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部敘事類藝術作品裡面,人物最終呈現出什麼樣的形象,是有著諸多的因素影響的。比如人物從父系那裡遺傳來的家族基因,比如人物從小的生活環境的薰陶,比如人物後來的經歷等等。無論是男性人物還是女性人物,在人物形象的變化和最終的成型上,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的影響。有些時候,女性角色的形象的變化和成型要比男性角色的變化和成型還要複雜一點。
在《權力的遊戲》這部電視劇中,觀眾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形象鮮明的男性人物,就像是這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這部劇中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物,即便有些時候這些人物某些地方有一些的相似性,但是但是他們的最終的形象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在這部劇中,男性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但是女性角色的塑造要比男性角色的塑造還要成功一些。歷來在塑造人物上,男性人物似乎要比女性人物好塑造,因為種種的原因的左右,男性人物有一些外在的共性。但是女性角色卻不一樣,女性角色在塑造的時候要比男性人物塑造有一定的難度。這並不是因為最難懂是女人心。而是說,在一部敘事類藝術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行為動機和內心的想法比較的複雜,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所左右的。但是我們想說的卻是,在權遊這部電視劇中,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很成功的。
無論是一路成長的小女孩,還是一路轉變的女人,無論是一個權力女王還是一個普通的人物。創作者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形色各異的人物。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是艾德史塔克的妻子,是史塔克家五個孩子的母親,「狼媽」凱特琳﹒徒利。我們將通過人物和人物之間的對比來一步步地揭示人物的形象。
一、臨冬城公爵的妻子
她是臨冬城公爵艾德史塔克的妻子,他為艾德生養了五個子女。作為一個妻子,凱特琳無疑是成功的妻子,她讓艾德這個曾經在反叛者之戰中殺掉拂曉神劍的男人有家的溫暖,在臨冬城的成活很美好。這是一個男人夢想以求的生活。
但是凱特琳並不是一個只知道相夫教子的生活婦女,她是一個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妻子。換句話說,她不僅僅能給艾德一個幸福的家,不僅僅能給艾德生養孩子,她還為艾德出主意,參與到艾德決策中。這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她的這一點性格來自於她的家族的遺傳,她的家族也是一個大家族,她是她父親的長女。她很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她腦子很清醒,她不是很糊塗。這點和她的妹妹萊莎徒利一對比觀眾便能夠看得出來。
換句話說,凱特琳不蠢,有些時候她比她的丈夫和兒子還要精明一些,這些是一個女人天生的素質。當她的丈夫和孩子們的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她的嗅覺是最靈敏的。這是一個女人天生的素質。但是也並不是所有女人都是這樣的,上帝總要區分什麼是好女人什麼是壞女人。那麼凱特琳的妹妹萊莎,在這方面就要比凱特琳蠢得多了,萊莎竟然勾結小指頭貝裡席謀害了她的丈夫,雖然她的丈夫比她的父親還要大很多。即便這不構成萊莎的蠢,但是換個人物,如果是凱特琳她會這樣嗎?顯然不會。有些時候萊莎和凱特琳對比,觀眾會看的比較的清楚,凱特琳是要比萊莎聰明的,是比萊莎更了解局勢和人性的,很多情況下,凱特琳要比他的大兒子羅柏還要了解局勢和人性,也比羅柏更為機警。這點上,萊莎便不足以和凱特琳做對比。還有就是,凱特琳看上去要比萊莎正常的多,萊莎似乎有些心理病。
當然,作為艾德的妻子,也有她作為女人作為妻子的小心思,她無法原諒艾德的私生子雪諾,她也無法接受雪諾私生子的身份,她對雪諾是很冷淡的,更不用說是愛。她愛她的五個孩子,但是不包括作為私生子的雪諾。其實凱特琳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正因為如此她才是凱特琳,如果她很認真地接納了雪諾,對待雪諾如同幾齣,那麼她和一個平凡的母親沒什麼兩樣。她作為大家族的長女——出身好,她作為臨冬城公爵的夫人——地位好,她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接受雪諾這個私生子的。自然這裡面還有對艾德的愛情,在劇中沒有很確切的表現她和艾德的愛情,這作為隱藏的故事並不在正故事中表現。她不接受雪諾,從某些方面來說也是不原諒艾德的行為。雖然,這一點上艾德心理承受了很多不該承受的壓力。但是沒有哪一個人物是不痛苦的,每個人物都有一個痛苦的經歷,至少。
二、五個孩子的母親
凱特琳有五個子女,長子羅柏,長女珊莎,次子布蘭,次女艾莉亞,幼子瑞肯。除了幼子瑞肯在劇中的存在感比較低之外,其餘的四個子女都很不凡。長子羅柏雖然在血色婚禮中被殺,但是他生前也算得上是有名,被人稱為少狼主,北境之王,帶領軍隊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長女珊莎歷經重重磨難最終成為北境女王,次子布蘭成為了三眼烏鴉,最終又成為了國王,次女艾莉亞成為了最強的女刺客。從她的孩子的成就上來看,這是一個很成功的母親。劇中,還有哪一個母親有這樣的子女呢?
作為母親,凱特琳有一個十分清晰的目的和動機,就是想方設法的保護自己的孩子。她跟著羅柏南下,在羅柏遇到難處的時候,她親自出馬和藍禮談判和瓦德弗雷談判。觀眾看到凱特琳雖然是一個女人,但是她卻有著十分出色的社會活動的能力,但是這一切的背後所驅使她這樣做的並不是名利,而是想幫助自己的孩子。
即便她私自放了作為羅柏重要俘虜的詹姆,其實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她不止羅柏一個孩子。可惜羅柏並不理解自己的母親,他只為自己著想。如果羅柏聽從她的母親的建議,他不至於落得血色婚禮被殺。她的母親警告他不要相信席恩,他沒有聽,結果惡果很快顯現。凱特琳不是一般的女性。
我們可以和劇中其他同樣身為母親有著母親身份的人物做一下對比,那麼我們就看到凱特琳的作為母親的偉大。
萊莎,她的妹妹,剛才做了一個對比,那是作為妻子的一個對比,現在作為母親來對比一下。且不說她們孩子的優秀,雖然後來萊莎的兒子也繼承了谷地的爵位,成為了公爵。在養育孩子上,萊莎是不如凱特琳成功的。觀眾會看到,當萊莎的丈夫死掉了之後,她帶著她的兒子回到了谷地,回到了鷹巢城,她的兒子還在吃著她的奶。這一點,雖然有些鏡頭之噱的嫌疑,但是也看出來萊莎作為一個母親的不明智,對於孩子太過於寵溺。
另外一個母親形象——瑟曦。瑟曦同樣也是一個母親,她有三個女子,長子喬弗裡,次子託曼,長女彌賽菈。不過在結局上,她的三個孩子都死了。長子喬弗裡死於婚禮上的毒殺,次子託曼死於跳樓自殺,女兒死於毒殺。在動機上,凱特琳和瑟曦是不一樣的。凱特琳的動機就是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瑟曦不是這樣。瑟曦太愛自己的孩子,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做國王,所以在教育上,觀眾會看到瑟曦是如何將影響灌輸到喬弗裡那裡的,她太過於疼愛自己的孩子,以至於自己的孩子變成什麼樣,在她的眼中有著急,但是是不知道怎麼處理的。在喬弗裡死後,託曼成為國王,這個時候瑟曦對於自己的孩子,對於託曼不再是一種母親的愛,她想控制自己的兒子託曼。
自然,由於人物的動機不一樣,所以這兩個人物會表現出來不一樣的形象。凱特琳不是為自己的,是為自己的孩子的,瑟曦不一樣,瑟曦是為了自己的。
但同作為母親她們都愛自己的孩子,即便是瑟曦想控制託曼,但是不能代表她不愛託曼。同作為母親她們也有恨,只不過她們恨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瑟曦的恨是對維斯特洛大陸的恨,她恨的是那些害了她的孩子的人,所以她會瘋狂的報復,這種恨是一種變了程度的恨。凱特琳的恨不一樣,凱特琳的恨同樣也有對殺死自己兒子人的恨,不過她的這種恨更深的是一種對自己的恨,她沒能保護得了自己的孩子,這是其一,另一重的恨是一種絕望的恨。觀眾還會記得,在血色婚禮上,當凱特琳第一個發覺事情有些不對的時候,她發現了波頓,當形勢出現混亂的時候,凱特琳抓住了瓦德弗雷的一個女兒,殺了他的女兒,這是她作為母親對她的仇人的恨。當瓦德弗雷的兒子以割喉的方式殺了凱特琳的時候,觀眾看到凱特琳的表情那是一種絕望的恨。
比此恨綿綿無絕期更恨一層的恨是帶著絕望的恨。
凱特琳在劇中的形象也許不如瑟曦那般精彩,也許不如龍媽那樣的獨特,但是她也有她的精彩的形象。雖然瑟曦是一個權力女王,是一個強勢霸道的女人,和瑟曦相比凱特琳確實要弱一些,但是她卻有著瑟曦所比不了的優點。這才是作為女性角色的凱特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