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最好是初戀就結婚,各自都沒有其他感情線,也沒有被催婚的困擾,自然而然,立業成家生子,簡簡單單,平平淡淡。
《知否》裡祖母就是想給明蘭找一戶知根知底地人家,過一眼就看到頭的日子,才看上了賀弘文,這樣的人家清淨,也不必經歷哪些「寵妾滅妻」等腌臢事兒。
可想歸想,女子能過什麼生活,還得需要看經歷和遇見。
看看身邊的人的愛情,就跟玄幻小說似的,情緒上上天入地,生活裡難分難捨,吵個架天崩地裂,和好了又目中無人,最後還不一定是什麼結局。
且遇見愛情和愛情的遇見還是兩回事。遇見愛情是燃起了愛情之火,而愛情的遇見是遇見了一個人,看到了她,就想到了愛情。
這少個人,也構不成愛情。
後可以是愛情了,也不是一次管一輩子。古代的三妻四妾,想來不僅僅是開枝散葉,繁盛家族,還有人本身的不專一讓愛情一次又一次的從喜歡變成現實。
有的只看外表眼睛就亮了,這算是喜歡……吧。
簡單地看,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認識不到異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門當戶對,人就嫁了,好不好的就那麼回事了。
男子呢,娶個正妻,想納妾妻子賢惠也不會有什麼怨言,就是有感情線也不怕,直接納回家好了。
確都是女子吃虧,但當時社會情況自如此,我們也沒法改變過去,就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只要不被歪曲歷史就好。
看現代,圍繞愛情就多了許多故事,加上日新月異的通訊工具,讓許多本該斷了聯繫的人兒,還能重新聯絡上。
「一個合格的前任,就應該像死了一樣,你體面的葬了他,他體面地埋了你,永遠保持不聯繫。」就是這句。
前任就像個定時炸彈似的,死了還好,問題有的死不了,而且還好好地活在另一半的現實朋友圈裡,倆人朋友式的相處,偶爾還能聊聊心事,為對方的感情出出主意,也會安慰失戀的對方,這似乎就是事了。
先不說倆人之前是怎麼愛得死去活來的,就還有精神溝通這事,許多人就受不了。
先說目的,有的人把前任當備胎,隨時準備吃「回頭草」,並以先出現在對方生命裡,對方還願意和自己保持友情就是還有感情的論調,來佔有這個人,不論對方是不是已經有了愛的人。
有的人沒目的,真的把前任當作朋友了,當初進了一步是愛情,現在退了一步也真的能退到友情。沒事不聯絡,有事辦事,有感情問題被求助了,也不遺餘力地幫對方出謀劃策,希望對方幸福。
被討論最多的是那種黏黏糊糊搞不清自己到底要什麼,還總是後悔的人,有了不珍惜,失去了還想挽回。自覺愛過一次就得愛他一世,到哪都是宇宙中心。這樣的人還分明知而為之和不知而為之的人,一個綠茶,一個傻白甜,遇到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後說感情,感情是可收可放的,自然裡面也有理智,不過有的是瘋狂後的理智,有的是愛情中的保留。
最好的就是那種以自己快樂為主,我付出我快樂,至於你怎麼樣,回不回應,回應多少,甚至不回應,都不是很在意,你接受了我的付出就可以了。當哪天不喜歡了,斷然離去,就像沒有瘋狂過一樣。
這樣的人不是沒有底線的,不是舔狗,是兩個人都單身且有可能的情況下,才會去主動。他們是以結果為目標,但並不當作目的,在一起就在一起,沒在一起就沒在一起,欣然接受任何結果,享受付出的快樂是心態。
至於前任,雙方都有意向,可以做兄弟、朋友、結婚的時候還能當自家人接親、送親,是走過愛情的橋,找到了世間的另一個親人。
但人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對方是怎樣的,也無法知曉另一半的真實想法,問那,真假難辨,有心隱藏也不是幾句話就能問出來的,所以就靜觀其變吧。
不要一上來就當作敵人,這都是另一半該做的事,若另一半給不了現任情感,還讓前任誤會,就不用幫他人調教老公或老婆了。
總有人會受傷,但誰都不希望是自己,就淡定些,實在愛,那就在實踐中得真知吧,有戰鬥經驗了,以後說不定也是個防身術。
撻撻不太甜:用文字,溫暖你的心,一起探索內心世界的奧秘。本文為作者原創,寫作不易,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私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