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產業70年:21世紀的人類巴別塔

2020-11-26 澎湃新聞

原創 編輯部上線營業 銳公司 收錄於話題#晶片2#中國芯1#半導體行業1#巴別塔1

銳公司(ID:shangjiezz)報導

作者/ 鄭 欒

編輯/ 周春林

人類能造出巴別塔嗎?

《聖經·舊約》中載,人類在古巴比倫附近聯合修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不能相互溝通,巴別塔因此失敗。

流傳這個故事的前人們也許不會想到,千百年後,人類仍然在追求著聚沙成塔。只不過,那座塔不再是高聳入雲,而是比塵埃更小,比髮絲更細。

現在的人們,稱之為「晶片」。

01

風投之父與「八叛逆」

在普遍的語境中,當我們說到「晶片」時,往往指的是封裝完成的集成電路。而集成電路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電晶體。

簡單來說,電晶體就是一個微型開關。電晶體的開關兩種狀態,對應著二進位中的1和0,這就是計算機工作的原理。

1947年12月,當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和沃爾特·布拉頓研製出第一個電晶體後,人類就踏上了不斷追求更精細、更小的徵程。因為,在相同體積裡,集成越多的電晶體,就可以提供越高的運算能力。

1955,肖克利在他的故鄉美國加州的聖克拉拉縣創辦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一批在半導體領域頗有建樹的青年才俊前來投奔。

肖克利雖然是一位天才科學家,卻不擅長管理公司。一位矽谷經理人員說他是「一位天才,又是一位十足的廢物」。那些才華橫溢的工程師無法容忍,他們開始謀劃剝奪肖克利的管理權,但沒有成功。

到了1957年,戈登·摩爾等7位工程師準備自立門戶。

七人之中的尤金·克萊爾給負責他父親企業銀行業務的紐約海登斯通投資銀行寫了封信,附了一份非常簡單的投資計劃書,這封信輾轉來到了海登斯通投資銀行員工阿瑟·洛克手中。

洛克說服自己的老闆巴德·科伊爾從紐約飛到舊金山,見到了這7位年輕人。

會面之後,他們認為7人都是技術人才,沒有人懂商業和管理。於是7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在肖克利實驗室工作的羅伯特·諾依斯。就在當天,他們派出了一個代表,說服諾伊斯加入。

這8位年輕人便是日後名震矽谷的「八叛逆」。他們分別是:羅伯特·諾依斯、戈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傑·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裡尼克。

而慧眼識珠的阿瑟·洛克,日後則成為了矽谷風投教父,英特爾和蘋果都是他投出的傑作。

在洛克的牽線之下,八叛逆找到了投資人,成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公司以大股東費爾柴爾德家族命名,它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意譯過來的「仙童半導體」。

1957年9月18日,8位工程師同時向肖克利提出辭職。惱羞成怒的肖克利痛斥他們「忘恩負義」,並稱他們為「traitorous eight」,這便是「八叛逆」的由來。

深刻影響矽谷和美國的仙童半導體,就此誕生。

02

飄揚的蒲公英

半導體很快進入了集成電路時代。

1958年,德州儀器的傑克·基爾比用鍺材料製造了第一塊混合集成電路。第二年,諾伊斯也製造出基於矽材料的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的出現,意味著計算機體積的縮小和製造成本的降低,並且便於標準化生產,這是人類進入資訊時代的第一束光。

截至1966年,德州儀器和仙童半導體成為美國最大的兩家半導體公司,仙童的「八叛逆」取得了預想中的成功。

但仙童的鼎盛並沒有持續很久——公司成立兩年後開始盈利,根據最初的協議,費爾柴爾德家族以300萬美元的價格回購了八叛逆手中的股權,但同時也讓他們失去了對於仙童半導體的控制權,就連擔任總經理的諾伊斯也不能干預仙童半導體的預算計劃、利潤分配等。

漸漸地,仙童半導體開始有員工出走。1961年2月,拉斯特和赫爾尼,連同他們說服的羅伯茨,三人正式離開仙童,創辦阿梅爾克公司,仙童最初的投資人洛克後來也投資了他們的公司。

此後幾年中,陸續有員工離開仙童。克萊納後來成為了一名投資人,他創立的KP(即後來的凱鵬華盈)後來成為矽谷最頂尖的創投基金。

仙童的銷售副總裁瓦倫丁跳槽到國民半導體,後來創立了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瓦倫丁手下的員工邁克·馬庫拉後來成為蘋果的創始人之一和CEO。

1968年,諾伊斯和摩爾辭職,他們挖走了仙童的研發副主管安迪·格魯夫,三人創建了英特爾。

1969年,仙童銷售主管傑裡·桑德斯帶著7位同事離職,創辦了AMD,成為了英特爾的宿敵。

仙童半導體的光環隨著這些開創者的離開而逐漸消失,隨後幾經輾轉、易主,徹底淪為一家普通的公司。但這家公司開創了技術入股、風險投資等模式,吃到了美蘇爭霸帶來的軍工訂單激增的紅利,給整個晶片行業帶來了大批人才,還帶動了晶片製造從美國轉移到日本、韓國等國家。

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暢銷書《矽谷熱》寫到:「矽谷大約70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後裔。在仙童公司供職是進入遍布於矽谷各地的半導體業的途徑。1969年在森尼維爾舉行的一次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 400位與會者中,只有24人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過。」

就像賈伯斯所說,「仙童半導體公司就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03

晶片戰爭

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高增長後人力成本高企,美國便保留核心技術環節,而將勞動密集的製造環節向外轉移。日本抓住電氣化浪潮,大力發展家電產業,產生了東芝、索尼、松下、日立等家電巨頭。家電業的快速發展催化了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

由此誕生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第一次轉移,重心從美國轉向日本。

日本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視,不僅發布了多部法律法規鼓勵發展,還牽頭富士通、日立、三菱、NEC和東芝五家骨幹企業,以及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綜合研究所和計算機綜合研究所組建研究聯合體,共同實施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其中,日本政府出資320億日元,企業籌集400億元。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DRAM儲存晶片市場中,日本半導體企業採用了售價永遠比對方低10%,過飽和供應的策略,美國半導體產業幾乎難以支撐。日本晶片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 53%。

美國人坐不住了。

▲商界官方拼多多店上線!拼著買更划算!立即掃碼▲

通過兩次釣魚執法,美國人逮捕了日立和三菱公司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的兩名工程師,並以此為由派人入駐兩家企業進行監管。

1986年初,美國裁定日本DRAM儲存晶片存在傾銷的行為, 對日本徵收100%反傾銷稅,並籤訂了苛刻的《日美半導體協定》。

美國政府的反制措施,加上20世紀80年代初的廣場協議,讓日本半導體產業迅速失去競爭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公司有成本優勢,日本晶片企業開始走向衰退。

在當時,美國對日本半導體產品徵收100%的反傾銷稅,但對韓國產品卻只徵收0.74%。很快,朝鮮半島上的一隻「猛虎」嗅到了機會。

他就是三星帝國的締造者,李健熙。

04

潛龍與猛虎

三星電子於1969年成立,最初的業務是黑白電視。

《日美半導體協定》籤訂一年後,DRAM產品的價格回升,三星半導體第一次實現盈利。

也是在那一年,李秉哲去世,李健熙正式成為三星的掌門人,他喊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大舉進軍電子和半導體產業。他用三倍工資挖空了東芝工程師,快速提升技術,再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戰發動攻勢,而且還大打感情牌,呼籲海外韓國工程師回國參戰。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並於當年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最大的DRAM製造商。

通過不斷加碼,三星在研發和產能上都做到了世界第一,成為了難以撼動的儲存晶片霸主。

在儲存晶片、液晶面板等諸多領域,三星電子經常一反常規,在行業虧損或衰退期加大投入,自殺式搶佔市場,直到行業周期轉好時收割利潤。

直到今天,三星電子在手機顯示面板和快閃記憶體晶片市場佔據頭把交椅,還是晶片代工領域的第二大廠商,僅次於臺積電。

如果說李健熙是「猛虎」,那麼比他年長11歲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則算得上「潛龍」。

1989年12月,三星掌門人李健熙赴臺考察,希望挖走張忠謀,但最終沒有成功。

張忠謀20多歲就在美國讀書和工作,1983年從德州儀器三把手的位置上功成身退。隨後被邀請在中國臺灣經濟部門擔任科技顧問。

歷史註定讓張忠謀走上舞臺。1987年,張忠謀決定創業,做一家專門為其他晶片公司代工製造的公司。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晶片企業都是自己包攬晶片的設計、製造和封裝,從來沒有人想過晶片還可以代工。

1988年,張忠謀通過私人交情把當年那位和諾伊斯及摩爾一起出走仙童的研發副主管,英特爾總裁格魯夫,請到臺積電。

張忠謀抓住格魯夫砍掉儲存器業務,大力發展CPU業務的機會,希望得到英特爾的代工訂單,也讓英特爾把更多的精力放到CPU的研發和設計上。英特爾和臺積電的戰略不謀而合。

格魯夫給張忠謀送來第一筆大單,而且在200多道工藝上進行了指導, 這對初生的臺積電是極為寶貴的。

張忠謀和他的臺積電就此走上了改變晶片產業的徵途。

05

下克上的逆襲

快速發展的臺積電,開始反哺美國晶片產業。由於不用再承擔建設晶圓廠的巨額成本,大量初創晶片設計公司得以輕裝上陣、快速發展,美國晶片公司重新佔領全球晶片產業制高點,如今的巨頭高通、英偉達等都是得益於此。

臺積電的代工,完全超出了人們對「代工」這個詞的理解。目前,臺積電與三星是全球唯二具有5nm製程晶片生產能力的企業。而研發出5nm工藝的時間,臺積電比三星早了半年。

無論是蘋果的M1,AMD的ZEN3,高通的驍龍865還是前不久華為遭遇斷供的麒麟9000,都是出自臺積電之手。三星只能在臺積電產能不足時承接剩下的訂單。

截至現在,臺積電的市值高達4943.89億美元,接近高通的3倍,比英偉達高1700多億美元,比英特爾高3000多億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不折不扣的打工皇帝。

進入21世紀,臺積電和一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光刻機小廠商ASML,完成了技術逆襲,就此成為全球最頂尖的晶片企業。

21世紀之前,光刻機霸主是尼康,彼時採用的是「乾式」微影技術,但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技術遇到了瓶頸,始終無法從193nm波長縮短至157nm。這就意味著,晶片產業的製程始終無法提升。

2003年,臺積電研發副總經理的林本堅提出了「浸入式光刻技術」,但傲慢的日美光科技廠商並沒有重視。幾經轉折,臺積電找到了荷蘭的光刻機小廠阿斯麥爾。

僅僅1年之後,ASML和臺積電共同研製出第一臺浸潤式微影機。儘管尼康也研製成功乾式微影技術的157nm產品,但是由於ASML的浸潤式微影機的應用成本更低,縮短光波的效果更好,發展潛力很大,大多數半導體廠商採用了ASML的光刻機,日本光刻機自此開始被市場「拋棄」。

然而,光刻機研發需要海量的資金。為了能夠有足夠的研發費用和穩定的客戶市場,ASML採用了「利益捆綁」的合作模式。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要拿到光刻機,就得購買ASML的股份。於是,2012年,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向ASML公司投資38.5億歐元,合計持有ASML公司23%的股份。

2019年,ASML出售26臺EUV光刻機,其中13臺賣給了臺積電。

06

黃金沃土,累累白骨

為了產能和技術,ASML在收購美國光刻機廠商SVG時,不得不接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在收購協議上附加的苛刻條件,例如保證至少50%以上的零部件從美國採購、定期接受美國的安全審查等。

另外,華爾街資本還大量收購ASML的股份,目前ASML的前三大股東資本國際集團(MSCI)、貝萊德和英特爾均來自美國。

光刻機,整個晶片產業最上遊、最關鍵的產品。一臺EUV光刻機重達180噸,零件超過10萬個,安裝和調試需要1年時間。在1996年籤訂的《瓦森納協議》框架下,歐美國家最先進的幾代光刻機一直對華禁售。出售的光刻機也都有保留條款。

客觀地審視晶片產業,既要看到這是一片黃金遍地的沃土,也應該看到,繁榮的背後,是揮金如土的研發投入,白骨累累的殘酷競爭。

這是人類目前最精密的創造品,它的產業鏈高度細分,有千百家出色的企業,但未來幾乎不會再有企業有覆蓋一整條產業鏈的能力。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起步很早。1950年1月,在美國普渡大學任教的王守武受留美科協的感召決定回國,為剛解放不久的新中國做一點貢獻。與王守武一樣先後輾轉回國的,還有黃昆、謝希德、夏培肅、湯定元、黃敞、林蘭英等專家。

在「兩彈一星」等重大項目的需求牽引下,一些領域的技術攻克甚至比日韓還早。

例如平面工藝的突破距離仙童半導體諾伊斯只晚了5年,第一塊集成電路的研製也只比美國晚7年。

但因為種種原因,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上世紀7、80年代掉隊,國內的科技企業不得不依賴國外晶片。

錢學森晚年曾經感慨:「(20世紀)60年代我們全力投入兩彈一星,我們得到很多。70年代我們沒有搞半導體,我們為此失去很多。」

2000年之後,中國半導體產業幡然醒來。進入了海歸創業和民企崛起的時代。

中星微的鄧中翰於1999年回國,中芯的張汝京於2000年回國,展訊的武平和陳大同於2001年回國,芯原的戴偉民於2002年回國,兆易的朱一明於2004年回國。他們帶著豐富的經驗,湧入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大潮。

儘管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中國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巨大的市場。眼下,「中國芯」成為了迫在眉睫的需求,中國的晶片產業終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得到了更豐富的資金和資源。

追上世界先進水平的那一天,想必不會遙遠。

關於本文

綜合編輯:蓋 蓋

原創來源:銳公司(ID:shangjiezz)

版權說明: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臺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

BUSINESS

《商界》雜誌編輯部出品

記錄時代企業 傳播經營智慧 探究商業本質 透視商界人生

公司報導 | 品牌傳播 | 投稿合作

請添加微信 gaigaiorsky

或撥打電話 18696634667

原標題:《晶片產業70年:21世紀的人類巴別塔》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巴別塔病毒
    大家都聽過巴別塔的故事,通常的說法是通天塔,叫巴別塔顯得洋氣一些。故事說的是諾亞以方舟拯救生命之後,他的子孫們在古巴比倫的平原上定居下來。人們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避免洪水滅世的慘劇再次發生,商量的結果是:夯泥燒磚,建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
  • 巴別塔——人類的文化自覺
    起初,因為相同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使得人類眾志成城,建造巴別塔想要一窺天堂的盛況,後來,天帝害怕人類做成這一盛舉,而使得人類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完成的,從而運用其自身的法術讓眾人以不同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而各自散去,造塔之事也就隨即不了了之了……
  • 16世紀荷蘭藝術的精華,看勃魯蓋爾筆下恢宏的「巴別塔」
    16世紀荷蘭藝術的精華,看勃魯蓋爾筆下恢宏的「巴別塔」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編譯 2017-04-18 19:17 來源:澎湃新聞
  • 「巴別塔」事件是一個少有人知的人類光輝歷史
    在全人類建造巴別塔的時候,那時候人類的語言是通用的,沒有漢語,英語之說,那時的文明何其強盛,人們為了讓後人記住自己,就一起商議要建造一個塔頂通天的建築,名叫「巴別塔」他們就做磚,拿磚當石頭,拿石漆當灰泥,開始了。
  • 從「漢芯造假」事件,看中國晶片產業的「彎路」歷程
    在21世紀初時,晶片業界發生了一件大事情,是晶片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甚至也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轟動,乃至整個中國。是什麼事情呢?就是漢芯造假事件,儘管事情過去很久,但許多人依然能記得,因為這件事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在此之後的15年裡都處於舉步維艱的狀態。事情儘管過去了很久,但是清楚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併不像社會上流傳的那樣,陳進並沒有造假晶片來騙取國家經費,他一直都在晶片行業,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
  • 巴別塔:在油畫和電影中被重新解讀的巴比倫「神跡」
    他看到人們如此團結一致,便覺得如果人類真能修成宏偉的高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上帝因為人類的虛榮和傲慢而勃然大怒,他不能容忍人類無禮地冒犯他的尊嚴和權威。為了懲罰這些狂妄之徒,上帝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把人類的語言分成了許多種類,使他們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交流,最終不得不分散在各處。於是,巴別塔的修建計劃也半途而廢了。巴別塔的原型究竟何在?
  • 聖經中的巴別塔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眾說紛紜
    巴別塔又稱通天塔,據《聖經》記載,遠古人類聯合起來興建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聖經中所說的巴別塔,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 巴別塔倒了,但人類創造語言的樂趣一直存在丨夜問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人類的語言有如此多種,不同語言之間交流非常困難,為什麼不能全世界只有一種語言呢?西方宗教給了一個解釋是巴別塔的倒掉。原本全人類的語言是共通的,人類還想要修建一座通往天空的巴別塔,這讓上帝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於是巴別塔倒了,上帝讓人類分散各處,語言也被打亂,這就是人類語言五花八門的西方解釋。
  • 現代的巴別塔——科學的危機
    聖經說在遠古時期世界上的人使用同樣的語言,全世界的人計劃共同建設一個叫巴別塔的高塔。巴別塔直插雲霄,修成以後人類可以通過它直接到達天堂。這個計劃被上帝知道後,他把人類發配到各地,並且讓他們用不同的語言,最後巴別塔爛尾了。如果要問現在人類還能靠什麼才能揭開上帝的面紗,我想只有科學無疑了。
  • 年終盤點 | 2020年披荊斬棘迎刃而上,我國晶片產業能否突出重圍?
    年終盤點 | 2020年披荊斬棘迎刃而上,我國晶片產業能否突出重圍?對於中國晶片產業來說,是荊棘坎坷的一年,華為晶片斷供、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等等,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
  • 從《狼孩》預言人類2045年之後的命運?
    從14世紀到現在,全世界共發現100多例狼孩的案例。當然這些案例不都是被狼養大的人,也有被其他動物養大的,但是主要還是狼和猿猴。接下來我們重點講一下這個有名的案例。阿韋龍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地名,這個事情發生在1794年,法國南部有個村,裡面的人都知道山裡面有個怪我,看起來像人,但全身長滿毛髮。沒人敢靠近,偶爾會出現一次,居民就感覺很害怕,後來就請獵人來,看能不能抓住這個怪物。直到1797年的時候,獵人真的來了,來了之後也看見這個東西了。
  • 巴別塔,運行在星辰大海之上
    巴別塔,運行在星辰大海之上 2020-06-02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巴別塔的油畫為何是鎮館之寶,它代表著三種「罪」,還有借鑑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座偉大的藝術史博物館中,有一幅畫作十分出名,它便是《巴別塔》。巴別塔又名巴比倫塔,是傳說中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主持修建的一座高塔,在希伯來語言中,「巴別」意味著「變亂」,而巴別塔也是人類欲望膨脹至極限的代指。《巴別塔》油畫的作者,是著名的畫家勃魯蓋爾,他於38歲時創作了這一幅油畫,映射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之間的紛爭。
  • 清朝的科幻小說中,人類在21世紀是這樣的,這是鋼鐵俠?
    對於90後來說應該印象深刻,在小時候寫作文的時候,通常會幻想在2020年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現在到2020年已經過去了1/4,這個曾經被冠以科幻的年份,確實足夠的「科幻」,在過去的很多作品當中,2020年是未來世界的代名詞,在很多的電影當中都對2020年的世界進行了描繪。
  •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世紀騙局,漢芯一號造假事件始末!
    漢芯事件這次晶片造假事件,對中國的半導體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負面作用。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次造假事件的始末,以及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這個要從漢芯事件的關鍵人物陳進說起。根據當時的媒體報導,陳進從同濟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在1994年和1997年獲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計算機工程碩士、博士,畢業之後就進入到了摩託羅拉工作。
  • 過去的人們對20世紀和21世紀的7個錯誤的預測
    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過去的人們對20世紀和21世紀的7個錯誤的預測。1、靈長類成為人類的僕人在1964年的時候,世界上已經有不少針對未來暢想的想法了,有些甚至來自於專業的團隊。例如,美國的蘭博公司和其研究小組對21世紀的技術進行了預測。
  • 杜鋼建:大湘西古漢字語言是巴別塔之前世界統一語言
    在古實人東遷以前,人類語言是一樣的。《聖經》舊約創世紀記載:「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按照《聖經》的說法,在寧錄以前,諾亞的後裔都說同一種語言。因為《聖經》的作者把人類都視為諾亞的後裔,就必須認可諾亞家族講的是同一種語言。然而,無論在諾亞以前,還是在諾亞時期,人類實際上講的是華夏語言的不同方言。這些方言是有共同的文字為依據的。
  • 比特幣,構建了一座人類從智人到神人的巴別塔
    上帝發覺自己的誓言受到了懷疑,上帝不允許人類懷疑自己的誓言,就像我們不喜歡別人懷疑自己那樣,上帝決定懲罰這些忘記約定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和夏娃一樣。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巴別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
  • 關於中國晶片產業的「獨立團」的那些事
    1980年9月成立的清華微電子所,人員僅有74名教師和61名學生,經費也依舊不足,連蓋教學樓資金都需要邊建設、邊籌資。但在之後的四十年,微電子所陸續實現突破,成為中國晶片產業公認的黃埔軍校。   微電子所的成長,如同每一個少年一樣,在遭遇困難和實現突破中演繹。 這些年輕學者面臨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便是:矽,還是鍺。
  • 明日方舟:巴別塔戰地指揮官?網友:以前的博士也太強了
    巴別塔原型是一座宗教故事中高塔的名字,出自《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根據篇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