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王少俠,語文不用怕。
大家好,我是王少俠。
歡迎大家和王少俠一起學習語文,愛上語文。
俠客:王少俠,「理解句子的含義」這類題太難了,讓人崩潰,請教教我!謝謝!
理解句子含義是中高考經常出現的題型,而且是永不衰敗的題型。
不用這位俠客問,我也會講。
01
先說個故事。
古裝劇中經常有這樣的情節:
青年向高僧求教。高僧並不直接回答,而是神神秘秘地念了一句詩。青年一臉懵逼,追問是什麼意思。高僧又來一句:善哉,善哉!青年登時有種一拳爆頭的衝動……
但如果把高僧換成算命先生,那就不一樣了。
算命先生裝X地說完那句詩後,就等著青年掏出銀錠子或者許下什麼承諾。
青年意思意思之後,算命先生會結合青年的處境,把解救之道和盤託出。
種種故事和生活事例告訴我們: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含蓄是一種美,看破而不說破是一種境界。
所以,中國人說話、寫文章都喜歡拐彎兒,等著別人去欣賞、去揣摩。
而理解句子含義就恰恰相反,既要看破,也要說破。就像那個收了錢的算命先生。
把話說到什麼程度呢?
要像白居易寫的詩那樣,讓樓下的門衛大爺都能聽得懂。
02
好,我們進入正題。
講解之前,我們先問一下自己:讓我們理解含義的句子都是些什麼句子?是隨便選的嗎?
比如:
媽媽做的飯可好吃啦,我超級喜歡吃!
悟空,我餓了,去化些齋飯來吧!
你覺得這樣的句子會被命題人看中,放到中考題裡嗎?
顯然不會。
如果真有這種情況,ta不會被人罵死,而會被人笑死:這命題人也太弱智了吧,出這麼low的題考我們!一點兒水平也沒有!
是啊!話已經說得這麼明白了,還有啥含義可言呢?
為了不出現這種情況,命題人肯定會考一些不那麼直白的、相對晦澀的句子。
那麼,要考的句子是哪些呢?肯定是那些『重要的句子』。
『重要的句子』一般分為3大類:
1.起承轉合的句子
如:總起句、過渡句、中心句、總結句等。
2.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句子
如:抒情句、議論句、哲理句、主旨句等。
3.使用修辭、表現手法的句子
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問;對比、襯託、象徵、想像、聯想等
03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些句子呢?
也很簡單,5種技巧:
抓上下文抓關鍵詞抓手法抓表層,也抓深層抓思想情感
我選3個有代表性的詳解一下:
1.抓關鍵詞
一個句子裡不可能每個詞都隱晦,有深意。只有1-2個詞才是我們要抓的重點。把ta弄清楚了,再代入到原句中,問題就迎刃而解。
相當於用自己的話來翻譯,把一個含蓄的句子說得直白一點。
這些關鍵詞往往富有表現力,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表色彩的詞等。
比如: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魯迅《阿長與<山海經>》
首先,抓住「震悚」這個關鍵詞,而且ta是動詞,能反映「我」情感態度的全部。
然後,結合文章內容分析,顯然是寫出「我」看到長媽媽買回《山海經》時的驚喜和震撼。
最後,往人物思想情感上考慮,不難得出,這裡是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綜合一下,我們可以這樣寫:
「震悚」這一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看到長媽媽買回《山海經》時的驚喜和震撼,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還有更經典的是魯迅《孔乙己》中的那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這裡的「大約」和「的確」看似矛盾,實則高明之至。什麼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的,這裡就不展開了。
2.抓手法
一般是修辭手法、表現手法。運用手法的句子往往是作者變著法兒地表達思想情感,這樣顯得更加形象或突出。
例如: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老舍《濟南的冬天》
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薄雪以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夕陽斜照下的雪嬌羞甜美的樣子,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3.抓思想情感
這一點幾乎是必須必須要考慮的。
(2015·樂山中考)直至他在村頭緩緩消失,我還看見他在我心裡走動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腳步,如同寧靜裡我在聽我的心跳一樣。——閻連科《老師!老師!》
老師明明已經消失了,但「我還看見他在我心裡……」。
另外,「如同寧靜裡我在聽我的心跳一樣」,心跳是和自己伴隨終生的,而「我」還能像聽見心跳一樣看得見他的身影和腳步,說明老師在「我」心中揮之不去,「我」對他難忘。
那為什麼會難忘呢?很顯然是對老師敬重和愛戴。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寫:
雖然張老師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張老師的形象和精神還留在我心中,讓我像聽心跳一樣時常清晰記起,這表達了我對張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深情難忘。
當然了,我們具體解題時,要綜合運用這5種技巧,決不能單一化思考。
但一般的思路還是,抓住關鍵詞,再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最後提煉人物思想情感,同時做到表裡結合。
04
最後,我們來看一道中考題:
我把題目中考查的句子單獨拎出來。來看第一句:
很明顯,關鍵詞是「寒冷」「唯一真實的印記」,它們和上文「雪花……像針,刺入肌膚」,以及下文「我淡淡發笑……一無所有,大概,不過如此吧」「何必傾訴,誰願傾聽」高度對應。
由此,我們可體會出「我」沒錢、沒朋友、沒傾述對象的孤獨沮喪之情。
所以,可以這樣寫:
雪夜帶給身處異鄉的「我」不僅是身體的寒冷,更有創業失敗帶來的強烈的孤獨沮喪之感。
第二句:
結合上文句子「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換來了三個易拉罐」,以及句中「雪花可以落在他的頭上,可以刺進他的肌膚」,我們可以體會到老人生活的艱辛。
後面的轉折句明顯是重點——「但大雪,從未將他掩埋」,說明老人仍頑強地生存著,這顯然上升到了精神層面。大雪掩埋不了他,那是因為他有著堅強不屈的精神。
所以,答案可以寫:
在我看來,雪花象徵著生活的壓力和磨難,這些壓力和磨難可以折磨老人的身體,卻不能打垮他的精神。
通過今天的講解,相信大家對句子含義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當然,最好是趁熱打鐵,趕緊練起來!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下一講我們再見。
我是王少俠,感謝俠客們光臨小島。
您的每一次評論、收藏、轉發,我都認真地當作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