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下午,「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追古需要勇氣,識古更需要底氣」開幕式在上海昌碩文化中心開幕。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點擊查看圖片)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點擊查看圖片)
本次畫展展出的作品是馬靜老師多年潛心研究並創作的精品力作,本次「古長卷·經」系列藝術展展出《心經》、13米長《孝經》、和百米長卷《茶經》等六十六幅作品。最為引人注目的要數馬靜「古長卷·經」系列藝術作品集群中的以金文為主要形式的書法長卷《茶經》,《茶經》共8000餘字,長達130餘米,歷時數年完成,其中每一個字都做了詳細釋文並標註出處,既是專業的研究成果,更是珍貴的藝術結晶。「古」是指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長卷」是指有序傳承,「經系列」是指古聖先賢的文化經典如《詩經》《茶經》《道德經》《孝經》《心經》等,用古文字書法藝術表現形式有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根脈,這也是她書法藝術創作的方向。
金文書法家、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長 馬靜老師致辭(點擊查看圖片)
追古需要勇氣,更需要底氣。古文字解讀要求每個字都儘量做到細緻地還原,完整準確地釋義,需要創作者擁有強大的恆心和持久的韌性,而馬靜最擅長的正是拼耐力和練靜功。馬靜認為,解讀釋義書寫金文,要講究內外結合。內在講究學理,研讀過程就是內在磨鍊,是一場穿越之旅,古人的所感所想所歷練,或喜悅或哀愁,或激烈或平和,深入其中,讓人慾罷不能;外在講究美育,書寫過程就是外延技法和技巧表現的過程,或跌宕起伏或一馬平川,或大江東去或小橋流水,眼到、心到,則手到。
馬靜,字位慈。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會員,吳昌碩紀念館畫師,師董會導師,人民美術出版社特約編輯。她善於探古究文,痴迷金石文化,喜研學術論著,鑽研古文字學家高亨《古字通假匯典》。編輯出版《金文十種》、《中國古文字書法集》。書法師從林散之門徒西楚散人研習金文、石鼓文、章草。後得馮康侯弟子楊永善指教甲骨文、簡牘等。左手執筆,取法乎上,著重線條質量,先後應用多種筆法書寫大量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章草等求高作品,尤其難釋,以金文為主要形式完成200多米長卷《詩經》、百餘米長卷《茶經》以及《心經》等大幅長篇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展覽及學術交流,作品得到國際元首及知名大家收藏。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