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的孩子不長個,頭髮也不長,後來醫生診斷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孩子睡眠太少了。
根據英國的《每日點報訊》報導:「倫敦大學的學院出過一個研究,其中表明:孩子晚上如果在十點不能夠進入睡眠的話,在智商測試當中得分會偏低的。」
0-3歲的孩子,或處於放假休息中的大孩子,如果他們睡覺超時,那麼就打斷了大人的做事規律,也打亂了他們自己的飲食規律和生物鐘;如果孩子睡覺沒醒來,那麼你該不該叫孩子起床?
答案:可以引導孩子什麼時候該睡覺,而不應該早早地催孩子醒來。為什麼呢?
(如果是孩子生病了,那麼就得喊孩子起床,不要讓他睡得太久。)
原因之一:孩子正在長個子
不休息,孩子不會長肉。應遵循「吃了再睡,睡了再吃,吃了再活動」。有許多寶媽用時間驗證了這個現象:孩子每天睡足12個小時以上,體重會蹭蹭的往上漲,孩子既白又胖,身體又好。如果孩子得不到休息,玩得體力透支,經常沒到飯點就餓了肚子,也許體重就會下降。你信嗎?當然這是相對而言。
原因之二:睡眠不夠
鄰家小花的奶奶住在小花家,不論冬天還是夏天,冬天,天亮得晚一些,7點多窗戶才亮起來,老人家就在6點10分叫孫子起床,孩子起來走路都是東倒西歪的。夏天那就更早了,凌晨5點30喊孫子起床,有時為了讓孫子夜裡隨同祖輩們一起早睡,晚上7點就關燈睡覺了。白天通常不讓孫子睡覺休息,小花的兒子兩歲從沒超過20斤。花姐姐於是自己帶娃睡覺,合理餵養,加上給孩子適當的休息,兩歲半的時候已經長了8斤。
原因之三:孩子玩得太累了
孩子玩耍,比大人幹活還要拼命呢,你想想,孩子東奔西跑,「手忙腳亂」地這兒玩那兒玩,他能不會是「大忙人」嗎?孩子比老人更應該得到及時的睡眠。而白天的休息習慣,則需要大人引導,即使孩子這樣說:「我想睡覺。」你也不要制止孩子休息:「都快要吃飯了,現在不要睡,等吃完飯了再睡覺覺!」孩子如果不是累得趴下,他絕對會因為外在的幹擾或一些興趣而趕走睡意。
原因之四:孩子的世界沒有睡懶覺和早起的概念
當你起床了,孩子聽到動靜就會跟著醒來。如果你一直睡,孩子也會一直睡得久一些,但有時候他會比你起得更早,全世界都不會認為孩子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他可能是想和他心愛的玩具玩耍,或者他在履行前一天的約定或承諾。
比如:
爺爺說:「明天早上我再來接你。」他就會記得這個事兒,起了床,就說要去爺爺家。我家娃就是這個活例子。
孩子是晴雨表的真實反應。不要強制性地弄醒孩子,讓他多睡一會兒,不要擔心他餓。有時候喊醒孩子,孩子卻還在夢遊,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所以孩子能睡的時候給他睡,不能睡的時候就給他起床。只要沒上學,他們能睡到自然醒,不就是心寬體胖,長得健康結實了嘛……
如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您在評論下方分享您的體會。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