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武昌積玉橋街融僑華府社區,幾位居民陪孩子在樓棟下的羽毛球場運動健身
19日,武昌友誼大道街頭,市民排隊測溫、掃碼進入一家大型商超購物
19日,武漢街頭,市民掃碼、測溫後騎單車出行
19日,武昌和平大道街頭,市民在一家生鮮超市裡選購蔬菜
4月18日起,武漢全城疫情風險等級評估整體進入低風險區。「低風險」不是「零風險」,隨著復工復產人員流動加大,疫情防控依然不能鬆懈。19日,長江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武漢幾個小區和樓宇,看看他們有哪些精準防控、科學防控新招數。
【餘華嶺佳園小區】
為車主配備可攜帶的「健康碼」
小區2000多臺私家車有序進出
19日上午,記者來到江岸區塔子湖街道餘華嶺佳園小區,車輛出口處,一輛私家車停下,車主出示提前掃好的健康碼,體溫測量正常,物業便放了行,整個過程不到30秒。
「社區提前印製了一批健康碼小程序的小卡片,面向小區車主發放。大家將小卡片隨身攜帶,出門時提前掃碼,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小區物業經理說。
據了解,餘華嶺佳園共有4000多戶、1萬多居民。以往,居民外出可通過6個人行通道、2個車行通道出行。疫情期間,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只開通兆瑞大道出入口。隨著人員相繼復工復產,人流車流的增加給小區常態化防控帶來很大壓力。
小區每天平均有2000多臺私家車進出,上下班高峰如何避免擁堵,確保車輛、人員有序出行?共建單位餘華嶺集團總經理劉洪學提議,嚴格劃定行人、車輛出行通道,且分別設定進口、出口,疏散高峰時期人流。加強值守人員力量,利用小喇叭每日不間斷宣傳。
記者看到,小區50米寬的出入口被擋板和花壇隔開,劃分為雙向通道,每一邊各一個行人、車輛通道。兩邊各有6名值守人員,值守人員由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居民志願者組成,大家各司其職,有序引導居民掃碼、測溫、登記等。同時,每天早上7時30分至晚上6時,小區喇叭在出入口滾動播放防疫知識,提醒居民有序進出。現場很少看到排長隊等候現象。
餘華嶺社區書記彭秀華介紹,隨著下沉幹部力量逐漸撤回,社區抽調了12名社區工作人員每天兩班倒,和小區物業人員一起開展24小時值守。同時,共建單位餘華嶺集團抽調部分人員,利用非上班時間在小區開展巡邏,引導居民有序出行。
【武昌府社區】
居民志願者主動參與管理
維護社區臨時菜場秩序
19日早上8時30分,洪山區武昌府社區居民鄧正偉,戴上口罩走出家門,協助社區臨時菜場的經營者們,將數百斤蔬菜和肉類,從貨車裡搬出,整齊放到菜場的空地裡。數分鐘前,社區志願者群裡彈出消息:「臨時菜場的菜到了,請大家來幫忙。」
3月17日,武昌府社區臨時菜場首次開業,36歲的鄧正偉作為居民志願者,第一時間去幫忙。他也是疫情期間該社區第一個響應號召、參與社區工作的居民志願者,曾為確診病例樓棟居民上門送物資、分發團購物品、參與社區門崗值守。
4月,復工復產後,鄧正偉返回單位工作,但並未退出社區居民志願者群,「周末休息時,也可以幫忙嘛,雖然現在疫情好轉,但防控不放鬆,社區肯定需要人手」。
復工後的幾個周末,鄧正偉仍舊參與志願服務。社區的臨時菜場,每周二、周四、周日營業。鄧正偉周日休息,看到志願者群裡有消息,都會第一時間來到菜場,幫大家搬運菜品,維護秩序。
19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臨時菜場裡,各類菜品整齊擺放了兩排,約10米長,其中有整箱生薑、大蒜苗等,還有生豬肉、滷肉供應。每種菜品旁均註明了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