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出沒的世界》(新版),卡爾·薩根著,李大光譯,海南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價:39.80元
□李大光
當我把《魔鬼出沒的世界》(以下簡稱《魔鬼》)再版校譯稿交給海南出版社的時候,心裡不免再次嘮叨了一句:「10年了!時間怎麼這麼快呢?」
在這10年時間內,人們沒有忘記卡爾·薩根。在薩根辭世後的3年時間內,共出現了5本薩根傳記。其中《展演科學的藝術家》已經由上海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他的4本是:威廉·龐德斯通的《卡爾·薩根:宇宙中的一員》、傑裡米·比曼的《向宇宙接觸的卡爾·薩根》、埃倫·巴茨的《卡爾·薩根》和瓊·布拉什菲爾德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2006年10月22日,以探索宇宙生命為職責的卡爾·薩根中心正式成立。
2001年,在薩根逝世5周年的時候,我們曾經邀請薩根的兒子多利昂·薩根和薩根生前的一個好友來京參加了「科學與公眾論壇」。北京電視臺的《世紀之約》欄目特意舉辦了題目為《魔鬼出沒的世界》的節目,中國著名天文科普專家李元、科學記者尹傳紅和我在節目中做嘉賓,與現場觀眾互動,介紹了薩根的科學思想和主要貢獻。時任國家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看到節目後,打電話調了節目光碟,同時還委託中國科協找到我,要了一本《魔鬼》。
2001年11月23日上午9時,應李嵐清副總理的邀請,李元、尹傳紅和我參加了在國務院第二會議室召開的「國務院科普工作座談會」。中國科協副主席、科技部副部長、廣電部副部長、中科院副院長、教育部副部長、610辦公室副主任、中央電視臺副臺長、北京市副市長、北京電視臺總編等許多領導都參加了這個座談會。會議除了討論了中國科普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案以外,決定實行科普活動減免稅制度和在2002年召開「全國科普工作會議」。會後發布了《研究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會議紀要》。
《魔鬼》簡體中文版在這10年時間內獲得了很多好評。2000年,《魔鬼》入選「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 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委員會在2008年評選的「改革開放30年30部優秀科普翻譯圖書」中《魔鬼》榜上有名。一些教育機構將《魔鬼》規定為大學生科學文化修養的必讀書。一些中小學將其中一些章節(比如「世上沒有傻問題」、「我的老師」等)編入課外讀物。我還經常接到一些電話詢問是否可以將某些章節編入自己的教材。還有一些「解讀」之類的圖書出現在書店。
任何一本譯著沒有錯誤基本是不可能的。這是由於文化和語言的差異造成的。任何人對同一句話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譯法。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理解了作者,而不是僅僅在某些字句上較勁。我愛薩根,我愛薩根的思想,我更愛薩根內心中的激情和理性。任何一個好譯者不應該停留在語言層面進行翻譯,而應該進入到作者的內心,深刻地了解他,甚至和他一同思索,一同感受,一同闡發自己的思想,然後再出來在語言的層面上將他的思想轉述出來。
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被薩根所感動,甚至在翻譯《自由之路》和《魔鬼出沒的世界》的時候,我感覺到了他的呼吸和說話時的激情。有些話和整段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流淌到紙上。因為我知道,那些話就是他要表達的,就是他要說的,就是他的激昂的聲音……
薩根夫人安·德魯彥在紀念薩根逝世10周年寫給中國讀者的信中說:「薩根將懷疑主義和對未解之謎的探索視為同樣重要,並努力將其融合在科學事實、科學價值觀和科學方法的傳播中。他的這一做法,吸引了可以想像得到的人口分類學上所有人種。」這個評價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有些人認為薩根是典型的科學主義,甚至蔑視所有除科學以外的所有文化和價值。在重新修改《魔鬼》這本書的譯文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到,儘管書中列舉的例子已經有點過時,但是,他的懷疑精神和探索精神仍然清晰可見。他懷疑任何沒有證據的關於外星生命的傳說,但是,同時他又是探索外星生命證據的積極參與者。作為科學家,他不僅僅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和平主義和環境主義者。他提出的「核冬天」的概念至今仍然是科學家在討論核競賽時經常提到的思想。他是科學和理性、冷靜與激情兼具的科學人。
由於各種原因,在中國,薩根不像史蒂芬·霍金、艾薩克·阿西莫夫等人那麼有名,但是,在美國,薩根的名字仍然十分響亮。薩根的書更多的是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角度闡釋科學的,同時,在闡述的過程中列舉眾多的令人震顫的事實,這些事實不僅僅是現實的,而且有非常多是歷史曾經發生過的。這種描述方式使得他的思想更加具有說服力。在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但是科學研究歷史卻短暫的國家,薩根的思想應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我真誠地希望,有見識的出版社能夠將薩根其他的作品譯介給中國讀者。
本文為《魔鬼出沒的世界》再版後記,略有刪節。
《科學時報》 (2010-7-8 B2 科學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