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現場
本次大賽特邀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韓金龍教授擔任評委會組長,特邀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陳曉茹教授,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蔣學清教授,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教育學院院長董金偉教授,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肖坤學教授,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李國慶教授,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張廣奎教授,外籍專家Kornel Tomczyk博士擔任評委。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廣東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楊勁松教授擔任此次大賽的監督員。
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姜琳、科員陳依嵐,外研社華南信息中心主任劉秋香,惠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康傳金,廣東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潘利鋒,我校校長王庭槐、副校長李中生、校長助理劉霖霖、外國語學院執行院長廖益清及外國語學院師生出席活動。
今年是我校第二年承辦廣東賽區的「外研社杯」英語演講大賽,並增加了「外研社杯」寫作、閱讀大賽兩大賽事,為廣東省大學生提供了全面展示英語能力、溝通能力與思辨能力的綜合平臺,也為大學英語教育的改革與探索提供了交流溝通的平臺,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助力學生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
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姜琳為開幕式致辭
本次演講大賽分為半決賽和決賽,歷時兩天。經過激烈角逐,深圳大學的彭梓洲、廣東工業大學的楊絲淇、中山大學的劉蘭君三位同學脫穎而出,擬獲得特等獎。同期舉辦的寫作比賽中,華南農業大學的周文靜、深圳大學的鄭昕、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劉珉瑋三位選手擬獲得特等獎;閱讀比賽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林奕佟、華南理工大學的楊鴻申、華南理工大學的黎羿江三位選手擬獲得特等獎。以上選手擬將於今年12月代表廣東省登上「外研社杯」全國英語大賽總決賽的舞臺,一展新時代大學生風採。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助力高素質英語人才培養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教授在致辭中感謝廣東省各有關部門、兄弟院校、評委專家的鼎力支持,他表示中大新華高度重視此次賽事的組織工作,防疫、賽事兩手抓,嚴格實行防控措施,全力確保大賽安全有序進行。辦學15年來,中大新華始終牢記人才培養、教學與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今年特殊的國際形勢和歷史背景賦予了此次大賽新的意義,希望通過舉辦這一外語教學領域的高水平大賽,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學子外語專業水平,推動廣東省乃至全國外語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並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養更多的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的時代新人,也希望以此為契機,為推動我國深化國際教育合作貢獻力量。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副校長李中生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挑戰賽緊跟國家發展需要,著眼於我國外語教育進入新階段的時代要求。這些年來,比賽推動了我省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我省大學生的英語寫作和閱讀能力,培養出了大批優秀英語人才。今年,我校再次成為本次系列大賽的承辦單位,是廣東省教育廳和其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我校辦學、辦賽能力與水平的充分認可和肯定。希望本次大賽能夠充分發揮「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重要作用,參賽選手在技能比拼中啟發智慧、在思辨交鋒中收穫成長,用良好的語言能力溝通全球、用縝密的思維探索世界,努力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姜琳處長在致辭中感謝中大新華作為比賽承辦方的精心籌備,為參賽選手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比賽環境。她認為,廣東省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是廣東省大學生教學英語方面不可多得的賽事,代表了廣東省大學生英語演講的最高水平,對英語教學的指導改革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希望所有參賽選手藉助這個舞臺錘鍊專業本領、鍛鍊實踐能力,也希望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能夠依託該項比賽,強本領、長才幹,湧現出更多自信發聲的優秀英語人才。
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廣東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楊勁松教授(左一),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教授(右一)為擬獲得「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廣東賽區)特等獎選手頒獎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華南信息中心劉秋香主任在致辭中表示,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肩負著時代賦予的使命。「外研社·國才杯」大學生英語挑戰賽順應國家人才需求,致力於不斷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有效途徑為國家培養和選拔優秀人才。此項賽事秉持初心,充分結合國家發展大勢與教育改革形勢,不斷優化創新措施,充分融合思政育人理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優化賽題內容結構,均衡考查英語能力;強化平臺核心功能,不斷升級賽事智慧體驗。希望選手們能夠突破自我,再創佳績。
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廣東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楊勁松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指導委員會在過去幾年裡完成的多項工作,以及疫情期間為保障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順利進行而制定的2020年春季開學及網絡教學準備工作。她表示,廣東省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未來將繼續秉承「不忘初心、立德樹人」的宗旨,以粵港澳人文灣區發展為契機,促進創新大學英語教育新機制,爭做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先鋒。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執行院長廖益清教授在採訪中表示,相較於往年,今年的參賽選手整體風貌有所提高,展現了廣東高校學子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廖院長認為,證書的獲得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比賽過程。通過大賽,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思想會更具深度和廣度。
新時代青年,勇擔新使命、直面新挑戰
為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大賽服務與保障工作,中大新華提高站位、優化流程、做足預案,大賽會場採取隔位就座形式,保持安全距離。此外,大賽在校內同步開設直播分會場,滿足參賽選手及旁聽同學的觀賽需要,會場秩序井然。
此次演講大賽包括即興演講、定題演講、評委問答等部分,比賽融入了學術性、思辨性、拓展性、創造性等要素,演講題目涵蓋抗擊新冠疫情、全球挑戰應對、新時代擔當與奉獻精神等選題,緊跟當下社會熱點,選手們在舞臺上充分展示出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賽現場氣氛熱烈。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教授在閉幕式上致辭
本次大賽決賽定題演講以「Challenge to All」為主題,選手們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挑戰、教育發展等角度進行了闡述。選手們緊扣時代命題,將個人發展與人類共同命運緊密結合,用獨到的見解、深刻的立意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在即興演講環節中,選手們反應迅捷、從容自如,邏輯嚴密地回應評委的提問。思想的火花在舞臺上頻頻迸射,選手們精彩、出色的表現,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共鳴,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將賽場氣氛一次次推至高潮。此次大賽中,精準獨到的專家點評、精彩的選手表現贏得陣陣掌聲。
此外,在中場休息期間,我校還為在場觀賽師生準備了精彩的節目表演,古箏獨奏,民族舞獨舞以及合唱曲目《You Raise Me Up》等精彩演出,讓現場氣氛持續高漲,更是我校學子多方面發展綜合能力的獨特詮釋與體現。
賽後,廣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肖坤學教授代表評委會作大賽點評。他對本次大賽所有參賽選手展現的對語言良好的掌握程度、獨特的想法與見解以及較好的技巧運用能力等優異表現印象深刻。肖坤學期望選手們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廣積累、多沉澱,在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豐富思想內涵;希望參賽選手不斷拓寬思維的廣度與深度,緊密聯繫世界發展思考問題,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年。希望本次晉級全國總決賽的選手能夠在全國總決賽的舞臺上繼續努力,盡己所能,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周密組織與全面籌劃,護航學子逐夢之旅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對此次比賽予以高度重視,積極調動全校相關部門,對賽事進行周密、詳盡的籌備安排。我校各相關組織部門的精心籌備,力求人參賽選手與到場的評委專家嘉賓感受到細緻到位的賽事服務體驗,保障各個參賽高校選手能夠在安全舒適的比賽環境和周到服務下順利完成比賽。
比賽首日正逢立冬節氣,大賽志願者的「紅馬甲」卻如同初秋太陽,溫暖了參賽選手們的心。我校外國語學院執行院長廖益清教授表示,由於今年演講、寫作、閱讀三個賽事都在我校舉辦,參賽人數創下新高,來校人數高達一千餘人。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下,參賽人數的增加為賽務志願者帶來不小的工作壓力。廖益清回憶道,比賽期間,許多外國語學院的教師工作到深夜,凌晨五點又繼續趕往賽場進行籌備等工作;學校各職能部門,如:網絡處,保衛處,總務處,新聞中心以及校長辦公室等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各兄弟院系,如管理學院和護理學院等,提供了志願者和教師進行協助。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為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保駕護航。她對在此次大賽中,各項協調運作與統籌工作的教師們以及辛勤的學生志願者們表示讚許和感謝。
在後疫情時代下,我校將勇於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堅持「三基三嚴三早」的教學傳統和「早、正、嚴、實」的教學原則,積極順應新時代人才發展對外語能力的需求,為培養「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立足珠三角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養新型人才,為我國外語教育改革創新的深化發展貢獻力量。
我校17級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劉名揚同學表示,此次比賽在自己學校舉行,他感到非常自豪。賽前原本十分緊張的他在賽場上看到了熟悉的老師和親切的同學們,內心的焦慮緩釋不少。今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認真學習時事熱點,在積累素材中下足功課,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和關懷是他能夠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重要原因。
我校18級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李冠廷同學表示,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便對英語演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校訓練期間,外國語學院四位老師細心指導,一對一訓練協助其彌補演講缺陷,迅速提升了演講能力。他認為,參加此次大賽,讓他獲得了不少的登臺經驗,相信經過此次磨練,日後登臺演講便能夠更加從容不迫。
我校18級葡萄牙語專業的周崔洋同學代表我校參加半決賽。他認為,本次英語演講比賽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臺,可以通過演講實戰檢驗自己在廣東省大學生中的英語水平。他表示,在等待室等候時,看到了熟悉的志願者同學和認識的老師,這樣的賽程體驗讓他感到像歸家一般暖心。雖然上臺時他略有緊張,但站在熟悉的地方,相比其他校外選手,減少了許多陌生場地對比賽心態的影響。在問到校園生活時,他提到,我校的主持人人才庫每周都會舉辦英語討論活動。這在課餘活動的同時,還加強了他對英語口語學習能力。儘管大三已經不再修習大學英語課程,但英語老師對他的英語學習情況依然很上心,在這次比賽中也給予了他很大的支持。
來自廣東工業大學18級外國語學院翻譯專業的楊絲淇同學認為,在賽場上穩定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偶爾有喪失信心的時候,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才能夠迅速恢復狀態,迎接新一輪的挑戰。她十分享受在賽場上與更優秀的人才同臺競技的感覺,希望能夠突破自己,在臺上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來自深圳大學19級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的彭梓洲同學表示,他在校進行系統訓練之餘,也養成了收聽名言、演講類文章的習慣。他表示,在與老師、同學的溝通交流中,可以在同伴身上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素養。他提到,今年是他第二次參賽,希望能夠在國賽上取得理想的成績。今年的賽題在緊跟時事的同時,也反映出命題人對當代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重視。近年來,在這類比賽中湧現出更多來自不同專業的參賽選手,他們將語言的價值真正發揮了出來,而不是單單將英語視作一門學科,這也體現了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成果。
我校19級英語專業的李靖雯同學感受到了決賽現場的緊張氛圍,也被選手們有條不紊的即興演講所折服。她表示,選手們的心理素質很強,英語口語能力也十分優秀。這場精彩的專業比賽啟發了她在學習英語口語方面的新思路和好方法。此次賽事,也讓她明白,學好英語既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牢固的英語基礎,也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18級土木工程專業的陳凱文同學認為,在這場重量級的比賽中高手雲集,比賽選手的表現都十分令人震撼。無論是語音語調、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思維邏輯方面,選手們的表現都十分優異。作為一個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這次比賽對他有非常大的激勵。他也希望進入國賽的選手能夠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新聞中心 中大新華記者站供稿
文/劉贇 鄭曉孜 楊紫瑩 馬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