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杭州的最高氣溫都在30℃以下,氣溫不太高,但感覺很悶熱,一動就是一身汗。
杭州市氣象臺統計,自5月29日入梅以來全市面雨量744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2.8倍。截至7月9日,全省梅雨量49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5%,排常年同期第1位。
這雨到底要下到什麼時候?快了,再熬兩天,雨就停了。
昨天是最近幾天杭州全市雨水最弱的一天,從8日20時至9日15時,全市面雨量7.3毫米,新安江流域15.2毫米。
市氣象臺預測,目前主雨帶位於江西中部到浙江南部。然而,隨著雨帶加強和北抬,今天,杭州雨勢將會加強,預計全市陰有中陣雨或雷雨,其中西部和南部縣市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多雲到陰有時有陣雨或雷雨;12日-13日降雨間歇,杭州轉而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以晴熱天氣為主,午後局部有陣雨或雷雨。
具體到新安江流域,9日到11日面雨量有40-60毫米,上遊黃山地區20-40毫米,雨量明顯小了。
夏天就是這樣,雨水暫停,氣溫就要上升了。今天最高氣溫就要衝到30℃以上,12日白天最高氣溫更是又要衝擊35℃高溫線。
什麼時候出梅?幫大家問過了,很遺憾地告訴你,至少本周無望了,出梅恐怕要等到7月中旬了。
還記得去年都市快報、淳安縣委宣傳部聯合推出的「70個村書記導遊」嗎?在歲月靜好的時候,村書記們是綠水青山的代言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在近段時間抗洪搶險的非常時刻,這些村書記又是村子的「守護神」,抗擊汛情的急先鋒。
回顧淳安村書記們在防汛一線的點點滴滴,依然動人。也許沒有大開大合驚心動魄的事跡,但面臨汛情,防範危險,處理好瑣碎卻重要的事情,衛護大家生活,靠的正是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持久的責任心。
汛情過去,村書記們還將帶領村民,胼手胝足,消除汛情影響,恢復生產。這會是一個不短的過程,我們也將繼續關注。
方家村洪世文
「你們接應,我過河」
「洪書記嗎?我們村裡自來水管被洪水衝斷了,全村都斷水了。」
9日中午1點左右,左口鄉方家村黨總支書記洪世文一接到電話,就和包村幹部一起帶著搶修設備驅車前往現場。
那是一段過河水管,洪水巨大的衝力把水管扯斷了,斷管被彈到了河道對面。
「趁現在沒雨,我過河把斷管拉過來,你們在這邊接應。」洪世文說完就往河裡奔去。
湍急的水流沒過了他的膝蓋,岸邊同事擔心地看著他。好在他經驗豐富,順利到達對岸拿到了斷管。
這時天又下起了瓢潑大雨,洪世文說:「大家努把力,一鼓作氣把管子接上。」
拉繩、墊石、熔接,大家齊心協力,水管很快搶修好了。洪世文全身溼透,上了岸發現自己的腳在過河時被石頭劃破。
黃川村陳志鵬/33898步
「志鵬啊,我們家後面塌方,我一個老太婆處理不了,請村裡幫幫忙!」
「陳書記,下塢村水渠水滿到地裡了!」
「黃川村道路塌方,車過不了了,陳書記快想想辦法。」
在安陽鄉黃川村,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村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村黨支部書記陳志鵬(上圖左1)。
9日早上6點,陳志鵬的手機又開始響了:「陳書記,房子塌了把路堵住了,我們出不去了。」他才睡了不到4小時,又緊急趕往現場。
原來,村裡路邊一棟閒置的泥牆屋因長時間雨水浸泡塌陷,把村子主幹道堵得嚴嚴實實。
「趕緊清理,這條路影響的不只我們一個村,還有裡頭三個村進出。」陳志鵬指揮村民先從鄰近小路繞行,自己拿起鐵鍬開始埋頭清理。
這已是他連續第二天睡眠不足4小時了。他在村裡到處奔波,白加黑連續巡查、搶險了一天一夜,微信步數顯示走了33898步。
「前面道路又有塌方,趕緊過去看看。」他指了指幾十米遠拐角處的一處山體滑坡,急忙過去處理。
屏湖村繆發春/放不下
「繆書記回來了!」9日下午,千島湖鎮屏湖村的黨員幹部們驚訝地發現,村黨總支書記繆發春(上圖左1)只用了半天時間處理完老丈人的後事,就匆匆趕了回來並肩作戰。
「今夜我值班。」繆發春看著村道上五六十釐米深的積水,顧不得疲憊,擼起褲腿蹚進水裡。
屏湖村是臨水民俗村,共有38家民宿,每年接待的遊客量都十分可觀。但這次的汛情讓村裡70餘畝農田受損、10餘幢民房浸水,還發生了四五處山體滑坡和堤防損毀。
7月6日開始,屏湖村村兩委幹部就全都住到了辦公樓裡,24小時值班,防汛堵漏,轉移安置受災村民,幫農戶搶收物資,勸返民宿遊客。
7月7日凌晨4點,正在指揮抗災的繆發春突然接到了老丈人去世的噩耗,大伙兒都勸他趕緊回家。但汛情緊急,低高程區域的農戶和遊客怎麼辦?繆發春放不下,安撫好妻子,繼續埋頭救災。
7月8日傍晚,雨勢漸小,繆發春在安排好當夜工作後,才帶著妻子回左口鄉處理老丈人後事。
青山口村夏建平/幸虧提前勸走了老人
「別拉著我,我要進去搬東西……」8日中午11點多,宋村鄉青山口村,一棟二層樓老房子一側牆體突然倒塌,67歲的房主夏槐蘭趕到,著急地要掙脫人們的拉拽,想往屋裡衝。
「不可以進去,拉住她!」青山口村書記夏建平一邊拉電閘一邊喊。
事發房屋建於上世紀80年代,2017年被鑑定為危舊房,但因總體結構還算穩定,加上房主家庭經濟困難,一直未推倒重建。過去三年來,但凡出現惡劣天氣,鄉村兩級幹部就第一時間趕赴夏槐蘭家排查,確保安全。
這次汛期中,夏槐蘭家牆體出現明顯裂縫,並有擴大趨勢,側面牆體突出,安全隱患嚴重。在7月大汛期來臨前,村幹部們說服夏槐蘭暫時搬去女婿家住,待汛期過後再做決定。
轉移是及時的,這次暴雨中房屋倒塌的牆體面積佔整個老房子的近1/4,人如果在裡面就糟了。
房屋倒塌後,鄉村兩級幹部立即趕赴現場,在房屋周邊拉起警戒線。夏建平第一時間聯繫上夏槐蘭的兒女,希望對方能馬上回村商量後續事宜,並聯繫電工拆除房屋的電線,排除觸電隱患。
為幫夏槐蘭將損失降到最低,大家趁雨量變小的間隙,一邊小心提防二次坍塌,一邊用「四人輪流,兩進兩出」的方法,冒險從屋內搶搬物資,不到一小時就將一樓騰空。
茶山村汪亨敏/搭一條路給鄰省患病老人借道
「汪書記,我們這裡一位老人腦溢血,急需送醫,麻煩你們幫幫忙!」9日凌晨5點,一宿沒睡的中洲鎮茶山村黨總支書記汪亨敏,接到了一個安徽歙縣獅石鄉的求救電話。
茶山村位於浙皖兩省三縣交會之地,與歙縣獅石鄉相鄰。受連續強降雨影響,獅石鄉通往歙縣縣城的道路塌方無法通行,情急之下,獅石鄉負責人想到了取道中洲鎮將老人送醫的辦法。
但茶山村出山的必經道路餘茶線洄溪自然村段也有塌方,車輛和行人不能通行。汪亨敏動員村幹部,從造房子的農戶家裡借來建築板材,墊在鬆軟的塌方土方上,只用了10分鐘,就搭出了一條臨時便道。
很快,從歙縣出發的救護車以及從獅石鄉營川村出發的病重老人,分別抵達了塌方地點兩側,大家接力背起病重老人蹚過塌方點,登上救護車,前往歙縣的醫院治療。
中聯村胡萬星/冒雨3小時搬了30臺機器
「胡書記,廠區的水已經有40釐米深了,還好聽了你們的建議,不然直接經濟損失就20多萬元啊!」8日凌晨,鳩坑鄉中聯村黨支部書記胡萬星接到了村裡來料廠負責人高團花的感謝電話。
事情要從前一天下午說起,受持續強降水影響,在檢查來料加工企業時,大家發現高團花來料廠內已有少量積水,並有繼續上漲趨勢。
高團花起初並不重視,認為只要把機器設備墊高一點點就行了。
胡萬星和村幹部們一起勸說——
「不要有僥倖心理,今晚就把位置低的機器和材料全部搬離。」
「團花,這幾天還是強降雨,水位肯定要持續上升,你這邊地勢太低了,低於109米,今晚之前必須搬離。」
「團花,你剛剛採購的這些機器,一旦進水,修理很困難,到時候損失就嚴重了。」
「是的啊,團花,你這裡是我們村最大的來料加工點,一旦機器受損,你這些趕工的東西肯定是完成不了的。」
高團花終於同意將機器和材料搬離,鄉村幹部、網格員等志願者冒雨3個小時搬了30臺機器,避免了20多萬元損失。
梓溪村方凱譽/無人機巡查
「項爺爺,你是不是回家裡拿東西了?」8日,在臨時安置點,梓桐鎮梓溪村黨總支副書記方凱譽(左)問道。
「你怎麼知道我回去的?」梓溪村的項爺爺很詫異,「我已經很注意了,一路上沒看到你們啊。」
「我用無人機在天上一直看著呢,水位沒有退到警戒線以下,千萬不要再回去了,太危險了。」方凱譽擺了擺手中的無人機。
梓溪村是今年6月份新合併的村,村子共7個自然村,403戶1235人,村頭村腳橫跨5公裡,人員居住分散。
村子1/3轄區為沿湖地區,在此次強降雨過程中影響較大,截至8日早上,緊急轉移安置162人,完成109.5米以下人員全部轉移安置。
方凱譽平時喜歡玩無人機航拍,他發揮自己的特長,趁雨停雨小的間隙,用無人機在監控整個行政村的人員流動以及水位上漲情況,與地面巡查組默契配合,保證人員安全。
來源: 杭州網 | 作者:王斐帆 王夏琴 周濤 餘夕雯 成方珣 陳航 蔣奇 餘瑋 汪彥 | 責編:郭昀皓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