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的,你最鄙視的人是誰?我媽!

2020-12-24 重構自我

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我的內心深處,突然閃出了一個聲音:「媽媽」!

不是那個上學時,在全班同學面前羞辱我作文寫的跟流水帳的老師;也不是那個工作時,為了拉攏心腹,在背後捅我刀子的同事;也不是那個當著眾人,懟我的方案做得毫無吸引力的客戶,竟然是我的媽媽?!

能說著這樣的話,對從小被教育要講究孝道,溫順且從未和別人大聲吵過架,甚至是一個聽話、乖乖女形象的我來講,真是離經叛道!身為子女,怎能說出這樣惡毒的話來。

也許,先前我一直無法用一個詞兒,來準確描繪出長大的自己,和媽媽的關係的話,這次我終於找到了這個表達。鄙視。

第一次替我說出這句話的,是這個叫思文的女孩在《送一百個女孩回家》的訪談節目中說出的。當主持人問思文:在世的,你有最鄙視的人嗎?有,我媽!「媽媽」這個稱呼,輕鬆快速地從這個女演員的嘴裡跑了出來。一剎那,我的內心咯噔了一下「鄙視」這個貶義詞怎麼能和這個愛的稱呼聯繫在一起。

當然,思文能說出這樣的話,是有她自己的原因,一個離過5次婚的媽媽,能給女孩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可想而知。

鄙視媽媽的第一個原因是:在她在兒媳婦面前的卑微。

在一個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的兒媳婦面前,一舉一動中自然無聲地流露出的卑微感。

面對兒媳婦,這個婆婆愛的太卑微了。不僅自己卑微,而且還要拉著我這個女兒一起。

當媽媽第一次做婆婆時,是我哥第一次結婚。那時,剛做婆婆的媽媽,還處在幻想能夠抱孫子的時期,可當周圍的鄰居們一家挨一家懷孕生子、膝下承歡時,我的第一任嫂子卸任了。

隨之而來的是,村裡的各種牌場也都漸漸地散場了,從圍觀者比打牌者還多的旺盛期,漸漸三缺一,再然後是再也聚不齊一桌人了。

因為曾經和媽媽一樣年紀的嬸嬸、大娘們,有了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帶孫子。接送孫子上、下學。就這樣,我的媽媽漸漸落單了,跟他們再也沒有了共同話題,人家嘴裡最平常不過的關於孫子吵鬧的抱怨,在我媽的耳朵裡,變成了一種炫耀,有孫子孫女,了不起啊。

也許是特別珍惜第二次做婆婆的原因,這回,媽媽的婆婆角色更是演繹地淋漓盡致。

媳婦一到家,各種飯菜都直接端到了面前。廚房的事兒,從來不讓媳婦插手。

知道媳婦愛吃青菜,就把院裡能種的地方,種上了各式各樣的青菜。每次進城辦事,第一件大事就是給媳婦送吃的。

凡是媽媽自己手工製作的食物,從新鮮蔬菜到各式醬料,從夏秋瓜果到冬天針織棉靴,沒有不是媽媽送過的,一個人從鄉下坐車到城裡,就自己扛著給媳婦送過去。當然,送的可不止媳婦一家。都說,結婚是兩個家庭事兒。每次送東西,連媳婦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要照顧到。

為了給年近40的兒媳婦補身子,媽媽在隔壁山村裡,費了老大勁兒買的烏雞,被兒媳婦放在冰箱裡活活放壞,都沒吃就扔掉了,聽到這樣的消息,媽媽鎮定地說,不吃,就不吃吧,還能怎麼樣。

得知兒媳婦要減肥,不吃飯,就吃水果,還吃紅心火龍果,白心的不行。平時連根菜都捨不得買的媽媽,一袋一袋的紅心火龍果買給媳婦,一邊買,一邊還囑託著,別減太狠了,小心身體。

為了當回奶奶,就連兒媳婦跟前夫生的女兒,都想帶來愛,可惜兒媳婦從沒給過任何見面的機會。當然,當親奶奶的機會,目前來看也是很渺茫的。

當兒媳婦和兒子為了錢而互相爭吵,拿刀互相逼死對方的夜裡,媽媽可是拼命抱著想要跑出去的兒媳婦,夜深人靜,兒媳婦嚎啕大哭的唾罵聲,將一向和善、從不願招惹任何是非的老兩口的面子,真是賣向了天際。

不知道,那晚鄰居們是不是會被吵醒,我只是知道,我們家的那扇大門從此以後經常是關著的。

如果說,婆婆這卑微的愛,是為了保全整個家,我只想對媽媽說,這「討好式」的婆媳愛,是換不來兒子長久幸福的。

我鄙視,我媽媽的第二個原因是:她的唯唯諾諾、察言觀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她開始學會了 「察言觀色」,每回回到家,很多時候,作為女兒,不經意就將外面的壞情緒帶到了家裡,對媽媽的追命式提問,動不動就提高嗓門、不回答。

一個懂得察言觀色的小孩,無疑是最值得喜愛的。可一個要看「顏色」行事的老小孩,著實令人倍感心酸。會讓人自省,對已風燭殘年的她,誰都對她做了什麼。每回掛掉電話,不得不得隨時檢視一下自己的行為,嗓門是否大了點,腔調又太銳利了嗎?又有不耐煩的語氣了嗎?

沒有了年輕時候的嚴厲,只剩下了一切為了孩子的委屈求全。

我鄙視媽媽的第三個原因是:懶惰!

這個懶惰不是生活起居上的懶惰,我們幾個兄弟姐們從小都是吃飽穿暖。而是思想上的懶惰。

我們家有一個原則就是,爸媽從來不幹涉子女們做的任何決定。老大辭掉學校分配好的就業機會,追隨女朋友南下做生意賠的精光,老么不顧家庭狀況,一個人要去上海上什麼化妝專業,家人從來都是一句話:「 支持」!

兒子要和那麼遠的媳婦結婚、離婚,女兒被騙身背高利貸,在孩子的升學、結婚等人生關卡點上,媽媽從未表達出任何的意見,甚至是一句「不行」阻攔的話。

甚至,當聽說女兒新談的男朋友是獨生子女時,什麼都不問,就說了依據:趕緊結婚,結婚了,趕快跟人家生個孩子!

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苦惱被父母管的太多,我卻在苦惱哪怕我媽能說出一句阻攔的話,都會讓兒子、女兒面對選擇時,能多考慮一點。為了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埋怨自己,總是大度地說一句「你們自己的事情,你們自己看著辦」!

如果,你問我,我最憐惜疼愛的人,是誰?

我會說,我媽。

我試著從無數中文學作品中,找尋著和媽媽的相處之道。

我看到了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它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它的背影漸行漸遠。

當年過半百的父母在電話中承認自己有些事情做錯時,孩子總是那個原諒得最快的人。也許時間能給我們和親人最大的禮物,失去相互理解立場和出發點。

女兒和母親之間的相處之道,沒有最正確的,只有對於彼此來說最舒服的。我在學著慢慢釋然的同時,也在內心暗暗下了決定:也不嫁父親那樣的男人,不做母親那樣的女人。

相關焦點

  • 聖墟:鄙視鏈,上蒼鄙視大陽間鄙視小陰間鄙視地球,誰鄙視上蒼?
    關於此,我想到了《三體》中的一句話,對這或許有所詮釋:「生命從海洋登入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這番話,它揭示了進化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並且,在簡單理解下,也可以很現實直接的套用在所有修真、玄幻小說中。那麼,為什麼要如此設定呢?
  • LOL中的「鄙視鏈」!玩家:雖然我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瞧不起你
    與英雄的多樣化相伴而行的就是角色間優越到鄙視的階級排名了,儘管我操作不如你,意識不如你,但該看不起你的時候還是看不起你。瑞文和劍姬這兩個歡喜冤家,作為上單的兩個霸主,每個英雄都有支持的玩家,有的玩家認為瑞文強,有的玩家認為劍姬強。這兩個英雄的操作上限都很高,所以狹路相逢經常是誰也佔不到便宜。
  • 美國人如何「證明我媽是我媽」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65歲以上老人只需要說買老人票,不必出示任何證件就可以享受電影票減價等優惠。彼此信任,這是誠信社會的標誌。我還聽說過這樣的故事:一個紐約人搬到一個小地方去,想把剛租下的房子清潔一下,去店裡租蒸汽洗地毯機,問店主多少錢一天。店主說,不是以租機器的天數而是以使用機器的小時計價。那個紐約人吃驚地問:「那你怎麼知道我用了多久?」
  • 你愛的義大利帥哥,可能是相親鄙視鏈底端的媽寶男-虎嗅網
    但是你們造嗎,義大利才是最盛產媽寶男的地方?於是交往過義大利男友的各國女青年,總結了以下情景:剛交往沒多久,我們在簡訊聊天,他突然沒來由地發了張中年婦女的圖片,說那是他娘,還問我好看不……結婚以後,他死活不讓我洗他的內褲,說只有他媽媽能洗,而且只有他媽媽洗得最乾淨……
  • 「只要你跟我媽道歉,我就跟你復婚」「別做夢了,我已經結婚了」
    婆婆與兒媳間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有奇葩的,有匪夷所思的,有讓人大跌眼鏡的,只是很少有溫情的、讓人感動的。不知道是不是同性相斥的原因,很少有婆媳可以和平相處,不住在同一屋簷下可能還好,朝夕相對的那些婆媳,大多數誰看誰都不順眼。遇上睿智的男人還好,他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平衡老媽與老婆的關係。
  • 結了婚,我媽就是你媽,你媽還是你媽,別弄錯了:雙標的男人真醜
    說實話,當代人的婚姻,大多數都有點急功近利的感覺。都愛往自己有利的方向上要求對方。所以,既然大家都要求多,各管各的應該是最有效的辦法。網上流傳了這麼一句話:我只會對生我的還有我生的好,其他人,隨便了。說這些話的,大多數都是女人。
  • 《終極鬥羅》藍軒宇被問你的理想是什麼?答:創建神界,被鄙視了
    《終極鬥羅》藍軒宇被問你的理想是什麼?,畢竟就連當初的唐舞麟都是沒有成功地創建出新神界,藍軒宇被鄙視了也是很正常的了。藍軒宇除了被問到理想是什麼之外,在《終極鬥羅》21冊上的海神緣中還被女生問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媽和你女朋友都掉到水裡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鄙視不是統治者的遊戲,而是路人的「洩慾」 鄙視,這一詞本身就有著強烈的不平等姿態。我好,你壞!我優,你劣!我高級,你低俗!我核心,你邊緣!……我與你始終都處於天平的兩端,我的與你不同才能顯示個性。 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於長江看來,鄙視別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貶低別人亦是在抬高自己。下面有人墊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
  • 博人:我媽最漂亮;佐良娜:我媽最漂亮;巳月表示坐不住了
    博人和佐良娜雖然互相以對方的爸爸作為奮鬥目標,但是,在誰的媽媽更漂亮這個問題上,卻是各執己見,互不相讓,默默的巳月坐不住了,似乎有話要說?爭執佐良娜一直都有當火影的夢想和願望,崇拜鳴人,並且以他為目標,嚮往火影的位置,而作為火影兒子的博人,卻更希望能夠成為像佐助一樣,做一個在背後默默支持火影的人,成為影之支柱。在這一點上,他們達成一致,互相羨慕,然而卻在誰的媽媽更漂亮、更美麗這個問題上爭執不下,各自覺得自己的媽媽才是最漂亮的人。
  • 看到「樂夏」隊員的「鄙視」,終於理解了《一人我飲酒醉》的心酸
    那麼問題來了,節目組選擇的所謂「網友好喜歡」的歌,到底是誰在喜歡?那些播放量、下載量、KTV點播量名列前茅的所謂「神曲」,又是誰在聽呢?高進作為《我們不一樣》《我的好兄弟》《我叫小瀋陽》等諸多爆紅曲目的創作者,也發出過相同的疑問。
  • 因為分不清奧特曼,我被四歲的兒子大寫地鄙視了!丨有獎徵集
    誰最厲害?各自形態是什麼?。」「最近研究奧特曼太痛苦了,臉盲根本認不清,一直被孩子赤裸裸鄙視!」問題下面,幾乎瞬間一片哀嚎,大家紛紛表示,被孩子鄙視過「媽媽/爸爸,你怎麼連***都不知道?,逼死人的奧特曼又來了......
  • 「人盡可夫」的由來:《春秋》版「我和你媽掉水裡,你先救誰?」
    「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這是一個現代人為戀愛中的男女設計的一道難題,每個人可能都會給出各種各樣的不同的解釋來哄女朋友開心,但這個問題是虛擬的。 在春秋時期,卻有人切切實實的經歷過「我爸和我老公,我該救誰?」的問題。這個人就是雍姬,她最終選擇了救她的父親祭仲。
  • 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誰先愛上他的》
    《誰先愛上他的》: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我們國產片是很少有去以同性為主題的電影的,我們大陸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只是提到而已,很少有電影去深刻地去直面探討這個問題。我猜大概是我們國度對於這個問題的接受能力要低得多,沒有人願意去拍(去看這部電影的評論區你就能體會到了),而且這種電影的票房大概率撲街,風險大。其實之前有部叫《女朋友。男朋友》的臺灣電影也有說這個問題,只是從側面角度來講而已,也沒有去深挖,而這部《誰先愛上他的》卻直面去講了這個問題,從「我」一個孩子的角度去講述了一段關於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
  • 接娃放學也有「時間鄙視鏈」?收入最高卻只能排末尾,家長太難了
    在幼兒園裡,這樣的家長是最不受歡迎的,其他家長覺得這些「高收入」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他們處於鄙視鏈最底端。鄙視鏈第2級:3-4點接孩子的家長第二級的家長則是準時接孩子的家長,這樣的家長通常是全職寶媽,或退休在家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
  • 離婚後,娘家不收留我,我媽:離婚還帶著孩子,誰敢要你?
    第二次被家暴,發生在我孩子兩個月的時候。我再也不想原諒:因為家暴,也因為丈夫壓根不把我當人看。於是,誰勸都沒用,我堅定地選擇了離婚。讓我傷心的不是離婚,而是離婚後,我媽不願意收留我,我媽的原話:你現在離婚還帶著孩子,你覺得你還能嫁出去嗎?
  • 民國才女互相鄙視?文人相輕,教你如何不帶髒字鄙視人
    「如果把女作家劃分類別,把我同冰心和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是不能引以為榮。」看了冰心的照片,確實在長相上比不過張愛玲她們,況且兩人三觀不合,她讀冰心的作品也覺得矯情。 冰心在徐志摩死亡之時,對他百般嘲諷,「他生前我對著他沒有說過一句好話」「我和他從來就不是朋友」言語中頗為瞧不上。
  • 因為用「動漫」角色做頭像遭受室友鄙視!二次元招誰惹誰?
    真沒想到都快要2021年了,居然還有人會鄙視用二次元頭像的人。可當我看到這樣一個標題為「這種室友是什麼成分不用我多說了吧」的帖子,並且多達幾百條的評論多認同這個看法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還是會有人會鄙視二次元愛好者,甚至只是用例如蕾姆、拉姆這樣的二次元頭像的人。二次元究竟招誰惹誰呢?
  • 二次元最遭黑言論:我討厭我媽,但我喜歡我「媽」,這梗玩不得!
    裡面有不少人都在玩梗,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應景,玩梗配合看番氛圍十分友好。大部分老二次元玩梗就是為了開心,為了參與感,以及為新人普及知識。但許多小學生為了玩梗引起他人注意,不顧及場景和道德,肆意玩梗為二次元招黑不少!
  • 2020年,誰還在鄙視「流量音樂」?
    圖源:愛奇藝截圖他是《中國有嘻哈》第一季的冠軍,是那句「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的創始人。但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歌手》退賽,所有素材全部被剪掉的那一次。誰選擇了神曲?2019網易雲音樂年度榜單中,年度最熱華語專輯花落在了一位叫作隔壁老樊的歌手上。
  • 別再用這些手機app了,會被鄙視的!
    別再用這些手機app了,會被鄙視的! 鄙視鏈無處不在 這場戰爭已經滲透到了各大手機app 趕緊拿起手機自測一下,你身處鄙視鏈的第幾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