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駝屬偶蹄目駱駝科,原產於南美洲,主要生活在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羊駝纖維可用於生產大衣、外套、毛絨衫、圍巾、地毯、粗絨線等許多紡織服裝產品。羊駝纖維比馬海毛更細,更柔軟,其色澤為白色、棕色、淡黃褐色或黑色,起強力和保暖性均遠高於羊毛。隨著消費者對羊駝纖維具有的保暖、耐用、不滲透、不燃燒等纖維特性的青睞有加,近幾年以來全球羊駝纖維的市場需求量一直都處於不斷增長中。
「尋路」中的羊駝產業
羊駝外形既像羊,又像駝,形象「呆萌」十分可愛。這種在南美及澳大利亞等地並不稀罕的動物,踏上中國的土地之後,便很快被大家娛樂化掉,成為了吸引眼球的「神獸」。
然而,實際上我國開始飼養、研究羊駝的時間要遠遠早於它們通過網絡「躥紅」的那一年。
2001年,山西農業大學教授董常生獲得農業部「948」項目資助,開始了我國從澳大利亞引種羊駝的實質性行動。之後,隨著中國政府與澳大利亞政府籤署議定書。最終在2002年,他首次將23隻羊駝從澳大利亞引入中國。接下來,山東、新疆、北京等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紛紛引進羊駝進行養殖和繁育,直到現在羊駝的養殖規模都一直處於不斷增長中。據中國畜牧業協會駱駝分會羊駝產業聯合會的估算,目前我國羊駝存欄總量已經超過萬隻。
在注意力經濟大行其道的當下,羊駝成為「網紅」不論是各方有心還是無意的結果,都可以看成是畜牧養殖行業一次十分成功的市場運作之「教案」。
2016年初,四川某地級市一樓盤開盤。開發商請來5隻羊駝站臺、走秀,確實吸引了不少購房者以及附近喜歡看熱鬧和稀奇的群眾前來圍觀。這種熱鬧的場面對於目前中小城市「房甚難賣」的開發商來說,多少還是能夠聊以自慰一下。
不過,這5隻羊駝的身價卻可謂大大的不菲。據了解,從重慶拉來的這些羊駝包括路途運輸的時間在內計算,每天每隻「出場費」3000元。在這個西部城市裡,請一位美女模特的出場費一般也就3、400元一天,可以說在群眾們雪亮的眼睛裡,十位美女抵不上一隻「神獸」。
不可否認,在羊駝產業特別是養殖業發展的初期,正是因為有著如此高昂的所謂「出場費」,整個產業才能夠得以如此快速的發展。最初的從業者們,主要就是依靠繁育羊駝,出售羊駝獲利。而隨後進入這個行業的「接盤俠」們則主要是憑藉出租羊駝表演獲利。但是到了現在,隨著羊駝數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羊駝「網紅」熱度的慢慢降溫,羊駝表演的價格也在直線下降。
以上述重慶羊駝的「出場費」來看,在2011年到2013年之間最高曾經達到萬元一隻,並且還需要提前預約。而今則是隨叫隨到,價格還縮水了三分之一多。因此,羊駝產業勢必要另外找到一條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
近來有媒體報導說,澳洲男孩渴望得到一隻小狗作為寵物,但是他爹確給他牽來了一隻小羊駝。雖然我們並不能肯定地說這個報導不真實,但可以肯定地是至少有很大水分在內。
從科學的角度上看,羊駝這種屬於駱駝科的動物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溫順,且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惡習」。一旦它們心情不好或者是脾氣上來了的時候,就會對著人吐口水。相信經常和駱駝接觸的讀者就會明白,那種被駱駝吐口水灑滿身的感覺是刻骨銘心的。據一位不幸被羊駝吐過的遊客介紹說,那種感覺就像是被一堆碎粉筆頭砸中,並且這些沾滿粘液的東西還有一股強烈刺鼻的「韭菜味」。
因此,把羊駝作為寵物飼養基本上只是幻想中的事情,並不現實。同時,走寵物路線顯然也並不適合羊駝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些年以來,以各種外國舶來動物編織的財富神話層出不窮,但最終的結局都只能用悽慘來形容。比如說,荷蘭豬、海狸鼠、趴耳兔……特別是這其中的「翹楚」海狸鼠,更是成為了一代人刻骨銘心的記憶。
所以,羊駝產業的健康發展之路必然是在其自身的實用性上面。從國外的情況來看,羊駝的肉、皮以及毛絨纖維早已經被廣為開發利用。
據了解,羊駝絨毛是極細的,幾乎沒有針毛的服用纖維。它不像絕大多數其他動物纖維那樣多少都有些刺痛感,並且可與羊(絨)毛或其他精紡紗線混紡,同時具備較好的絕緣性和保熱性能。羊駝絨毛纖維中不含油脂以及羊毛脂,無異味,屬中空纖維,彈性好,不易變形,不滯水而且還能抗太陽輻射。羊駝絨毛纖維織成的衣物輕盈、柔軟,最特別的是還不會起球,在洗滌之後也不會縮水和褪色。
正是由於羊駝絨毛纖維具有如此優異的纖維特性,目前路易威登、無印良品、普拉達、優衣庫和ZARA等世界知名的服裝品牌企業都已經在開始使用羊駝絨毛纖維面料來製作高檔的服裝產品。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我國羊駝養殖業的蓬勃發展,羊駝存欄數量的不斷增加,過去那樣依靠賣種和出租羊駝獲得利益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整個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羊駝行業中的有志之士開始意識到,深入開發和利用羊駝絨毛纖維將是未來羊駝產業的必然之路。
「困惑」中的小眾服用纖維
羊駝原產地的環境條件惡劣,羊駝們需要承受強烈的紫外線輻射,稀薄的空氣和刺骨的寒風。特別是當地的晝夜溫差極大,氣溫晚上可降到-18--20℃,白天則可上升到15-18 ℃。不過也正是這些惡劣的自然條件,似的羊駝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具備了較高的適應性和粗飼能力。其中,它們為了抵禦嚴寒和太陽輻射而生長出的一身亮麗細密而厚的毛絨纖維真可謂是大自然不吝的恩賜。
然而,要想薅羊駝毛絨來製作紡織服裝產品卻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羊駝毛絨纖維的鱗片邊緣比羊毛光滑,鱗片排列與細羊毛極為相似,但邊緣凸出程度不如細羊毛。在其原產地,羊駝一般每兩年剪毛一次,受到季節性乾旱的影響在它們的每根絨毛纖維上都會存在有規律的弱節現象。
不過,在羊駝被引入我國進行圈養之後,基本就會產生這種影響後期加工的現象。並且,我國養殖戶對羊駝剪毛工作的「積極性」很高,一般都是每年剪毛一次。但即便是如此,一隻成年羊駝依據體型大小不同,每年也僅僅能產出3--5公斤的毛絨纖維。
按照我們傳統對於毛纖維動物的養殖模式來說,動物產毛絨纖維量少的解決辦法無非就是擴大養殖規模。但是,羊駝的繁殖、擴種相對來說就要困難得多。公羊駝3歲性成熟,母羊駝1歲性成熟,雖然羊駝的平均壽命可達25歲左右,但羊駝一年只產一胎,妊娠期長達11個半月。而且它是單胎動物,一胎只能生產一個,從目前來看國際上都還沒有羊駝雙胎的報告。據了解,即便是在養殖業非常成熟的澳大利亞,存欄量上千隻的羊駝養殖場也幾乎沒有。
產量低、數量少,決定了羊駝絨毛產業在短時期內不可能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只能是服用纖維行業中的一個小眾產品。
四川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處於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這裡海拔高、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幾乎和羊駝的原產地南美安第斯山脈一模一樣,僅海拔高度略低。這裡的群眾一直都有養殖犛牛、山羊等家畜的習慣。2014年前後,藏族小夥洛桑晉美賣掉自家的犛牛和羊,從外地引進了一批羊駝進行飼養。此舉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也遭到了其家人的一致反對。原因也很簡單,在藏族傳統習慣中你家有多少只羊、多少頭犛牛,就代表了你家有多少財富。洛桑家沒有犛牛和羊,只有一群羊駝,在當地連老婆都找不到。
養殖羊駝之後,除了偶爾有人找他租幾隻羊駝進行商演之外,短期內見不到半點經濟效益。不過,2015年時洛桑將剪下的羊駝絨毛纖維與當地的犛牛毛纖維結合起來,利用藏族傳統的織造技藝製作成了幾十床羊駝毛絨被。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個月就被前來旅遊的遊客搶購一空。從那個時候開始,洛桑才真正認識到羊駝毛絨纖維的價值。以前,他把羊駝拉出來跟遊客合影拍照,按照當地和白犛牛合影的同等價格每次收費20塊。現在,洛桑已經不再讓羊駝「出場」而是讓它們在川西高原的草甸上安安靜靜地生活,寄希望於明年6、7月能多產毛絨出來。
洛桑這種小打小鬧的養殖對於羊駝產業並不能產生多大的推動作用。實際上在目前,我國羊駝產業包括羊駝的養殖、羊駝絨毛纖維的生產以及羊駝纖維紡織服裝產品的製作,都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和產業化。據中國羊駝產業聯合會掌握的情況,近兩年來,國內建成的大規模羊駝養殖場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山西、山東、河北、陝西等地。羊駝養殖業的投資者僅100餘人,其中佔相當比例的都是房地產商。
山東某地一家羊駝養殖場,最初從澳大利亞引進了20隻羊駝,18隻母的、兩隻公的。最多時候存欄量達到100多隻,但其中絕大部分陸陸續續都賣給了全國各地的動物園。原因是,一隻羊駝的身價能頂一輛小轎車。據養殖場主介紹,即便是最近兩年羊駝價格有所下降,一隻成年羊駝還是能賣到六、七萬元,小羊駝也值個四、五萬元。
實際上,這家羊駝養殖戶也非常清楚,每公斤羊駝毛絨纖維售價在100--300美元不等。在國際市場上一件利用羊駝毛絨纖維製作的小坎肩就得一兩萬元,而且裡面羊駝毛絨纖維的含量還並不很高。但遺憾的是,由於上不了規模,每年產出的羊駝絨毛纖維也不過兩、三百斤,所以單純賣毛的生意遠遠不如直接賣羊駝更賺錢。
而羊駝產業鏈的另外一頭,很多毛紡企業和服裝加工廠又苦於尋找不到穩定、量足的羊駝毛絨纖維供應商。山東這家羊駝養殖場在目前國內來看也算是中型規模,但每年區區幾百公斤的羊駝毛絨纖維產量也根本無法滿足哪怕是一家小廠的需求。養殖場每年產出的羊駝毛絨纖維基本上都是自己找人製作成紡織服裝產品,因為量小,羊駝毛絨纖維的服用性能又很好,產品一般在朋友圈中就銷售一空。
屬於小眾產品的羊駝毛絨纖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義大利的牛仔服裝著名品牌「迪賽」,可能很多人對它不甚了解,但是一提到滿是破洞、毛邊,有些地方還漂得發白,看起來破破爛爛很舊的牛仔褲相信大家都有印象。這就是「迪賽」牛仔褲的風格。創立之初,這些手工做舊的痕跡並不被消費者認可,甚至還遭到投訴。但「迪賽」並不去迎合大眾口味,只把銷售對象圈定為那些追求時尚和狂野的小部分群體。也正是因為這種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款式,「迪賽」牛仔服裝系列雖然價格昂貴,但仍然受到小部分人的追捧,進而風靡世界。
現在羊駝絨毛纖維的情況多少與「迪賽」當年面對的情況有些相似。也就是說,因為原材料的產量小,所以羊駝絨毛纖維及其紡織服裝產品也就需要走小眾化的路子。將消費對象鎖定在那一小部分消費者的身上,比如說秘魯著名的羊駝服裝品牌「庫娜」就將其目標銷售人群對位為30歲至50歲間、有可支配收入且把羊駝毛商品當做某種地位象徵的人。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分析看,想要買羊駝毛絨纖維產品的消費者也可能會很少,因為一般羊駝毛絨纖維紡織服裝製品都相當昂貴。
只贏小眾,或許應該就是羊駝毛絨纖維產業擺脫小眾困惑的一種辦法。作為一種目前原材料產量有限的服用纖維來說,幻想迎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顯然不切合實際。因此,關鍵在於羊駝毛絨纖維及其紡織服裝產品是否能贏得那一小部分消費者的喜愛。
「彷徨」中的質量之慮
和所有的服用毛纖維一樣,羊駝絨毛纖維的細度、長度、捲曲伸直度等指標都是直接判斷其質量優劣的依據。目前,我國飼養的羊駝毛絨纖維的情況大致是平均細度為15-20/um,毛長20-40/um,整齊度要優於羊毛,即離散係數比羊毛低,短毛率也比羊毛低。因此不難看出,目前羊駝絨毛纖維的質量總的來說是比較優異的。
對於紡織業來說,最擔心影響質量的事情莫過於有關方面對產出服用毛纖維原材料的動物進行的雜交改良。這方面我們是有前車之鑑,並且得到過沉痛教訓的。當年為了提高羊毛、羊絨產量,一些畜牧獸醫專家便開始對綿羊進行雜交,即所謂的「品種改良」。其結果確實大幅度提高了羊毛、羊絨的產量,但是質量卻也同時大幅度下降。現在很多羊絨比過去的羊毛纖維都還要粗壯,直接降低了我國羊絨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以犧牲纖維質量來提高纖維產量,在畜牧專家們看來可能是要完成科研項目而迫不得已的選擇。但對於紡織業來說,這絕對不是某些學者口中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小事情,而是「飲鴆止渴」、「自掘墳墓」的大問題。
目前,對於羊駝絨毛纖維產量低的問題,有部分畜牧業的專家學者又在開始「蠢蠢欲動」。據了解,僅在西南地區就已經有兩所大學開始在為羊駝品種改良進行前期準備和項目申報工作。這是值得引起羊駝毛絨纖維產業各方,特別是政府相關部門重視的情況。
另外,由於羊駝絨毛纖維很容易跟羊絨、羊毛混淆,不容易分別,再加上羊駝絨毛纖維的價格較高。因此,在羊駝絨毛纖維紡織品的國內市場上,存在著「以次充好」纖維成分含量不合格,甚至乾脆就是「無中生有」假冒偽劣等諸多較為複雜的質量問題。
在國內某著名電商品臺上,市民翁曉娥發現了一款號稱是100%羊駝絨毛纖維製作的女式大衣。由於售價將近2000元,翁小姐雖然十分鐘意這款衣服但購買的時候還算是比較謹慎。
她在諮詢過網上銷售人員相關羊駝毛絨纖維及其服裝的情況之後。還打開了這款羊駝絨毛纖維大衣下方的消費者評價頁面。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款衣服短短1個月之內竟然在這個網店就賣出了200餘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買個的消費者無一中評、差評。其中一位消費者寫到:「這款大衣雖然很薄,但買回來一穿上就感到全身發熱,感覺比厚羽絨服還保暖」。在寒冷的冬季,這短短一句評語立即打動了愛美,怕穿厚衣服而不能展示優美曲線的翁小姐。
但是,實際上由於羊駝毛表面光滑抱合力差,價格昂貴,很少純紡,一般與羊毛條(短纖維製成的條)混紡。而從羊駝毛絨纖維面料大衣來說,一般也是經紗採用精紡全毛紗,緯紗採用羊駝毛的合股線,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降低成本。簡而言之,目前市場上幾乎不會出現羊駝毛絨纖維純紡面料製作的紡織服裝產品。即便是有這樣的產品,其價格也遠非2000元上下能夠買到的。
從2002年從澳大利亞引進羊駝到中國開始,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十幾個年頭。但是,一直還沒有形成真正的規模化養殖。而對於羊駝毛絨纖維的加工和生產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工業化。因此,實際上在目前我國來說羊駝產業還屬於起步階段。
但是,羊駝毛絨纖維的價值確是不容忽視的。前幾年,遼寧房產商人劉先生花費巨資,還包了一架波音747-400大型運輸飛機從澳洲購進數百隻羊駝進行養殖。目前,按照市場上每公斤羊駝毛絨纖維售價人民幣1500元左右計算,劉先生的羊駝每年僅毛絨纖維一項即可為其帶來將近200萬元的收益。
目前我國羊駝毛絨纖維產業的瓶頸仍然在於原材料供應不足。如果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能夠逐步開始使用國產羊駝毛絨纖維面料做服裝產品的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羊駝存欄量會持續增多,羊駝毛絨纖維的產量也會逐年增加,同時其價格會逐年下降,羊駝毛絨纖維紡織服裝產品的應用範圍也會逐漸擴大。 (中國纖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