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究竟可不可信?2008年一次驗屍推翻正史,驗證野史真實性

2020-12-25 騰訊網

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從戊戌變法失敗開始,就長期被囚禁的光緒皇帝駕崩於瀛臺含元殿,年僅38歲,剛一死亡便被迅速裝棺入殮。次日下午慈禧太后也去世,中間相隔不到二十小時。光緒皇帝的死因,在《清史稿》中,只有這麼幾句話:「壬申,上疾甚……癸酉,上疾大漸,崩於瀛臺涵元殿,年三十有八。」看來,光緒皇帝是重病久治不愈,突然惡化去世的,只是恰巧死在慈禧前一天。

正史區別於野史的地方,就在於正史是由官方出面編寫的史書,《清史稿》作為北洋政府出面組織編撰的史書,雖然因為北伐戰爭沒有完稿,但卻符合「正史」的定義。也正因為清史稿這部正史的記載,在學術界光緒一直都是被認為因病死亡,民間關於光緒被慈禧害死的說法被嗤之以鼻。但從光緒剛剛駕崩開始,民間就開始流傳,光緒都是被慈禧毒死的,這些野史雖然被清朝官方嚴厲禁止,大清滅亡後也被遺老遺少們極力否認,但一直流傳極廣,很多人信以為真。

究竟是正史上白紙黑字的記載可信,還是民間流傳的野史更加真實?2008年,為解開光緒之死這一百年謎題,國家組織了由考古專家和刑偵專家組成的「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進入清西陵光緒墓室,為去世一百年的光緒皇帝驗屍,並且在2008年公布一份萬字報告。在報告中,指出使用各種現代刑偵和高科技手段,甚至動用了最先進的微型反應堆儀器中子活化法,經過嚴密檢測,慎重分析,反覆認證,在光緒皇帝遺骸的頭髮、龍袍上都檢測出高濃度的砷元素,遠高於致死量,而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

這個結果推翻了清史稿中光緒帝是因病死亡的記錄,驗證了民間一直以來流傳野史中的說法,按照民間說法(據說是宮中的親歷者),慈禧太后命太監送來的一大碗酸奶,光緒喝完後,臉色發黑,疼的在床上打滾,不到一刻鐘就死了,這跟砒霜中毒的症狀也完全吻合。

不到四旬的光緒恰好死在慈禧之前,這件事即使按照常理推斷,也可以得出是被慈禧臨死前謀害的。如果光緒不死,應當會在慈禧死後親政,到時候一直迫害光緒的慈禧不但自己會被清算,恐怕連家族也會受到牽連,因此在慈禧眼中,光緒不得不死。《清史稿》為什麼會得出光緒因病死亡的結論?因為編撰清史稿的人,大多數是清朝的滿族遺老遺少,還有不少是清朝皇室貴胄,這些人的眼裡,皇太后毒死皇帝是天大的醜聞,因此想方設法加以掩飾。而《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作為正史,究竟還有多少避諱、掩飾、疏漏,民間流傳的野史又有多少真實成分,還需要史學家、考古學家們的仔細研究,詳盡分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何謂「正史」與「野史」
    這是在原有的「二十四史」的基礎上,1919年,北洋軍閥政府以柯劭忞的《新元史》列入正史,稱為「二十五史」。《清史稿》雖然不是正式史書,其體例和舊史書完全相同,所以近來多有人合稱之為「二十六史」。一般而言,「正史」都是後朝寫前朝,除非涉及改朝換代的敏感話題,其他方面,史家不必忌諱,更不必刻意歪曲歷史篡改歷史,因而能在相當程度上保存一代「信史」。「野史」不是古典目錄學中的史書類名,而是一種習慣的說法,一般指民間流行的通俗歷史小說和文人撰寫的筆記小說等。野史是介紹風流而不為人知的事的,由民間文人搜集歷史資料。
  • 科普:歷史的正史與野史究竟如何區別
    作為一名優質的歷史領域認證者,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正史和野史的區分,和我們正史的分類。有人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人說歷史中的虛虛實實讓人很難區分。這都是有道理的。因為正史中也有一些是記載錯誤的,野史的存在剛剛好可以反映那段歷史的一些現象。我們在看到正史的同時,也要去讀一讀野史,因為你會發現野史比正史更加有趣。好了,言歸正傳,我們接下來看看正史的分類和野史的區別吧。正史分類正史主要分為三大類:紀傳體、編年體和國別體。
  • 正史是什麼,野史又是什麼?野史所記載的內容真實嗎?
    歷史上大小事件都輪番上演,想要了解比較豐滿的歷史還有野史,雜史,稗史,甚至是演義圖自網絡,侵刪正史:正史即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政書體和紀事本末體為編撰體例的史書,可以理解為官方授權,經過審核甚至會潤色的歷史文獻,以二十四史為代表,最為人熟知的西漢史官司馬遷所著的
  • 正史可信還是野史可信?我做一下論述
    我記得有人說「要讀歷史就讀野史,野史的可信度高於正史」,我覺得這句話是值得商榷的。那我就先論述一下野史,然後再論述一下正史。《中華野史》這本書,史記部分絕大多數是從《史記》上摘錄的,後來的歷史也是有正史為主線記載的,只是很多細節和上不了臺面的事,或有些代表不同立場的是和正史有出處。我有一次看電視,抗日記錄片,關於擊斃日本中將阿布閨秀的,其中有一個片段是一個記者採訪一位親歷過那個時代的當地農民。
  • 「正史」為何比「野史」更可信?需要懂得如何甄別史料價值
    如何來判斷歷史上某一件事情的真實性,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以說,無論是以古代考據的方式,還是以現代學術的方法,甚至是根據一些高科技的影像資料,其實都不足以讓某一歷史事件稱為確鑿的。我們得到的結論,多多少少都會帶有個人的傾向性,只能說哪一種說法更為合理,哪種道理更有價值。
  • 正史、野史、別史與雜史有什麼不同?你能清晰地區分它們嗎?
    其他紀傳體體裁的史書也可稱為正史。早期我國史書如《春秋》等都為編年體史書,後司馬遷在編寫《史記》過程中增補了本紀、世家、列傳、志、表,班固編寫《漢書》沿用此體例,但刪去世家。此後紀傳體被各朝奉為正規體列。而以紀傳體為編寫體例的書也就稱作正史,意味用正規體例寫作的史書。
  • 正史和野史上的事又該怎樣看,我說不能全信
    是正史的可信度高些,還是野史的高些?今天我就發表一下我的淺見,和你一起品一品,如何看待史書上的這些事兒。在我看來,關於可信度的問題,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但一定要注意,是「相較而言」,正史的可信度要比野史高些。也就是說,儘管正史高些,也不能代表正史上記載的事情就一定是真的,而野史就一定全是假的。
  • 野史抹黑,正史語焉不詳,DNA檢測告訴你真相
    野史涉嫌抹黑,正史語焉不詳,現代DNA檢測告訴你真相!《新三國》中,夏侯淵在定軍山被殺。司馬懿向曹操匯報:「夏侯將軍……」曹操痛苦地說:「夏侯淵英勇,不愧為吾弟!」夏侯淵真是曹操的族弟嗎?這得好好掰扯掰扯。大家都知道,曹操的祖父叫曹騰,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大宦官。
  • 正史沒有記載,僅有野史所傳四人
    在正史記載中,趙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叫趙統和趙廣,女兒僅叫趙氏,後來嫁給了關羽的兒子關平,生有一子叫關樾;趙雲既然有兒子和女兒的記載,那當然有老婆了,不過正史並沒有記載,僅有野史所傳四人。
  • 三國大腦洞野史趣聞
    野史基本是民間一些好事之徒編撰的歷史,內容五花八門,有時候根據神話、民間傳說,再加上想像力編寫而成。反正人民群眾的添油加醋能力幾千年來一直在增長。可能野史中確實有真實可靠,說不定還真是歷史的真相,不過確實沒法考證,所以我們也就當茶餘飯後的故事看一看。
  • 野史裡宋徽宗的緋聞女友,京城名妓李師師,靖康之恥後去哪了?
    引言李師師是北宋徽宗時期的京城名妓,和三國時期的貂蟬一樣,她們的事跡雖然在正史中無處可尋,但是在野史中卻隨處可見,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茶餘飯後的八卦談資。在野史裡,李師師不但是京城名妓,而且還是宋徽宗在皇宮外面的緋聞女友,據說宋徽宗經常溜出皇宮,去李師師所在的青樓和她幽會。
  • 歷史上的張三丰:活了兩個世紀,野史中的張三丰:400歲起步
    今天小李子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橫貫宋元明清四朝的武當張三丰,也不知道他究竟活了多久,他的一生卻貫穿了宋元明清四朝的史書!在正史之中,關於張三丰最早的記錄,是他出生於南宋年間的東懿州。而到了1280年,也就是張三丰33歲正值壯年之時,他選擇了歸隱山野,靜心參道。在以後的歲月裡,張三丰習得眾家拳腳之所長,對抗元朝鐵騎、山匪賊寇,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武當派、太極拳、內家拳派的始祖。
  • 秦始皇臨死前發生的3件異事,至今無人能解,正史還是野史?
    在秦始皇臨死前曾發生的3件異事,至今無人能解,正史還是野史?我們一一道來。一、熒惑守心熒惑守心事件,是秦始皇嬴政臨終前的第一個異事,其實它只是一個正常的天文現象。「熒惑」指的是火星,本來它就行蹤不定,古人不知道它的行動軌跡,而且外表看起來熒熒似火,古代人便稱之為「熒惑」。心是指心宿也指星宿,它的意思是火星在心宿左右徘徊不離去,它們相輝相映,相互映襯,閃爍著紅色的光芒。
  • 正史野史你願意信哪個?
    —229年),字子龍,常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話說在公元191年,漢末軍閥混戰的時候,北方有兩大諸侯,一是袁紹,一是公孫瓚。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軍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當時公孫瓚問他,「你們冀州的人都去投奔袁紹了,你怎麼不去?」
  • 康熙納姑為妃絕不僅僅是野史,他真的這樣做過
    古代人對近親結婚的認識不足,這跟地位身份無關,比如清朝的聖主康熙皇帝就曾經納姑為妃,這在《清朝野史大觀》這本書中曾經有過記載,說的是皇太極有個女兒,也就是順治皇帝的妹妹,在宮中一直沒有出嫁,朝臣就勸說康熙皇帝趕快把公主嫁出去,康熙皇帝的回答是不用了,我已經納她為妃了,朝臣的大吃一驚,趕緊勸說皇帝,這是亂倫的事情,怎麼能如此做呢,勸了很多次,但是康熙皇帝就是不聽。
  • 正史記了一筆,野史傳聞或許是真的
    和他的墓穴所在一樣離奇,成吉思汗的死因同樣是千百年來後人津津樂道的談資。正史記載,成吉思汗一生徵戰,六十四歲高齡依舊馳騁馬背,在一次交戰之中意外受傷,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 明朝野史 宰相首輔張居正真正死因
    張居正的死因 有關張居正的死,正史的記載相當簡單,《神宗本紀》只用了一個「卒」字。在《張居正傳》裡則說:「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四閱月不愈,百官並齋醮為祈禱。」至於是什麼病,沒有說清楚。
  • 秦始皇的出身,趙姬的風騷,《大秦賦》:正史野史一鍋燴
    秦始皇身世之謎,司馬遷給了兩個版本,《大秦賦》還其清白秦始皇的出身,趙姬的風騷,《大秦賦》:正史野史一鍋燴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行同軌,為後世中國留下一套完整規範的典法制度和行政模式,自他開始,中國有了大一統思想,就算歷史又經歷過數次動蕩和分割,成功者無不是打著統一的旗號凝聚人心,
  • 好男人不包二奶奶 什麼野史這麼野的囧圖
    好男人不包二奶奶 什麼野史這麼野的囧圖 我正在看成人頻道,老婆走進了房間,我慌忙把畫面切換到釣魚頻道。老婆走出去的時候,說了一句:「你應該繼續看成人片,釣魚你早就已經會了。」 好男人不包二奶奶 什麼野史這麼野的囧圖 2020-12-17 18
  • 野史記載司馬昭死於司馬炎之手,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據正史記載,司馬昭篡位之前不幸因中風而死。但是在一些野史之中,卻記載著司馬昭是因中毒而死,下毒之人正是他的親生兒子司馬炎。野史中的說法是胡編亂造,還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一看司馬炎毒殺司馬昭一事是否可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