織開展病原微生物與生物檢驗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廣工作;負責病原微生物與生物檢驗質量控制、菌種和生物安全管理;參與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採樣和調查處理;維護和保持監測儀器、計量器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做好有關菌毒種的管理工作,杜絕意外安全事故發生等。

廣東溫氏大華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大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

廣東溫氏大華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大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是我國民營企業首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該BSL-3實驗室座落在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溫氏科技園內,佔地面積 206.75m2,由防護區和輔助工作區兩大塊組成。兩分區之間設有緩衝間並且有明顯的區域顯示和負壓壓力顯示。防護區的核心工作間是原美國引進的移動BSL-3實驗室。實驗室配備有美國紐艾爾生物安全櫃、生物安全型雙扉高壓滅菌器、FrescoTM21型離心機等先進儀器設備,主要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病原學和防控技術研究。

該BSL-3實驗室由公司與中山大學合建,建設於2007年,於2008年12月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初次認可,並取得「實驗室認可證書」,有效期至2013年12月21日。新周期內,該BSL-3實驗室於2014年10月再次獲得國家認可委頒發的實驗室認可證書,有效期至2019年10月21日。2015年12月獲得農業部的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有效期至2019年10月21日。2017年3月獲得從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實驗活動資格,使大華農躋身於國家級科研實力行列,科技核心競爭力得到大大提升。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2014年12月,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籤發了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認可證書,這標誌著河南省沒有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的歷史宣告結束。2019年年底,該中心再次獲得國家認可。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總建築面積376平方米,共有4個直接從事實驗活動的核心工作間,還設有監控室、男女更衣室、洗消間、氣瓶室等,配置有二級B2型生物安全櫃、生物安全型離心機、恆溫培養箱等主要儀器設備。該中心作為河南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檢測與研究重要的檢測平臺和實驗高地,將為該省重大疾病的防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

2014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派出評審組對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實驗室實驗活動資格進行複評審,順利通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複評及伊波拉病毒檢測實驗活動資格及開展相應實驗室活動的擴項評審。2015年8月,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委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評審組對我該中心BSL-3實驗室進行國家認可監督評審,並順利通過國家認可監督評審。2019年,該中心BSL-3實驗室順利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複評審。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2011年,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給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下發了認可決定通知書,並頒發實驗室認可證書。該實驗室早在2007年就通過了國家初次認可,是我國農業院校中首家通過生物安全評定的實驗室,也是廣東省第一家獲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許可的實驗室。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前身為農業部養禽與禽病防治重點開放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實驗室以禽流感和新城疫等重要人獸共患病及烈性動物傳染病為主要研究對象,早在1995年,經農業部批准,即開始從事禽流感的基因診斷以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2001年,農業部投資建設養禽與禽病防治重點開放實驗室的基本設施,2002年,建成農業部養禽與禽病防治重點開放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2004年,實驗室進行了第一次改造,2006年,根據《實驗室 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的要求進行了第二次改造,2007年獲得生物安全實驗室國家認可資格,同年農業部通過了實驗室高致病力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認證,並獲得高致病性禽流感實驗活動許可。2009年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

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有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1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17個、菌/毒種室4個、危險品庫1個、潔淨實驗室2個。中心有WHO確認的脊髓灰質炎實驗室,愛滋病實驗室、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驗室、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實驗室、保健食品實驗室、消毒產品檢測室、禽等部級實驗室和病毒、毒理、理化等廳級重點實驗室。

2014年,中心建成東北首個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作為全國擁有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的6個省級疾控中心之一,為保證吉林省乃至東北區域開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檢測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已具備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SARS冠狀病毒、伊波拉出血熱病毒等9種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檢測能力和資格,實驗室能力建設水平在東北三省居於前列。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

2006年,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的專家組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進行了國家認可現場評審。並順利通過國家認可現場評審。成為江蘇省通過國家認可現場評審的首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也是國家規劃內的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這標誌著江蘇省可開展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2N2流感病毒和愛滋病病毒相關檢測或研究重要技術平臺的建立,也將為該省重大疾病的防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技術處置發揮重要的作用。2008年,該中心BSL-3實驗室順利通過國家認可委監督評審。2010年,該中心BSL-3實驗室順利通過CNAS第二次現場監督評審。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BSL-3實驗室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有山東省唯一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省菌(毒)種保藏中心以及19個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該中心BSL-3實驗室是山東省財政立項的省內安全級別最高的生物實驗室,主要承擔該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檢測工作。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文批准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格,並頒發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準予從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毒培養)、愛滋病毒(Ⅰ型和 Ⅱ型的病毒培養)、布魯氏菌屬(大量活菌操作)共3種病原微生物的實驗活動。

揚州大學農業部畜禽傳染病學重點開放實驗室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2004年6月,揚州大學農業部畜禽傳染病學重點開放實驗室為了滿足農業部和江蘇省下達重大科研項目需要建成BSL-3實驗室。2006年10月改造成ABSL-3實驗室,2007年7月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ABSL-3實驗室認可並獲認可證書。2008年1月獲得農業部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該實驗室主要從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新城疫(NDV)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實驗室)於2002年7月立項,2003年8月開工建設,2004年4月竣工驗收並投入試運行。實驗室工作面積為270 m2,設有4個核心工作間。2008年4月取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證書」, 2008年8月獲衛生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2013年通過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重新評審,再次獲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

bsl-3實驗室自建立運行以來,已開展了sars冠狀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炭疽芽孢桿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愛滋病毒、結核分枝桿菌和伊波拉出血熱病毒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實驗活動。2015年,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與中心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在雲南省伊波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症候群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該實驗室總建築面積約150m2,包括主實驗室2間、緩衝間2間、準備間1間以及輔助區域等,系統潔淨度級別:10萬級。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級生物安全(BSL-3)實驗室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於2003年著手建設。實驗室主要進行公共衛生事件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和診斷,其設計的病原微生物包括鼠疫耶爾森氏菌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

作為浙江省僅有的兩家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之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以來,為摸清病毒的真面貌,3個核心區幾乎天天都是滿負荷運轉。繼2020年1月24日在全國省疾控層面分離出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後,該實驗室目前已成功分離了12株病毒毒株。該實驗室也是全國範圍內最早一批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基因測序的實驗室之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該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設於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OIE/中國國家口蹄疫參考實驗室。2017年9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通過第三個認可周期評審。2019年4月,通過CANS生物安全定期監督和變更評審。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口蹄疫流行病學創新團隊主要開展口蹄疫病毒變異、免疫抑制、病毒與宿主互作與調控等機制研究、疫苗種毒設計構建及其高效疫苗創製、以及精準便捷的診斷技術的開發。

中國醫科大學愛滋病研究所BSL-3實驗室

國家衛計委愛滋病免疫學重點實驗室隸屬於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是教育部創新團隊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擁有流行病學研究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免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愛滋病確證實驗室及關愛診室。作為國家衛計委愛滋病檢測及治療培訓基地、WHO全球HIV耐藥監測網絡實驗室和全國耐藥監測網絡核心實驗室,對我國數千人次基層醫務人員進行了系統的愛滋病檢驗、治療、耐藥和生物安全等培訓,有力推動了全國愛滋病檢測和臨床服務的規範化。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ABSL-3實驗室

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ABSL-3實驗室主要進行人類重大傳染病、新發或再發傳染病和重大人獸共患病病原的研究、檢測,動物感染實驗及動物模型的製備和應用。該實驗室根據國家需要,創建了國際上首個靈長類動物模型;完成了世界上首個SARS疫苗的開發與評價,同時還利用該模型進行藥物篩選,為疫情防控提供實驗數據基礎。在隨後散發的H5N1禽流感疫情、2008年的手足口病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及2013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均在第一時間建立相關疾病的感染動物模型,並及時為國家評價了大量的疫苗及藥物,為國家防控疫情提供了及時的信息。

中山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中大生物安全實驗室建成於2005年,2006年8月被列入國家發改委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計劃,2008年9月正式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實驗室認可證書,2009年5月獲衛生部頒發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活動資格證書,是全國範圍內高校首批獲科技部實驗室建設資格審查批准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之一,也是華南地區為數不多的可從事高致病性人類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實驗室,目前能夠從事多種高致病性病原體的實驗活動。

目前,中大生物安全實驗室可從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SARS冠狀病毒、結核分枝桿菌、愛滋病毒(Ⅰ型Ⅱ型)、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6種高致病性病原體的實驗活動,實驗室將繼續保持安全、穩定、發展的健康狀態,進一步提高學術實力,進一步加強生物安全管理,為我國醫學衛生事業和人類健康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原創推薦

歐美印齊聚國內萬億市場 中國藥企正式面臨左右夾擊

歷經百年沒落 有效抑制新冠的中醫藥能否翻身逆襲?

疫情引發全球性恐慌 老藥磷酸氯喹能否成為新希望?

醫藥行情退潮 創新藥長牛趨勢不改

中國何時會有自己的抗病毒巨頭?

255個配方揭開神秘面紗 中成藥行業是福是禍?

圍獵赫賽汀!

千億二甲雙胍遭FDA致癌調查 國產藥未及嘗鮮便遭當頭棒喝?

經典胃藥雷尼替丁遭全球召回,中國市場暫留一線生機

醫保談判砍掉8成虛高價格 中成藥迎來九死一生時代

醫藥投資的十字路口

相關焦點

  • P3實驗室裡 他們直面病毒
    P3實驗室裡 他們直面病毒金羊網  作者:張華、薛冰妮、高龍  2020-02-23 這還不是最難受的,她說,「在實驗室空氣負壓狀態下,
  • 新冠病毒與生物安全實驗室探討--蘇州大學醫學部張樂帥教授
    大家自然就想到了石正麗教授團隊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他們進行的高度危害性的病毒實驗,是需要在那稱為P4級別的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NBL)中進行的。P4實驗室又是什麼呢?甚至在2003年前,連見過P4實驗室結構的人都沒有,這些問題導致了國家決心建立生物安全實驗室標準和法規,以推動更高層級的病毒研究。這次新冠病毒開展的研究所需的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級別,國家也予以了規定。
  • 美國生物實驗室遍布海外,事故「黑歷史」數不勝數,安全性太差!
    而是不斷的抹黑中國,更是污衊病毒是來自於「中國實驗室」,揚言要中國賠償。即便多個醫學專家出來闢謠,美國政客們還是沒有停止「疫情汙名化」。而美國的生物實驗室遍布海外,在全球範圍內就有200多個生物實驗室,還曾經發生洩漏病毒的安全事故。安全性如此之差,美國到底是有何顏面抹黑中國的呢?而美國開設了如此之多生物實驗室,都是用於什麼呢?至今美國政府還沒有給公眾一個正面的答覆。
  • 中國危化品管理與實驗室安全論壇在北京順利開幕
    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以下簡稱CISILE),創立於2003年,每年一屆,在京舉辦,歷經17年的成長與開拓,目前已成為我國科學儀器領域規模大、水平高的國際化專業展會之一。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CISILE2020)於2020年12月8-1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預計展示面積25000平方米,參展企業700餘家,參觀人次30000人次,同期將舉辦多元化的論壇及互動活動,為廣大科研人員及行業人士便捷地獲取行業最新資訊、分享前沿技術和研究成果、交流研討產業政策搭建絕佳的平臺。
  • 論生物安全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與生物疫情安全相關的主要內容有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等;與生物實驗安全相關的主要內容有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等;與生物資源安全相關的主要內容有: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管理等;與生物入侵相關的主要內容有: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微生物耐藥性等;與生物恐怖相關的主要內容有:防控防範各種類型的生物恐怖襲擊等;與生物戰相關的主要安全內容有:防禦生物武器威脅
  • 為了保護地球免受外星病菌侵害,科學家籌建生物安全實驗室
    曾經有一段時間,科學家們把所有不屬於地球的樣本都視為潛在的生物危害。美國宇航局曾在阿波羅太空人從月球表面返回地球時對他們進行隔離。當該機構研究了月球樣本並發現它們不含生命後,就將類似的許多安全協議廢除了。 但是,隨著多個採樣返回任務不斷進階,我們必須再度提高警惕。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能在極端惡劣條件下生存的微生物。
  • 餘瀟楓|論生物安全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完善生物安全法律相關體制;完善違法追究責任制;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政府應予以表彰和獎勵。 4、隊伍層面。提升我國生物安全保障能力,積極打造生物安全執法隊伍、生物科技人才隊伍、生物安全教育培育隊伍。 5、組織層面。
  • P3實驗室將成中國各省標配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陶鳳 劉瀚琳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我國公共衛生防控救治機制亟待補短板。5月20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實現每省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三級(P3)水平的實驗室;每個地級市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具備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和國家衛生標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
  • ...紫金山實驗室、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清華大學等180餘家網信...
    【中國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技術與產業聯盟在南京成立】10月28日,我國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技術與產業聯盟在南京江寧區正式成立。此次成立的聯盟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紫金山實驗室、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清華大學等180餘家網信領域產學研用優勢單位聯合發起組建而成。
  • 揭秘P3實驗室: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地方
    而P3實驗室,就是該院「手撕病毒」的秘密武器之一。前世今生P3實驗室是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的簡稱,P是Protection的縮寫。整個實驗室完全密封,室內處於負壓狀態,從而使其內部氣體不會洩漏到外面而造成汙染,也就是「氣流」的單向流動。根據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分為4級:一級最低,四級最高。
  •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生物安全
    這對快速提高我國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和能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有著重大意義。微生物實驗室的檢驗人員在工作中。新華社發1.全球生物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國際生物安全形勢正從溫和可控狀態轉向相對嚴峻,生物安全受到各國高端關注。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化,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生物安全問題。
  • 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公布 每省至少有一個P3實驗室
    每省至少有一個P3實驗室原標題:重磅!三部門公布新任務:每省至少有一個P3實驗室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今天對外公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方案提出五大建設任務,其中在全面改善疾控機構設施設備條件方面提出,實現每省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三級(P3)水平的實驗室,每個地級市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此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國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仍然存在不少能力短板和體制機制問題。
  • 【實驗室安全我做主】實驗室安全的守護者——實驗室安全督查專家
    在交大,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以提高師生安全意識為責任,承擔著學校實驗室安全督查工作;他們以排除各類實驗室安全隱患為使命,在實驗場所中不斷穿梭,保障實驗室的安全運行;他們用平凡人的執著,默默耕耘,為學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就是實驗室的安全守護者——實驗室安全督查專家。
  • 移動P3實驗室裡如何進行核酸檢測?記者現場探訪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移動P3實驗室檢測隊隊長闞飆介紹,P3實驗室是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的簡稱,整個實驗室完全密封,室內處於負壓狀態,從而使內部氣體不會洩漏到外面造成汙染。「我們通常用『三流』來概括它,即人流、物流、氣流單向流動,確保裡面的汙染物不會洩漏到外面造成汙染,最大程度保證核心區操作人員的安全。」闞飆說。
  • ...改委發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每省至少有一個P3實驗室
    方案提出,實現每省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三級(P3)水平的實驗室,每個地級市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太極實業控股子公司多次中標生物安全P3實驗室。深桑達A擬購買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96.72%股權。後者旗下公司承建的國內首家人用P3生物醫藥生產車間項目順利完成交付。
  • 光明日報:維護生物安全就是維護國家安全
    生物恐怖襲擊、生物技術誤用謬用、實驗室生物洩露……近年來,新的生物威脅對維護國家安全提出了新挑戰。針對我國生物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任務,制定基礎性、系統性、綜合性和統領性的生物安全法律十分必要。
  • P4實驗室:大自然魔鬼的「囚室」,病毒研究的「航母」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型傳染病即以每年新增一種或多種的速度被發現,至今已達40多種。有病毒研究領域「航空母艦」之稱的P4實驗室,成了人類社會對抗自然界魔鬼的必要堡壘。P4實驗室的誕生與發展P4實驗室的誕生是和戰爭聯繫在一起的,從建造開始,就有為戰爭服務的準備。毫無疑問,它們是國家生物安全核心的基礎設施之一。
  • 美國全球生物實驗室在幹啥
    美國內安全實驗室不安全  在2001年「9·11」事件僅一周後,美國就發生了炭疽生物恐怖襲擊,襲擊導致5人死亡,17人感染,當時引發美國社會恐慌。「炭疽事件」後美國國防部將生物武器列為頭號「生物威脅」,並開始為此投入巨大精力。
  • 實驗室生物安全意外事故處理與報告制度
    實驗室生物安全意外事故處理與報告制度1、發生實驗人員明顯暴露於傳染源的大事故時,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安全責任yxq人到達事故現場yyxq,查清情況,確定消毒程序,同時向分管院長報告、醫務科備案、院感科輔助。
  • 華高萊斯丨產業觀察:國家生命安全的航空母艦——P4實驗室(上)
    P4實驗室,名副其實的「大科學裝置」P4實驗室實際上是生物安全實驗室的一種。生物安全實驗室是通過防護屏障和管理措施,能夠避免或控制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危害,達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實驗室和動物實驗室。只不過生物安全實驗室根據防護級別分為四種,而P4則是其中最高防護等級的生物安全實驗室。不僅如此,各個國家對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叫法不盡相同,但劃分等級及標準類似。因此,在本文中,將P1 P2 P3 P4與BSL-1 BSL-2 BSL-3 BSL-4劃為等號,進行統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