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起,「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公示。
公示名單中,浙江籍的個人有20位,分別是馬寅初、王偉、王啟民、包起帆、姚玉峰、胡仁宇、顧方舟、高銘暄、屠呦呦、斯霞、蔣築英、謝晉、謝高華、魯冠球、裘志新、裘法祖、雷雲、鮑新民、樊錦詩、潘建偉(按姓氏筆畫為序)。而在公示的22個「最美奮鬥者」集體中,也不乏有浙江人。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開展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共同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引導人們永遠銘記各行各業奮鬥者為黨和人民作出的重要貢獻,永遠銘記新中國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永遠銘記英雄模範承載的愛國奉獻奮鬥精神,在全社會大力唱響禮讚新中國、奮鬥新時代的昂揚旋律。
活動主要由推薦報送、群眾投票、審核公示、宣傳發布、學習踐行等環節組成,評選表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湧現出來的、來自生產一線、群眾身邊的先進模範。根據各地各有關部門意見建議,經報中央批准,「最美奮鬥者」評選表彰名額由最初的200名調整為300名。應社會各界要求,在評選過程中增補了部分老英雄、老模範、老先進、老典型個人和集體作為推薦人選。
活動自6月中旬啟動,經各地區各部門遴選推薦、群眾網上投票、組委會集中審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認真審核,產生300名「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包括278名個人,22個集體。總的來看,人選涵蓋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湧現的忠誠於黨、報效祖國、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英雄模範,兼顧工、農、兵、學、商、黨員幹部等各行業領域,覆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鮮明的典型性、強烈的時代感,是永載史冊、彪炳千秋的「群英會」。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
(按姓氏筆畫為序)
馬寅初(1882 - 1982)
事跡簡介:馬寅初,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882年6月生,浙江嵊州人,著名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和教育家,生前系北京大學校長。他畢生從事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為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穩定物價、控制人口等重大問題獻計獻策,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科學、人口科學學科建設作出卓越貢獻。他一生熱愛祖國,堅持真理,追求進步,是中國共產黨的諍友。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發展我國文化教育和經濟事業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持真理的無私精神,為後輩學人樹立了榜樣。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榮獲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
王偉(1968 - 2001)
事跡簡介:王偉,男,漢族,中共黨員,1968年4月生,浙江湖州人,1986年6月入伍,生前系原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01年4月,在執行對美軍電子偵察機跟蹤監視飛行任務時,為保衛祖國領空,遭美機撞擊被迫跳傘墜海壯烈犧牲。被中央軍委追授海空衛士榮譽稱號,被追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王啟民
事跡簡介:王啟民,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9月生,浙江湖州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助理、原副總地質師。他傳承弘揚「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堅持「寧肯把心血熬幹,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的信念,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多項世界紀錄。主持研究並提出了「分階段多次布井開發調整」理論,其中表外儲層開發利用打破了國內外認為不能開採的禁區;主持的油田高含水後期「穩油控水」項目研究,為大慶油田實現27年5000萬噸以上高產高效持續開發作出重要貢獻。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包起帆
事跡簡介:包起帆,男,漢族,中共黨員,1951年2月生,浙江鎮海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他帶領團隊主動創新,研發新型抓斗及工藝系統,推進港口裝卸機械化。參與開闢上海港首條內貿標準貨櫃航線,建設我國首座貨櫃自動化無人堆場,積極推進我國首套散礦裝卸設備系統的研發,領銜制定貨櫃-RFID貨運標籤系統國際標準。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多次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姚玉峰
事跡簡介:姚玉峰,男,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5月生,浙江溫州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他留學後婉拒國外名校高薪聘請毅然回國,20多年來致力於眼科角膜移植研究與創新。獨創的角膜移植術,成功解決了排斥反應這一世紀難題,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治療病人30萬例,讓近3萬患者重見光明。毫無保留地開展技術培訓與推廣,為我國建立了一個現代學科,帶出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的專業人才,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眼庫。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最美醫生等榮譽稱號。
胡仁宇
事跡簡介:胡仁宇,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7月生,浙江江山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我國傑出的實驗核物理專家,在核爆近區測量某高難度技術方案的審定和實施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共組織6次核試驗,全部親臨現場參與組織指揮,為確保每次試驗圓滿成功作出歷史性成就。他提出應發揮綜合技術優勢,深化戰略武器研製、高技術跟蹤、常規兵器研究、民品開發生產四項任務,進一步明確實施軍民融合的具體途徑和發展方向。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兩次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顧方舟(1926 - 2019)
事跡簡介:顧方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6月生,浙江寧波人,生前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研究員。他是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科技攻關的先驅者,研發的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生命健康,讓中國進入無脊髓灰質炎時代。榮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工作先進個人。
高銘暄
事跡簡介:高銘暄,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5月生,浙江玉環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當代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他是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全程參與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制定,是新中國第一位刑法學博士生導師,統編刑法學教科書的主編者,為我國刑法學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屠呦呦
事跡簡介: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標誌著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用藥療法(ACT)是世界衛生組織推介的最佳瘧疾治療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
斯霞(1910 - 2004)
事跡簡介:斯霞,女,漢族,中共黨員,1910年12月生,浙江諸暨人,生前系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教師,著名教育家。她執教68年,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獨樹一幟,創造的「隨課文分散識字」教學方法,在全國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擔任國家教委中小學語文教材審查委員會成員10年,為我國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學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第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蔣築英(1938 - 1982)
事跡簡介:蔣築英,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8月生,浙江杭州人,生前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1965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組建立了我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測量裝置,建成了國內一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他是一位在光學傳遞函數的計算、裝置、測試以及編製程序、標準化等方面的專家,掌握英、德、法、俄、日5門外語,翻譯了大量外國資料。1982年6月由於過度勞累,病情惡化,不幸逝世,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被追授為全國勞動模範。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謝晉(1923 - 2008)
事跡簡介:謝晉,男,漢族,中共黨員,1923年11月生,浙江上虞人,生前系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電影導演。他始終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堅持藝術創作與時代發展同步。改革開放以來,拍攝《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鴉片戰爭》等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電影。他的作品集中展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思想解放、時代風雲激蕩的歷程,為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和人民群眾思想文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被譽為「助推思想解放、撥亂反正的電影藝術家」。榮獲改革先鋒、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第二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謝高華
事跡簡介:謝高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11月生,浙江衢州人,浙江省原義烏縣委書記,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改革開放初期,他堅持群眾需求就是第一導向,打破條條框框,以敢於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擔當,毅然拍板給路邊攤市場「開綠燈」,果斷提出「四個允許」的政策,首創「興商建縣」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帶領全縣幹部勇敢堅持、積極作為、精心培育,從而催生了義烏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為全國小商品市場的改革發展樹立了榜樣。榮獲改革先鋒稱號。
魯冠球(1944 - 2017)
事跡簡介:魯冠球,男,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生前系萬向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他是鄉鎮企業改革發展的先行者,堅持聽黨話、跟黨走,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企業經營發展之中。改革開放初期,他以開拓者的膽識,主動與鄉政府籤訂廠長個人風險承包合同,開創浙江企業承包改革的先河,並首創浮動工資制。在他的帶領下,萬向集團從一個小作坊發展為第一個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並開創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企業家勇於改革實踐的智慧和擔當。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裘志新
事跡簡介:裘志新,男,漢族,中共黨員,1947年8月生,浙江杭州人,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農作物種子育繁所原所長,著名小麥育種專家。1981年,他育成豐產性突出、適應性廣泛、品質優良的寧春4號春小麥。因增產增收效果顯著,這一小麥品種在短時間迅速向內蒙古、新疆、甘肅等6省區推廣,被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引種,成為我國春小麥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之一。他不斷破解小麥的「生長密碼」,建立起一套攤子小、花錢少、效率高的育種機制,連續30多年開展北育南繁任務,將育種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裘法祖(1914 - 2008)
事跡簡介:裘法祖,男,漢族,中共黨員,1914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生前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家。他是我國普通外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器官移植外科創始人之一,在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的成就推動了我國外科學的發展。嚴謹的科學作風,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科技界、醫學界的楷模。他創造的外科手術方式被譽為「裘氏術式」。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榮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雷雲(1933 - 2018)
事跡簡介:雷雲,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5月生,浙江臨安人,生前系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他是思想理論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對黨忠誠,信仰堅定,潛心研究、積極傳播和模範踐行黨的理論,把畢生精力獻給黨的理論事業。治學嚴謹,筆耕不輟,多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深入基層和群眾,作了數百場生動的理論宣講,為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出重要貢獻。他以堅定的信仰、豐富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生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為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贏得了廣大幹部群眾的讚譽。
鮑新民
事跡簡介:鮑新民,男,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9月生,浙江安吉人,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原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保護生態,關停礦山、水泥廠,堅持不懈對礦山復墾復綠,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農民致富;積極探索以保護生態資源促進綠色發展的村莊發展模式,通過強化村莊規劃、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農林休閒旅遊,堅定不移走綠色興村、綠色致富經濟轉型之路,帶來良好社會經濟效益,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榮獲改革先鋒稱號。
樊錦詩
事跡簡介:樊錦詩,女,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她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改革開放以來,她堅持改革創新,帶領團隊致力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積極開展文物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先進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構建「數字敦煌」,開創敦煌莫高窟開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緩解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遺址保護傳承與利用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敦煌的女兒」。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潘建偉
事跡簡介:潘建偉,男,漢族,九三學社社員,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他是國際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突破量子信息處理關鍵技術,解決量子保密通信在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牽頭研製成功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主導完成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機應用示範項目,構建了首個空地一體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使我國量子保密通信的實驗研究和應用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榮獲改革先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