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貴州:特色產業連戰連捷 精深加工「錢」景可觀
近日,龍裡縣灣灘河鎮園區村的村民在大棚裡育苗。該村通過發展大棚花卉等產業,以靈活用工方式吸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龍毅 攝
八山一水一分田、沒有平原支撐的貴州,農業的出路在哪裡?念好「山字經」,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新步伐。
「十三五」時期,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等,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取得了連戰連捷的可喜成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一產增加值1844.96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邁上新徵程,續寫新篇章。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高質量發展鄉村建設體系。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做大做強十二個重點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青山變「金山」 打好優勢生態牌
經過脫貧攻堅的「大考」和農村產業革命的「洗禮」,我省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為農業現代化、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夯實基礎。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47.76億元,比上年增長5.4%,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全省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經營主體25845家,農民合作社70313戶。
旌旗獵獵,戰鼓催徵。沒有平原支撐的貴州,正日積月累把青山變「金山」,在農業現代化的徵程中演繹著林下經濟的生動實踐。
「從早上開始掰,一天能掰一百四五十斤竹筍,一斤賣二塊五,一天就能收入三百多元。」不久前,大方縣星宿鄉松樹村的3000畝方竹採收完畢。村民李琴以前常年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門口就業,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松樹村大部分農戶的土地都流轉或入股合作社發展方竹產業,由合作社帶動農戶統一規劃和實施、抱團發展,老百姓則通過土地流轉、利益分紅和務工等方式增收。目前穩定務工20餘人,臨時用工量達1200人次,發放務工工資27萬元。」星宿鄉松樹村村主任張勇說。
特色林業是貴州大力發展的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貴州以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為抓手,圍繞優勢產業調結構,在林業生產上念好茶葉、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水果、刺梨等產業「山字經」。
「一棋盤活十萬山」,綠水青山正在成為貴州人民的「綠色提款機」。如今,貴州茶園700萬畝、藍莓18.2萬畝、李子254萬畝……面積均是全國第一。
壩區「聚寶盆」 鋪就優質產業路
2018年冬天,全省啟動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顆顆散落在山間的「珍珠」伴隨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入,釋放前所未有的活力。
武陵深處的松桃自治縣正大鎮水竹壩區精品水果基地,立足壩區6000畝以上和非壩區2000畝以上新增種植任務,多措並舉打出「長短結合」「林下種植」系列「組合拳」,僅水竹壩區已完成300多畝9個品種的果樹新增種植。
近年來,我省圍繞穩產、優供、增效的目標,聚焦農田建設,加大壩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加快建成一批高產穩產、田塊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暢、生態良好、宜於農機耕作的壩區耕地,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2020年,我省下達省級財政壩區產值獎補資金2.5億元,專項用於獎勵達到產值獎補條件的壩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預撥省級壩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財政獎補資金1.89億元,專項用於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壩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壩區擁有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685家、合作社4276家,分別同比增長22.4%和4.41%。此外,已建成壩區冷庫庫容39.8萬立方米。
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全省各壩區積極應對當前形勢,加強農作物茬口銜接,推廣間套複種、水旱輪作,以及「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業多效」等優質增產增效生產方式,實現全省壩區平均複種指數200%以上。
發展深加工 延伸農業產業鏈
初冬時節,在開陽縣龍崗鎮貴州山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臺生產機器有序地排列著,工人正忙著加工獼猴桃幹,整個車間瀰漫著果香。
「之前沒有加工廠,水果不好賣。現在龍崗鎮建起了水果深加工生產線,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以市場保底價收購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加工成果乾、軟糖等產品,讓農戶種植的優質水果不愁銷路,實現增收。」貴州山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員工袁梅介紹。
據了解,該公司生產的水果系列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遠銷成都、昆明等地,年產值達千萬元以上。
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貴州通過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上半年,全省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銷量達94.4%,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速5.4%。
一顆顆刺梨果搖身一變刺檸吉,一個個小辣椒加工變成瓶裝辣醬,一籃籃百香果變成了甜果脯。
田間地頭的耕地者變成了現代農民,在農業和工業間自如轉換。今年全省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預計臨時用工總數將達10.3億個,把村民尤其是貧困村民吸納到產業鏈上,貴州農業正打破傳統方式穩村民就業,促村民增收。
貴州農業正從自給自足向參與現代市場經濟轉變、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從「抱雞趕集」向現代商貿物流轉變、從農民零散養殖向形成緊密相連的產業發展共同體轉變、從單一養殖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以市場為導向,把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農業,用現代理念來引領農業,用現代技術改造農業,貴州農業現代化發展蓄力前行。(記者 鄧鉞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