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野人到底存在不存在?這個問題似乎是個很地攤的問題。實際上,在人類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尋找野人,研究野人是一個很科學的問題,當時很多人類學家把人類是如何從地球上出現的問題寄希望從野人身上得到答案。想要清楚野人到底存不存在,只要從它的起因入手就清楚了,或者說是為什麼當時很多科學家認為野人存在,動機是什麼?
野人的起源
中國有女媧造人,西方有亞當夏娃,各國都有各國的傳說。儘管有很多人一提到《進化論》就嗤之以鼻。高等物種的優越性讓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跟動物是由區別的,然而《進化論》就是目前的主流科學理論,有一套完整的證據鏈體系,化石與分子生物技術相輔佐。而各國的傳說,永遠只能停留在傳說。
1868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然而他去掉了與神造論起衝突的內容,因為當時的背景因素。因此在整本《物種起源》中,關於人與猿只是捕風捉影的提了一句:人和猿類似,猿為什麼沒有產生智慧。
即使是如此,很多人也能在書中感受到那些不能說的「秘密」。因為《物種起源》的邏輯很清晰,雖然探討的是其他物種,但物種的進化都遵循著進化論的邏輯。人何嘗不是一個物種,如果深思一下人類是如何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把書中所講的邏輯套用在人身上,那麼結果顯而易見。因為進化論,人類的祖先不可能是豬牛羊馬,它一定是一種與人相似的物種。
儘管大家都心知肚明,當時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奈何書上並沒有寫清楚。很多人就認為達爾文在人類這件事情上,少講了一環,因此大量人湧入了尋找「人類缺失的一環」這個大潮中,但凡能發現點跟人類相似的蹤跡都不放過,野人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我們現在當「十大神秘未解之謎」來看,但其實野人的假設已近進入了科學體系之中,屬於人類學。
著名古人類學家吳新智就曾經認為,「野人是遠古智人進化到現代人之間缺失的一環」。
不過,前蘇聯尋環計劃更是誇張,1925年,前蘇聯生物學家為了證實人源於猩猩甚至開展了秘密的人與猩猩計劃,同時也為人類引來了至今都解決不了的科學難題——HIV。
人類的執念
通過人類尋環計劃你會發現,當時的科學家在尋找猿轉變成人的過渡物種時都認為,這個物種還活著,而如今我們知道它們早已被掩埋在非洲的大地之下。
為什麼野人計劃如此轟動,甚至進入了科學領域?因為證據與尋找證據的人。喜馬拉雅山脈的大腳野人兩個關鍵點:
1953年,頭頂著爵士頭銜、登頂珠峰第一人的紐西蘭探險家埃德蒙·希拉蕊,發現了大量的連貫腳印,這些腳印按照現在的鞋大約是五六十碼,因此稱為大腳。從此,大量人就跑到喜馬拉雅、尼泊爾「淘金」。不久之後,大量的人找到了大量雲裡霧裡的證據,比如有人目擊到了,還有人遭到攻擊等等,這些證據最終都落實在了「地攤文學」與電影題材中(《雪人奇緣》),要說最為令人信服的是有人從西藏一個德高望重的僧人手裡得到了野人的手骨。真的是人證、物證俱在,如果不是有分子生物技術,都翻不了供了。直到十幾年前,科學家通過DNA檢測發現這是尼安德特人的手骨,並非野人,而尼安德特人是我們(智人)最近親近的兄弟,我們大部分人身體裡還遺留著它們2~5%的基因。
圖:尼安德特人與智人
雖然已經真相大白,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放不下執念,一直在尼泊爾附近徘徊,除此之外神農架也是一個重點關注對象,然而至今都沒有什麼實質性證據。
目前來說野人被歸納為「未被證實存在」的靈長目動物,主流科學並不認同野人的存在,而民間流傳著很多野人的傳說,而且大多都說得有聲有色的。
缺失的一環被找到
讓很多人放下執念的是1974年,在東非埃塞爾比亞阿法爾谷底,阿瓦什山谷的上空飄蕩著甲殼蟲樂隊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戴著鑽石的露西在天空上),在這裡一具完整度較高的阿爾法南方古猿的化石被發掘,人類學家應「歌」取名為「露西」。
通過對露西化石的研究,古人類學家發現露西少女的腦容量還處於猿的階段,但是雙足卻是直立行走的結構。人類與猿類最主要區別就是直立行走與更大的腦容量,直立行走是支撐腦容量增大的前提條件,因此露西少女代表了猿類進化到人類的第一個過渡關鍵,直立行走,並且腦容量沒有較大的發展。
而猿類原本棲息於樹上,在樹上蕩來蕩去才是它們的優勢所在,你可以想像一下猩猩在樹枝上雙手伸直、搖搖晃晃、小心翼翼走「鋼絲」的畫面,這完全違背了進化論。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環境發生了改變,演化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它們不得不直立行走。
地質學家從東非大裂谷得到了驗證。生物的演化方向很多,分子也很多,為何只有東非的猿類演化出了直立行走?這是因為很久以前地殼板塊運動,原本茂密的非洲森林出現了一條巨大的裂谷把它一分為二,裂谷東岸地勢逐漸抬起,改變了氣候與降雨,森林樹木逐漸衰減,變成了樹稀草原。
西邊的猿類繼續按著「蕩鞦韆」的方向演化,演化出如今的黑猩猩。東邊的的猿類棲息地減少,過著「時而有房,時而睡大草地」的日子,在陸地上「蕩鞦韆」的技能毫無優勢可言,隨著一代代遺傳變異的積累,逐漸演化出直立行走的物種,它們更容易在陸地上生存,更適應陸地環境,而「蕩鞦韆」的基因逐漸被淘汰掉。
更關鍵的線索是科學家對露西腿骨的分析,發現這位少女是從樹上摔下骨折,失去行動能力受傷而死的,換句話說她同時代表了樹棲的猿類到陸地上猿類的一個過渡。
當然僅僅憑化石不足以讓人信服,甚至故事講起來還沒有野人來的動聽。主流科學真正鐵證如山的還是分子生物技術。通過對全球大量女性人口的線粒體DNA進行分析,還有大量男性的y染色體DNA進行分析。
線粒體DNA又稱線粒體夏娃,傳女不傳男。y染色體又稱為Y染色體亞當,傳男不傳女。無論是對「夏娃」進行追本溯源,還是「亞當」都把人類的起源指向了東非的古人類化石,因此東非的起源成為了主流科學,露西為人類缺失的一環,我們尊稱她為意義上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