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新人開荒基礎攻略

2020-12-16 好遊嗶嗶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上周五正式發售,B君身邊很多購買數字版的朋友已經在上周五率先上島,我自己的實體版也在周六順利收到。亞馬遜的統計數據顯示,開售僅兩天,動森已經成為了2020年實體版銷量最高的遊戲,超過了馬車8、荒野之息和FF7重製版。得益於NS主機在人群中打下的良好基礎,除了動森系列的粉絲,本作也吸引到了眾多第一次登島的萌新湧入。本期推送,B君為各位整理了一些這兩天看到的常見新手問題的解答,幫助諸位在島上順利定居~

【創建角色部分】

起名

遊戲劇情是在一家旅行社展開的,小浣熊櫃員會讓你填寫自己的(也就是你在遊戲中操控的角色)姓名(遊戲暱稱),第一次輸入的是你的暱稱,第二次輸入的是你為自己所在小島所起的島名,你可以設計一個類似地名一樣的島名。也有玩家設計了「把我推島」「新寶島」「布吉島」「秦皇島」之類的沙雕命名,總之隨你喜歡。要注意的是暱稱和島名目前都不支持修改,其他玩家可以通過島名搜到你的小島。

捏臉

常規步驟。這些外觀在後期是可以變更的,所以不用太慎重。

選擇小島

本作提供了4個初始小島也就是4張地圖供玩家選擇,這些地圖不是隨機生成的,所有的玩家的4個選項都完全一致,因此你不需要刷初始地圖也不能刷。4個小島只有地形的區別,不同的河流分布把島嶼切分成不同的形狀,不論你怎麼選擇都不會影響你上島後的體驗。只需要注意,玩家在第3天才能解鎖跳高杆工具,解鎖以後才能過河探索小島其他位置,在這之前都不能過河。

注意選擇移居的小島後,豆狸會問你「如果只能帶一件物品到無人島,你會選哪一件?」,這其實只是一段普通對話內容,豆狸給出的4個選項可以任選,與之後的遊戲內容是沒有關聯的。

【關於釣魚、捕蟲和化石】

動物森友會擁有相當豐富的收集要素,生物圖鑑中包含魚類圖鑑和昆蟲圖鑑,目前暫時沒有專門的化石圖鑑。在首次捕捉到新品種的魚類或昆蟲後,在圖鑑中可以查詢到該物種的活躍季節。

對於喜歡收集的島民來說,需要注意的是,動物森友會中的生物有各自特定的棲息地和活躍時間。比如鯉魚只在春夏和初秋季節活動,且因為它屬於淡水魚,因此只能在池塘中捕獲;烏賊是棲息於遠海深水中的生物,但是在每年春節會回遊到淺水區產卵——因此島民只能在春季的海邊垂釣,來捕獲這種生物。由於島上的時間和季節是跟現實同步的,所以我們現在是不能碰到一些活躍在冬季的物種的,因此我們沒有辦法馬上集齊所有圖鑑生物(這裡指的不包括修改機器時間之類的作弊手段)——但這也是動森的樂趣所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積累在小島上的生活經歷,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吧!

【關於工具製作】

可以製作的工具是隨著玩家的遊戲進度進步解鎖的,並且存在一定的隨機性。這些道具的開放不會設置任何阻礙,只需順其自然。B君這裡只列出一些tips,給萌新島民一點使用提示。

漂流瓶:每天上島時,可以多去海灘邊沿著海岸線走一圈,看看有沒有漂流瓶被衝上來,這些漂流瓶中可能有新道具的信息,打開瓶子後選擇「記住」,就能解鎖新工具或道具的製作配方。

鏟子:為了讓島民幫忙採集化石,博物學家貓頭鷹會給你鏟子和跳高杆的製作配方。對準有行星標記(類似這樣:*)的地面鏟下去,就能挖到化石。不過鏟子除了可以用來挖化石,還有別的用處。首先,對著挖過的坑再點一次「A」鍵,就可以把坑填平;你還可以用這個方法把一些小物件埋起來,拿著鏟子站在挖好的坑旁邊,選擇道具欄中的物品點擊「埋起來」就可以了。

你還可以用鏟子來挖花蛤,花蛤是製作魚飼料的材料。仔細看沙灘上經常有小洞往外射出水流,那其實是花蛤在用水管呼吸和排洩。對著有小洞的沙灘鏟下去,就能挖到花蛤。用花蛤製作的魚飼料可以撒在水面引來魚類,是釣魚愛好者必不可少的工具。

捕蟲網:除了用來捕蟲,它還能幫你抓住沙灘上的寄居蟹——1隻寄居蟹能在豆狸那兒賣1000玲錢!!!這麼多錢可以買很多其他道具了,就算不賣也可以當寵物養起來,還是有點觀賞性的。需要留意的是,寄居蟹的活動時間跟潮汐相關,在退潮時更加活躍。一般在每天日出時(6點左右)和日落時(7點左右)迎來潮位低位,中午和下午(12點到15點)是漲潮的時間。

彈弓:彈弓在前期不能製作,可以在豆狸的出售物品中買到。彈弓非常有用!可以用它打落天上飄過的氣球禮物,裡面有可能是玩具、衣服或者一些裝飾品,還可能有錢!B君就抽到過10000玲錢。注意下禮物掉落的位置,如果掉在河裡或者海上是不能打撈的,相當於miss了——可以通過留意氣球禮物在地上的投影,來預判它掉落後的位置,如果是在河面上就不要將其打落。

藥:搖晃大樹除了會掉下來樹枝,還有可能掉下馬蜂窩——鑽進帳篷和房子裡可以躲避馬蜂的攻擊,如果被蜇了就需要敷藥。在第一次被馬蜂蜇傷後,找島上的其他動物島民對話,他們會給你藥的製作配方(需要雜草,所以不要把雜草都拔光)。

建議島民們儘快在「Nook集裡遊」中兌換「實用工具手冊」,這樣就可以製作耐久度更高的鏟子、斧頭和魚竿等工具,減少重複勞作的時間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