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嘉欣絲綢(002404)互動易平臺上,有不少投資者對公司成功研發的「黑寡婦仿生絲」技術頗感興趣,從研發技術、專利、經費到支持量產的設備、產線、資金,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據悉,嘉欣科技近期頻頻引來機構調研,原因是公司投資的超絲科技通過家蠶和黑寡婦蜘蛛的基因組合改良家蠶絲的性能,培育的家蠶絲強度已比普通蠶絲強3.86倍,是國內唯一在超級仿生蜘蛛絲方面具有技術儲備與迅速量產能力的上市公司。
嘉欣絲綢互動易平臺回復資料顯示,公司技術由浙大鐘伯雄教授提供。資料顯示,鍾教授現為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家蠶生物反應器、基因組、蛋白質組、轉基因和基因表達調控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已有38年。其研發團隊開展了家蠶生物反應器研究,獲得了機械性能優良的家蠶蜘蛛複合絲新材料。在JPR、BMC Genomics、IBMB、遺傳學報、蠶業科學等國內外雜誌發表相關論文160多篇。獲得「昆蟲卵可視化自吸式外源基因導入方法」、「一種類轉錄激活子效應蛋白介導的高效轉基因方法」等發明專利8項。
記者獲悉,超絲科技買斷了鍾教授團隊在黑寡婦超級仿生絲領域的三項重點專利,專利歸屬於公司使用。一旦開始量產就需要追加投入,在仿生絲產業化過程中將會根據資金需求增加投資。股權方面,真正承擔開發、生產和銷售的是嘉欣絲綢全資子公司特欣織造,利潤會裝進上市公司。
對於未來空間,作為生物蛋白絲的黑寡婦蜘蛛絲不僅性能優越,應用領域也十分廣泛,可運用於軍工、生物醫療、消費服飾等領域,覆蓋萬億市場。
值得探討的是,究竟何為真正影響量產進程的原因。根據公司在互動易上的回覆1、帶有黑寡婦基因的蠶寶寶的吐絲方式與傳統家蠶無異,即黑寡婦仿生絲的生產方式就是轉基因蠶寶寶吐絲。2、得到帶有黑寡婦基因的超絲後織成面料是否有難度,公司的回覆是可以用特欣織造現有的產線直接開始生產,無需更換設備也無需更換人工。總而言之一句話,仿生絲的關鍵在於外源基因導入的家蠶培育環節,而不在養殖和生產環節。這裡補充一下特新織造的背景:特欣織造引進義大利進口劍杆織機等先進技術與設備,主要從事中高檔絲綢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特欣織造專注高檔絲綢面料的研發和生產,生產設備微調後具備生產高強度仿生絲織面料的能力。
所以說實際上,嘉欣絲綢想實現量產是隨時可以的。目前為何暫時沒有開始量產,而是在嘉欣絲綢產業園區裡軍事化管理生產。因為,蠶寶寶的繁殖能力極強。轉基因蠶寶寶的繁殖過程是:首先在實驗室內將黑寡婦蜘蛛基因導入蠶寶寶體內;帶有黑寡婦蜘蛛基因的蠶寶寶將開始自己正常的生理周期,即吐絲、成繭、化蝶、產卵;一隻蠶蛾交配後第一次將產出一批黃色小卵(大約350粒),第一次產卵數量最多,往後遞減,這些蠶卵將與生俱來帶有黑寡婦蜘蛛基因;卵正常孵化成新蠶,孵出來的蠶寶寶也將自動帶有黑寡婦蜘蛛基因。如此循環(卵、幼蟲、蛹、蛾),所以轉基因蠶具備大規模繁殖養殖的條件。蠶的一年可以有6個生長周期,一隻蠶蛾一個生長周期至少產卵350顆。如此推算,僅需一隻轉基因蠶一年內則可至少孵化350^6=1839萬億隻轉基因蠶。
那麼問題來了,那蠶寶寶被偷走了一個怎麼辦?這就是目前還沒有開始大規模量產的根本原因。但是投資者們也不要把我們的鐘教授想的那麼傻,雜交水稻也是不能留種的,如果留種繼續種下去的話,後代會出現基因分離,表現型不一致,並不能穩定的遺傳下去。也就是說偷了種子自己繁殖是不能得到和第一批種子一樣的品種的,類比到種蠶上同理。公司也表達了,外源基因導入是需要經歷篩選、優化、育種的,這裡面是存在工藝的,而不是簡單的偷了一個蠶後就能開始自己另起門戶的。目前研發團隊正在嘉欣絲綢產業園區內梳理整個篩選、優化、育種流程,確保帶有黑寡婦基因的蠶寶寶在二代三代後的基因將大大減弱,無法達到種蠶吐出絲的效果。那麼,在生產上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量產指日可待。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z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