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家庭類娛樂遊戲的發展壯大,雖然傳統的街機廳娛樂正在逐漸步入沒落,然而街機獨有的震撼感官體驗以及和玩家們更方便的交流優勢始終不會被取代,近日日媒刊發了對萬代街機事業部核心人物小山順一朗的採訪長文,一起來了解下和他一起走過這麼多年的街機世界歷程吧。
憧憬著變身英雄和超合金機器人的少年時代。
小山順一朗1966年生於靜岡縣的沼津,同那個時代所有的孩童一樣,小山從小學起就接受了《假面騎士》的文化洗禮,還有那時不斷湧現出的各類特攝英雄。
進入中學後,小山終於接觸到了影響今後人生之路的新東西,沒錯,就是1979年開播的TV動畫《機動戰士高達》,並瘋狂的痴迷上了之後推出的鋼普拉拼裝模型,如此熱情推動之下,「自己今後是不是會開發和高達有關的遊戲之類的東西」的想法油然而生。
「街機廳小山」的青春時代
小山順一朗首次接觸到的遊戲就是當時的TAITO於1978年推出的《太空侵略者》,據小山回憶,當時從朋友那裡聽說了《太空侵略者》而前往街機廳,首先被震撼到的是「自己居然可以讓畫面中的東西活動」,並之後創造了超過1萬點的遊戲記錄。
於是小山被朋友們起了「街機廳小山」的的外號,僅僅花100日元就能玩的時間比別人都長,在高中3年級要決定將來出路時,最終選擇了日本理工大學並成功入學,離開家鄉去了東京,從此對遊戲更加痴迷。
進入大學後,任天堂的FC紅白機熱潮襲來,於是打工的錢和獎學金全部用到了遊戲上,並逐漸開始自己動手改造遊戲機,4年級畢業時在150人中得了148名,有驚無險的畢了業,就職內定的第一志願就是萬代,第二志願是世嘉,第三志願是南夢宮,最後幸運的被南夢宮收下了。
新人小山的恩師《小蜜蜂3》
小山剛進入南夢宮就趕上了《國際花卉博覽會》,南夢宮決定讓《小蜜蜂3》街機去參展,於是小山和其他成員就開始了《小蜜蜂3》的特別框體展臺製作,成功的為今后街機框體開發開了個好頭。
經過多種方案層層刷選,確定最終參展的《小蜜蜂3》展臺框體最多可以同時容納28人遊玩,以科幻未來加實用的設計收穫了不少好評。
浮浮沉沉的街機事業大潮中,《機動戰士高達 戰場之絆》突破性的問世
2006年,小山主導開發的一款突破性的街機《機動戰士高達 戰場之絆》問世,為了在當時競爭極其激烈的街機市場中殺出重圍而吸引到更多玩家的遊玩參與,小山開始絞盡腦汁思考這部高達類街機該怎麼做。
當時的遊戲圈以及社會整體氛圍是更加重視主機類遊戲的,街機顯然已經不能再靠更加大的畫面、更加刺激的音效來佔據優勢,為了緊隨時代的腳步,小山經過無數次研究考證,確定了全方位球狀立體環視的操作模式思路,這個酷似太空艙的框體設計既科幻又實用,效果震撼而且還接近「駕駛高達」的主題思想。
新時代的街機娛樂代表作、《機動戰士高達:戰場之絆2》
之後這部經典街機並沒有墨守成規,而是隨著日後的技術發展推出了更加體感的VR版,而在國際展示場舉辦的大型電玩娛樂機臺展JAEPO 2020中,萬代南夢宮宣布了將製作街機駕駛艙模擬對戰遊戲新作《機動戰士高達:戰場之絆2》的消息。
究竟正在積極開發中的《機動戰士高達:戰場之絆2》會復古採用一代的經典環繞式體感機艙框體、還是更加簡捷的VR版框體抑或是二者相結合呢?目前小山還沒有具體透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如今街機事業日落黃昏時期,《機動戰士高達:戰場之絆2》將會帶給玩家更加耳目一新震撼逼真的感官體驗,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