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命理結合串宮壓運:精準斷婚姻流年吉兇

2020-12-03 虎眼望世界

隨著易經文化不斷地傳播與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命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八字命理的朋友絕大多數都知道根據流年喜忌來斷流年吉兇,但江湖上還有一種根據串宮壓運來推斷流年的吉兇。如果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斷出來的流年既精準又精細。

前不久,一位女性朋友微信留言,想知道自己的婚姻情況。根據這位女性朋友提供的出生日期,用子平命理結合串宮壓運,精準斷出其在2018年戊戌年有離婚的風險。分析過程如下。

坤造:

朱雀(丙寅)官符 胎元:病符(辛巳)朱雀

弔客(庚寅)官符 身宮:朱雀(丙戌)太歲

弔客(庚辰)大耗 命宮:朱雀(丙申)弔客

喪門(癸未)貴神 大運:朱雀(丙戌)太歲

2018年戊戌,適逢大運丙戌,戌土的力量加強,婚姻宮為辰,辰戌相衝,則婚姻宮被衝,必有婚姻風波。丁火為正官星,代表配偶,藏於時支未土,而戌刑未,正官星被刑,代表配偶受到傷害。七殺代表偏緣,即婚姻之外的第三者,藏於年支與月支寅木中,而寅與戌拱合,意即有婚姻之外的第三者與女主產生感情糾葛,此人高大雄偉、體壯身健、八字腳、肩寬。

那麼是誰先提出離婚呢?大運丙戌,為朱雀壓太歲,太歲被壓必為兇,朱雀為口舌是非。戌中藏有丁火正官星,配偶被壓必有反抗,從而與女主發生爭吵而提出離婚。弔客配大耗必有憂愁事發生,身宮丙戌,則應在戌月,配偶在戌月提出離婚。女主在2018年懷有身孕,經調解,雙方相互諒解,和好如初。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是緣,無緣不聚,生活中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需要相互的理解與包容,切不可一時衝動離婚而悔恨終生。

願天下夫妻琴瑟和鳴、白頭偕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民間八字斷流年經驗訣
    所謂八字用神,對流年而言,作用很小,斷流年主要看四兇和刑衝合害結合十二長生斷,如:流年遇死,墓、絕運當有孝、亡、病等之災。明白這些話,你就能斷流年!但凡命局大運對太歲進行無情克伐,只管以兇論,不要猶豫,這個是真犯太歲。
  • 盲派命理和子平命理有沒有本質的區別?
    文/知命齋用盲派命理和子平命理算八字最後目標都是一樣,就是制衡。乾造:壬子·癸丑·丁卯·辛亥。不同的是。子平命理先找日主身旺身弱,在取用神忌神,日主旺的用官殺克、用正偏財耗、用食神傷官洩;日主弱的用正偏印生、用比肩劫財幫扶。最後使命局趨於平行,目標就是制衡。那麼,上命局應該取印星和比劫為用神。盲派命理是先找財官,然後是看日主如何取得財官。
  • 八字中的「子平之法」,經歷了哪幾個轉型期?命理必讀
    子漁論道在宋初,由徐居易(字子平,生平不考)所創建的子平法論命系統,到南宋末年再由徐大升編撰的《淵海子平》一書,命理學自明代中葉開始慢慢擺脫了,納音五行,納甲幹支之影響,以天幹,地支,單純的河圖正五行而論命,這種論命方式,不知不覺也已經近一千多年了
  • 【子平金鑑】子平真言、斷命準繩、命理碎金石
    子平真言 48.傷官逢財而有子,七殺有制亦多兒. 49.印綬被傷,早年喪母;財源被劫,父命先傾. 50.男命傷官恐損子,女命傷官防克夫. 51.年月財官身旺,祖顯父榮;日時祿馬長生,妻賢子貴.
  • 江蘇李女士八字命理分析
    三,學業:從八字排出,一眼看出身弱用印,看大運流年,一運乙丑,印星雖然為喜,但坐下醜土耗印洩身太過,因此我斷她為低學歷,最多初中畢業,後來她反饋,小學畢業就沒上了。為什麼呢?因為十幾歲的時候,大運乙丑,流年甲子乙丑,……學習很難上進。忌神旺的緣故。
  • 《子平真詮》解讀命理評論區留言問題的答疑1
    原文作者原文作者:子平易文字整理:邏輯命理1、在平臺發布子平易解讀《子平真詮》的文章以來,發現很多朋友在評論區提出問題,因為工作原因,子平易本人很難一一作答為此,本號特意將部分問題收集整理出來,叫子平易統一作答,然後統一發布出來。2、回答的問題,主要是命理的相關問題,並不會涉及具體的命局分析。因為手工收集,不可能所有的問題都會看到,必定會有遺漏,儘可能下期補上。3、不保證可以定期的解答,也不保證解答的正確性,因為畢竟是一家之言,只能作為參考。
  • 「羊刃格破」透財破格,大運流年再逢財,有血光之災或兇亡事件
    在命理十格局中,劫財格(又叫羊刃格)最易與貧困聯繫在一起的,這種格局者多以出賣體力為謀生手段。同時,羊刃格能成格的卻非常少,只有七殺才能和它合成【羊刃駕殺】格。羊刃格破格比較常見,以天幹透財最為危險,透財破羊刃格者,大部分人一生生活較困苦,如逢大運或流年再碰到財旺,不論日主身強還是身弱,統統以兇論。
  • 隨便談一談八字命理古籍子平真詮這本書
    子平真詮這本書是一本初級的易學書籍,在初學八字命理的初學者中,是很容易看入門的,但這本書的,理論基礎,局限性很大,書中,作者還有很多錯誤的理論和認識,易者以變生活,以活生神,此大易之精微也,此書中寫的一些格局,和各星宮,和用神變化,和旺衰強弱等理論,錯誤百出,說白了就是一本小學一年級的低級課本
  • 十二生肖命理吉兇揭秘
    十二生肖命理吉兇揭秘,熟知風水命理的人都知道,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與12生肖出生時命運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十二生肖這一完備的命理學系統,從多方面解讀每一個人可能存在的命運。下面為大家介紹,十二生肖命理吉兇揭秘!
  • 當代算命先生:Follow妙音老師探討命理世界「妙音易卜堂」
    命理者,命運的道理,十天幹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年月日時,組合成五十多萬種命理模型,八字為何能預測運勢?這是古人的天人合一理念,按現代學者的說法,這是高緯度決定低緯度,人在三維,甲乙丙丁子醜寅卯是高緯度信息,實際就是天人合一,高緯度的幹支發生變化,就會影響特定的人的吉兇禍福。那麼問題來了,相同八字的肯定不止一人,雙胞胎命運還不一樣呢!這個問題,「大師」們就解釋不了了,而對於妙音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
  • 怎麼看結婚流年的應期?
    男命:正、偏財的流年,食神、傷官的流年,與天幹合的流年,與日支合的流年,與日支形成三合或半合的流年,與原局的財星或日支形成三會局的流年,合原命局中正、偏財的流年。女命:官、殺的流年,正、偏財的流年,與天幹合的流年,與地支合的流年,與日支形成三合或半合的流年,與原局的官、殺或日支形成三會局的流年,合原命局中官、殺的流年。
  • 2020年運氣吉兇講解
    如果是從強格和從印格是最有利的流年,可以充分發揮學歷力和創造力。從強格應多結合現實,讓自己的理想在現實中多發揮作用。從旺格,若印不旺,有利有弊,要注意避免被無關的事所牽連。 從財格雖遇七殺有利,但是正印阻礙運勢的發揮,如果大運也遇印比,阻礙較大,呀多加強現實分析,客觀面對現實,在現實中取得有效的成績。從兒格,流年阻力較大,應結合大運來看。
  • 合喜則喜,合憂則憂 八字幹支相合為什麼很難判斷吉兇?
    「合喜則喜,合憂則憂」這句話來源於《五行精紀》,原話是:「(與)吉事合,以合中見吉;(與)兇事合,以合中見兇」,原文中還有不同的四柱幹支與大運流年相合而引起的吉兇差異,我這裡就不再說明,大家可以自行翻閱原書。比如日幹合大運流年的官星,則這年容易在事業上有突破或者升遷,這就是「吉事合,以合中見吉」。
  • 生辰八字取名字:論命運吉兇
    論命運吉兇是以陰陽五行生剋制化和天幹地支刑衝剋合來分析,兼用天星神煞。還與四時五方、晝夜陰晴等因素相結合,結合成一個算命奧妙無窮的體系。統觀分析命理格局吉兇。來推斷人生的種種境遇。雖然八字算命有一定的局限性與不確定性,但卻是目前研究人生命運準確性最高的預測學。
  • 五行八字:日主元神出竅有沒有吉兇判斷規則?
    對五行八字有興趣的朋友,對這樣一個名詞「日主出幹」相信都不陌生,所謂日主出幹也即是日主元神出竅,元神出竅講的是流年與日主同字的五行,那么元神出竅有沒有標準的判斷吉兇規則?其實日主元神出竅這要從流年說起,流年在五行八字學術派系的定義假定為兇,因為流年所受的影響並不單一,流年會受大運及流月兩面的制肘與夾擊出現雙重影響,流年所受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可能會被大運影響,也可能會被流月影響,基本流年所受的影響是多方面,大運與流年不同的是,大運只受流年的影響,所以流年就像夾心餅乾似的同時受大運跟流月影響,那麼在五行生剋方面就會顯得變化多端!
  • 八字中了解的,流年信息之象,有什麼定義
    流年幹是事情的外象,對吉兇只起輔助作用,不太主吉兇,而流年支,即主吉兇也主發生事的起因。太歲是主事、主吉兇之神,此年發生事的吉兇,以流年支為主判斷,流年支是喜則有好事,是忌則有不利之事。至於是什麼好壞事,看天幹引發出什麼信息之象,結合地支十神來具體判斷。各十神代表相應的人、事、物,那麼,到底是人上的事還是事物上的事呢?
  • 單純看八字,兩子兩女之命
    男,命局以壬水七殺為兒子(申金中還有壬水七殺),子水辰土中的癸水正官為女兒。單純看八字,如果不計劃生育的話,你兩子兩女之命。 2014—2023年,庚午大運。20年庚子,子午衝,癸水用神被克制,意味著生女娃兒機率低,年運兩個庚金庚金生扶壬水七殺有力,意味著今年生兒子的機率更大。
  • 古法命理——五行精髓(序言)
    命理「簡史」據不完全考證,關於命理記載最早的文章是《鬼谷遺文》,後來演變成李虛中命書。其實最開始其並沒有成套的命理理論,算命學其實應該歸結為擇日學,它只是玄學命理非常小的一部分,後來由李旭中發現這些理論用來算命也很準,百不失一二,才慢慢演變成了專門的命理學問。
  • 2020庚子年吉兇分析
    就流年整體意象而言,2020庚子年庚子,天幹生地支,最後結果是子水。體現的意象,很是明白,那就是2020庚子年無論什麼事情,都有一個新的開始。 新的機遇,新的環境,新的未知,新的挑戰。處事的態度,方式與方法,都得與時俱進,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新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