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了一則挺「鬱悶」的資訊:
江蘇一名20歲的大學生,因為母親不讓她養貓,就要選擇輕生。
還好,女孩已經被消防人員救下來了。
很多人看到後的第一感覺可能是:
現在的孩子太嬌生慣養了,動不動就以「跳樓」威脅父母;一個20歲的成年人,因為一隻貓輕生,至於嗎?
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這太不至於了!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她有自己的責怨。
我們從配文中能窺見一些端倪:
女孩的成績優異,對自己要求很高,學習壓力很大,經常熬夜到凌晨1、2點,基本不出門;平時母子間的溝通不多,想養一個小寵物又不被媽媽理解,一時想不開有了輕生的念頭。
另外,是否還注意到,文中輕描淡寫了一句話:媽媽將心思全部放在了弟弟身上。
很多人能看出來,女孩學習壓力大只是一方面次要原因,媽媽將心思放在弟弟身上,感受不到關愛,才是她想不開的主要原因。
所以,表面上是因一隻寵物讓人感覺,一個20歲的大學生太嬌生慣養了;
實則恰恰相反,它揭露了二胎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父母這碗水,如何才能端平?
01、這碗水,不可能端平!
當家中只有老大時,父母的愛全部給了老大。
當家中有了老二,父母都會發現,由於人的精力有限,二胎這碗水根本就端不平。
除了精力有限,父母也是普通人,難免會有私心,因為受道德制約,很難問心無愧地說出:我就是喜歡老大多一點,或就是喜歡老二多一點。
所以,也不建議這碗水,必須端平。
那麼我們就要理智地去行動,不要讓自己的愛給孩子造成傷害。
也許一些父母不承認,在二胎家庭中,受委屈的90%以上都是老大!
「你是哥哥,你得讓著妹妹;」「你是姐姐,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你都這麼大了自己玩,我得陪著你弟弟;」「你是哥哥,弟弟這麼小,愛弟弟是應該的。」
這些話想必父母不陌生,但是是否能明白這些話的「殺傷力」有多大?
短時間內對孩子影響可能不大,但時間一長,足以使一個20歲的大學生依然無法解開心結,甚至以輕生來威脅。
所以,解決一碗水端平的方法是,用實際行動平等對待家庭中每一個孩子。
02、還有多少這樣的「20歲的大學生」?
在網上,會有很多「老大」分享著自己的經歷:
「我是家裡老大,平時自己沒有做錯,卻要認錯。爸爸媽媽經常帶弟弟一起去玩,有時候我和他們出門,會被別人認為他們三個才是一家人。」「我和妹妹相差9歲,就像大多數家長想的一樣,妹妹需要更多關愛,而我總是被忽略。即便妹妹做錯事,媽媽也會讓我讓著妹妹。」「爸爸和後媽生了弟弟(雖然不想承認但確實是),3年了,爸爸沒有給我打過一個電話。他更愛弟。頭像、屏保都是弟弟的,朋友圈只分享弟弟的日常。呵呵!」
另外一位媽媽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她正在陪2個孩子吃飯。
突然,大寶把臉轉向媽媽,情緒崩潰地說到:媽媽,你還愛我嗎?
說完,又非常委屈地低下頭,噙著眼淚,看著自己碗裡的飯。
原來,媽媽有了妹妹後,對大寶冷落很多。
媽媽有時候會很兇,孩子疑惑自己是不是哪裡又做的不好,是不是媽媽不愛他了。
看到孩子眼淚汪汪的,真是很心疼。
03、我們該怎麼辦?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平分,一顆蘋果、一塊蛋糕、一些玩具……
唯獨父母的愛,很難讓孩子平分(至少在他未理解父母愛之前是這樣想的)
那麼,如果你也有二寶,就不要對大寶有不一樣的期待。
也要把他當成「需要謙讓和愛護的小孩子」。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後還會講給孩子聽。
而我們父母的愛,就像這顆梨,當孩子手裡只有這一顆梨時,如何要求他們平分呢?
作者/來源:小海豚的奶爸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