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社ID:NewMSS
專注於美妝新零售。更前沿、更理性、更深度的行業內容,盡在美商社。
文 / 美商社作者穀雨
( 本文共1705字,閱讀全文約3~6min )
前些日子,央視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曾針對市場上10款美容儀進行測評,測評結果顯示,市場熱銷的包括Refa、雅萌Yaman、Notime等6款美容儀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包括重金屬鎳釋放量超標、導入導出功能無明顯效果、LED光電功能無效等。
其中提到,美容儀熱銷品牌雅萌旗下一款型號為HRF-10T的美容儀鎳釋放量是歐盟限值的近40倍。
隨後,該話題引發巨大反響,不少消費者擔憂手中的美容儀產品存在安全風險。
當日,雅萌在其官方微博針對鎳超標問題回應稱:央視購買的該型號美容儀已於2018年在國內官方渠道停止售賣,且報導中涉及的抽檢樣品非官方授權店鋪銷售。雅萌還展示了多款產品的檢驗報告,並表示目前MAX(M20)、ACE(S12)、X眼罩(EPE-10BB)產品已獲得歐盟REACH標準的認證,其他產品已送檢。
但近日,《消費日報》對美容儀產品進行了跟蹤調查。報導稱,有消費者在投訴平臺上表示,自己將在雙「11」期間於某平臺雅萌旗艦店購買的兩款雅萌美容儀送去第三方平臺檢測,檢測結果為雅萌ACE型號美容儀鎳釋放量為15.38μg/cm2/week,MAX型號美容儀鎳釋放量為11.29μg/cm2/week,均超出歐盟標準,但與客服溝通後依舊未能解決。
隨後,雅萌在其官方微博回應稱,消費者所使用的「復達檢測集團」檢測報告中,所引用的檢測標準為飾品檢測標準,不適用於家用美容儀。雅萌補充稱,上述兩款美容儀鎳釋放標準均符合歐盟標準。此外,雅萌還對檢測機構的資質發出質疑。
儘管如此,不少消費者仍對家用美容儀心有餘悸。
根據美商社了解,這是因為我國目前沒有針對這些方面對家用美容儀做出具體要求,在許多重要檢測項目上,企業仍引用國外標準,而沒有一套國內標準,因此在監管上存在困難。
據美商社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家用美容儀主要存在以下三點問題:
一、安全問題。一方面是重金屬鎳超標。家用美容儀鍍層中加入鎳能夠讓美容儀鍍層更光亮,但鎳具有致敏性,而如果不用鎳,則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
目前,家用美容儀作為小家電進行合規檢測,達到小家電標準就被認為是合格產品,而專門針對鎳釋放量的限值要求沒有做規定(目前引用的標準為歐盟標準),因此無法進行監管,各家企業全憑良心。
另一方面是低溫燙傷風險。市面上不少家用美容儀的儀表溫控無法保證,但溫度過高會對人體皮膚造成傷害,存在低溫燙傷的風險。根據此前央視檢測的幾款熱銷的家用美容儀,其中兩款就存在該問題。而在這方面,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也存在監管空白。
二、使用效果甚微。上文提到在我國,美容儀屬於小家電分類,不屬於醫療器械。目前,我國對家用美容儀美容功效沒有相關標準要求。專家指出,家用美容儀光電強度遠達不到醫用設備的輸出量級,因此美容效果微乎其微。
三、虛假宣傳嚴重。在對安全性、功效性沒有統一標準的背景下,家用美容儀市場難免亂象從生。各種對於功效的吹噓和安全性的保證,成為每款家用美容儀打動消費者的重點。
美商社發現,不少家用美容儀產品在廣告和宣傳中都使用了醫生等權威形象進行背書,或者誇大產品使用效果,存在虛假宣傳的亂象。
在雅萌官方旗艦店,美商社發現,首頁視頻中被邀請推廣的對象身份均為醫生、博士等,存在明顯的暗示和引導,在產品名稱下方,也顯示有廣為認可的醫學類專業人士等(如丁香醫生)推薦的詞語。在雅萌的官方微博,也常常配合轉發、點讚一些「醫生」「皮膚科學者」等大V的產品推薦言論。
而《廣告法》中明確規定:不允許醫療器械使用醫療機構、醫生的形象作為證明。更不必說美容儀遠甚至未達到醫療器械強度,使用醫療機構和醫生的形象作為宣傳本身就存在問題。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註冊的美容儀相關企業達2.4萬家,同比增長41.6%,截止2020年10月,我國範圍內關鍵詞包含「美容儀器」的在業、存續企業一共有8.1萬家。
與此同時,對家用美容儀的需求也在不斷躥升。據天貓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雙「11」進口美容儀銷量增長930%,銷量翻7倍以上。
需求大、亂象多,監管卻存在缺失,這也是讓不少消費者放不下心的主要原因。隨著家用美容儀器越來越普遍化、日常化,監管也急需加緊腳步,緊隨其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