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法號道濟,號湖隱,出家前原名李修緣,是南宋時期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一位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後人尊稱他為「濟公活佛」。近些年來,關於濟公的影視劇頗多,民間關於濟公的傳說也非常多,傳說濟公衣衫襤褸,破鞋破帽,喜歡喝酒吃肉,不喜歡念經,經常遊方於市井,看上去瘋瘋癲癲的,實際上卻學識淵博,懂醫術,經常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揚善罰惡,為民除害。
濟公與佛結緣還要從他的家庭說起,濟公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快四十歲了,卻仍然膝下無子,每日虔誠拜佛,終於生下了濟公,濟公出生後,國清寺的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自此與佛門結下不解之緣。濟公從小在天台山長大,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的影響和李家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薰陶,潛移默化,逐漸萌生了出家的想法,終於在弱冠之年,遁入空門,法號「道濟」。
濟公最初是在國清寺出家,後來到杭州靈隱寺投奔慧遠禪師。濟公出家後狀似瘋癲,不受戒律拘束,常有僧人向方丈慧遠告狀,慧遠圓寂後,由於失去了庇護,濟公被迫轉到了淨慈寺,電視劇《濟公傳奇》裡也有提到過濟公被迫從靈隱寺轉到淨慈寺的一幕。說了這麼多,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便是淨慈寺。
說到淨慈寺,其知名度可能遠不如靈隱寺,但其曾經卻是杭州最大的寺院群,與靈隱寺並稱「南山淨慈,北山靈隱」,歷史上是東南的兩大名剎之一。淨慈寺坐落在西湖南岸,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54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一千多年的歲月中,淨慈寺幾經滄桑,屢毀屢建,看過《濟公傳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濟公曾古井運木重建淨慈寺,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黨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淨慈寺得以修復,當前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金剛殿、觀音殿、三聖殿、鐘樓、念佛堂等。
淨慈寺依山而建,主山為南屏山,《淨慈寺志》記載該寺為「憑山而基,雷峰隱其寺,南屏擁其後,據全湖之勝」。淨慈寺最著名的莫過於南屏晚鐘,明代凌雲翰曾有詩:「一百八聲才擊罷,雷峰又照塔中燈,」來描述南屏晚鐘的盛況。南屏晚鐘也是西湖十景中唯一一個以佛教法器作為景觀。
淨慈寺除了高僧層出不窮,歷代帝王名家也多有遊覽,清聖祖康熙、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時都有留下題詩,康熙帝曾親手書寫匾額,改「晚鐘」為「曉鍾」,並在萬工池北建碑亭,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仍改為「南屏晚鐘」。唐代詩人張岱曾用「夜氣滃南屏,清風薄如紙,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詩句把淨慈寺的鐘聲寫得出神入境。宋代詩人楊萬裡的一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更是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
淨慈寺與雷峰塔隔路相對,日暮時分,聽著雄厚有力的鐘聲,登上雷峰塔,俯瞰若隱若現在南屏山中的淨慈寺,雄渾悠遠的鐘聲餘音迴蕩,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來西湖旅遊的朋友千萬別忘了來此打卡哦。
你們有去過淨慈寺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阿詹的朋友也可以點個關注,阿詹一直在路上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