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往上衝!去年是7(億),再一個8!再一個9!」
當我們問起總導演丁亮對《熊出沒·狂野大陸》的票房目標時,丁導興奮地回答了我們,他說這話時聲音洪亮,底氣十足,看得出他對這部新作胸有成竹。
![]() |
「熊出沒」系列總導演丁亮 |
丁導的信心不是無緣無故的,早在1月初,《熊出沒·狂野大陸》就開啟了大規模點映。
2014年,該系列第一部大電影《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上映,初出茅廬的「光頭強」並沒有成為「炮灰」,反而以2.47億的成績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突破兩億票房的國產動畫電影,從此穩穩紮根在了春節檔。
此後的每一年,「熊出沒」票房穩固攀升,總票房高達27億人民幣。
一部曾被大家認為低齡的動畫片,為何能大獲全勝?
帶著這個問題,小電君找到了有著「熊出沒之父」之稱的總導演丁亮和《熊出沒·狂野大陸》的導演邵和麒,讓他們揭秘這部動畫的七年成長之路。
![]() |
總導演丁亮(左)與《熊出沒·狂野大陸》導演邵和麒 |
「熊出沒」崛起:「熊」是如何打敗「羊」的?
在「熊出沒」系列出現的前幾年裡,陪伴小朋友過春節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喜羊羊與灰太狼》。
曾幾何時,「這隻羊」也是風光無兩。
2009年,第一部「喜羊羊」大電影在春節檔上映後,總票房達1億元,和寧浩的《瘋狂的賽車》、劉偉強的《遊龍戲鳳》勢均力敵。
自2009年起,「喜羊羊」系列大電影每年的票房都呈現上升趨勢,到2012年,總票房達到了最高峰1.67億。
![]() |
「喜羊羊」系列電影與「熊出沒」系列電影票房對比圖 |
彼時,一部名為《熊出沒》的動畫片在央視少兒頻道開播,變化也從那一年悄然開始。
到2014年,「喜羊羊」的票房一落千丈。同年,「熊出沒」第一部大電影《奪寶熊兵》在春節檔登場,這也是第一次「熊羊」的正面PK。
結果顯而易見,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熊出沒」都以絕對優勢壓倒了「喜羊羊」。
2015年,《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找來了「喜羊羊之父」黃偉明執導,本想力挽狂瀾,但結果卻不如人意,票房僅為6743.6萬。
同期一起競爭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收穫了2.94億的票房,隨後,出品方便暫停了該系列的製作,「喜羊羊」徹底在春節檔消失。
而「喜羊羊」消失的背後,大家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它的內容太低幼、缺乏創新,也有人說因為故事情節涉及暴力元素,對兒童起到了不好的引導。
在「喜羊羊」消失的這幾年,「熊出沒」開始發力,搶佔動畫市場份額,從2016年到2019年,票房一路飆升的同時,電影的口碑也保持地非常穩定,6部作品豆瓣評分均保持在7分上下。
這個成績在國產動畫裡面, 雖算不上是出類拔萃,但也絕對是可圈可點。
那麼,造就「熊出沒」票房口碑雙豐收的秘訣是什麼呢?
「熊出沒」票房一路飆升,背後有何秘訣?
01
龐大的基礎受眾 良好的製作水平
一個大IP的養成絕對離不開一群常年熱愛TA的影迷,「熊出沒」系列也不例外。
自2012年起,動畫片《熊出沒》在少兒頻道首播,光頭強和熊大熊二鬥智鬥勇,簡單搞笑的故事情節立刻吸引了一批忠實小觀眾。
![]() |
動畫片《熊出沒》於2012年首播 |
據公開資料顯示,《熊出沒》系列的網絡點擊量累計超過了2000億次,相當於每個中國人點擊100次以上。
可以說,「熊強組合」在有孩子的中國家庭裡家喻戶曉,「熊出沒」逐漸成長為了一個國民級動畫IP。
所以2014年「熊出沒」的第一部大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了2.47億的成績,這個結果完全在丁亮導演的意料之中,一方面擁有了一定的存量觀眾,另一方面是丁導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信心。
「熊出沒」系列走到現在已有8個年頭,故事情節一直在變化,也有新的角色加入,但在丁亮看來,有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就是影片的核心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就兩個,第一是關心我們的家庭,第二就是關心大自然。」
導演把家和自然都比作我們的港灣:「家在社會中是港灣,放眼整個宇宙,地球是我們的港灣。」
誠如丁亮導演所言,「熊出沒」系列的電影幾乎都是圍繞這兩個主題展開,在2018年上映的《變形記》中,就探討了社會當下關於「父子關係」的問題。
影片中的父子情貫穿始終,不僅孩子看得開心,家長也得到了反思。身邊一位媽媽在陪孩子看完這部影片後在朋友圈說道:「本來是陪孩子看的,結果自己先哭了。」
除此之外,「熊出沒」系列在技術上,也在一步一步地實現突破。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經驗積累,丁亮的團隊實力非常雄厚,用丁導自己的話說就是:「特效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
在《奇幻空間》中,神鹿降臨的畫面美輪美奐,讓孩子和家長都很驚喜。
在新作《熊出沒·狂野大陸》裡,電影的角色量達到了系列之最,根據導演邵和麒的介紹,該片一共製作了387個角色,動物毛髮量最多的角色達到了上千萬根。可能觀眾看到的幾秒鐘的畫面,特效粒子的製作量就多達上億。
02
親子觀影市場助力 開拓年輕觀眾
一位網友曾在網上留言:本來一家人想去看《流浪地球》,但實在拗不過女兒,只好去看了《熊出沒》。
這種「一帶二,甚至一帶四」的情況在親子觀影市場裡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小孩的背後意味著至少兩張電影票。
家長也願意和孩子度過一段親子時光,丁亮認為親子交流是情感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家長陪伴孩子看動畫電影,絕對不止意味著「孩子看電影,大人打呼嚕」的尷尬場面。
因此,「熊出沒」這幾年也試圖嘗試在影片中融入一些反映社會現象的網絡笑點,比如像「程序猿」、「網紅直播打賞」等。
![]() |
「程序猿」正在加班 |
丁導在採訪中給我們透露了一組令他眼前一亮的調研數據:「熊出沒」的受眾群有三分之二都是正在談戀愛的年輕人。」
這些社會調研讓丁亮的團隊非常意外,同時帶給了他們啟發,「熊出沒」是可以吸引青年觀眾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03
營銷很會玩 覆蓋全受眾
「熊出沒」系列的營銷目標相比於其他影片來講會更加精準,往年片方都會和幼兒園、少兒教育平臺、母嬰類KOL等合作,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
百萬級母嬰博主在微博推薦《熊出沒·狂野大陸》 |
此外,除了母嬰群體,「熊出沒」的營銷也幾乎覆蓋了全年齡段的受眾。
2020年片方就舉辦了一場「光頭強髮型設計大賽」,該話題在微博的閱讀量達1.1億,不僅激發了小朋友畫畫的興趣,很多成人也參與到了這次活動中,增強了全民參與度。
官方更是會玩,與其他6部春節檔影片聯動,光頭強搖身一變,變成電影中的各個角色。
不僅如此,「熊出沒」電影系列在主題曲的營銷大戰中也沒有落後。
2019年,《熊出沒·原始時代》就請來了當紅女團火箭少女獻唱片尾曲《福氣拱拱來》,其洗腦的歌詞、喜慶的旋律即使在電影上映結束後,也依然能在大街小巷裡聽到。
新作《熊出沒·狂野大陸》依然走流量路線,找來了男團組合R1SE演唱片尾曲。
青春活力的男團與故事基調相得益彰,隨著主題曲的曝光,電影又在微博收穫了1.3億的閱讀量。
丁亮導演坦言,主題曲歌手的選擇除了要符合電影的基調外,也有市場的考量。
此外,片方首次在2019年的《熊出沒·原始時代》嘗試製作推出了四川話、河南話、廣東話等五種方言影片。並且在方言版的加持下,影片再次收割一波票房。
嘗到甜頭的《熊出沒·狂野大陸》依舊推出了方言版,丁亮認為口音本就是「熊出沒」的一大特點,用喜感的方言演繹更可以喚起觀眾的鄉土情懷。
《熊出沒·狂野大陸》將於2020年在全國上映,影片能否延續前作繼續取得高票房?相信只要內容良心、品質過硬,市場便不會虧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