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因為特殊原因,同學們如今沒辦法回學校上課,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以上網課為主。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上課,這就尤為考驗他們的自制力了。
但是,有不少家長卻吐槽說:「這段時間,家裡該睡覺的不睡覺,該學習的不學習,作為老母親也太難了!」
穿著尿不溼的妹妹「奮筆疾書」,連夜幫兩個睡著的哥哥趕作業
每天叫孩子起床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有時候寶媽被逼急了也會開啟「暴躁掀被」模式。但是,孩子正常上學尚且起不來,更別提現在在家上網課。
這天,兩個大寶作業沒寫多少就自顧自地睡起大覺來,連課本都沒來及合上。兩個哥哥不愛學習,但是妹妹對此卻很有興趣!只見這個穿尿不溼的妹妹踩在凳子上「奮筆疾書」替哥哥們寫作業。
看著小寶貝拿起筆像模像樣的,大有連夜幫兩個哥哥趕作業的架勢!好奇的媽媽湊過去一看,女兒成果「鬼畫符」直接笑翻了寶媽!等寶媽將這一幕放到網上後,網友們紛紛評論說:「妹妹好可愛呀!哥哥看到成果該哭了吧!」、「妹妹太好學了!好好培養以後肯定能成才!」
案例分析
同學們在家裡上網課的這段時間是十分考驗他們自律能力的,學習和寫作業全部都靠自覺,但是大部分的孩子自律能力比較差,就會出現像上文中兩兄弟一樣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能鬆懈,每天要及時督促孩子們上網課並且完成作業。
缺乏自律能力的孩子,行為總是大同小異,明明堆了一堆作業或者工作還沒有完成,但總是忍不住要再玩一會,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了,只有到了拖得不能再拖的時候,才會糊弄著完成,最後也是草草了事。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孩子的3到6歲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孩子85%的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個時期形成,而7到12歲被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孩子們90%的性格、習慣等就已經形成了。
1. 幫孩子制定每天的計劃表
孩子培養自律能力的過程中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如果孩子對於時間沒有概念,那麼家長就要著重培養孩子在這方面的自律意識,比如家長可以幫孩子制定每天的計劃表,讓孩子每天嚴格按照約定的時間進行,如果孩子「違規」,那麼家長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懲罰。
漸漸地,就能讓孩子培養出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重視時間的好習慣,將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事也不再拖拖拉拉的。
2.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爸爸媽媽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又教會了孩子大道理」更重要。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要做好自律的榜樣,不能自己剛跟孩子說要睡覺,結果熬夜玩手機。
這樣的教導本身對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當父母都缺乏自律意識的時候,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學會自律呢?
3. 讓孩子明確他們的責任
想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做事不再磨磨唧唧,就先要讓孩子明確他們的責任是什麼,比如做作業、上課都是孩子們的責任,家長要跟孩子講明白利害關係,這樣才能讓孩子提升緊張感。
貼心寄語:
自律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生的財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一個自律的人往往能更輕易地獲得成功,因為他們努力的內在動力是自己!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偷懶嗎?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