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紀錄片《中國》,每個娃都能對中國歷史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2020-12-14 愛聊電影的斯嘉麗

文/斯嘉麗

斯嘉麗的第493篇影評,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三連,在影視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最初我對芒果臺做的紀錄片,是拒絕的。

芒果臺在我眼裡一直是大型流量製造現場。流水的綜藝,鐵打的芒果;流水的明星,鐵打的芒果;流水的熱搜,鐵打的芒果。這,才是芒果臺的正確打開方式。但是看完第一集記錄片《中國》,我知道我錯了。

這是一部乍一看,還以為是央視爸爸拍的紀錄片。因為眾所周知,天朝最終有文化的電視人,都在央視。《國家寶藏》了解一下?

要不,也應該是東方衛視製作的,畢竟《詩書畫》節目我帶著娃每期都看。

或者,是河北衛視做的?他們家可是做出《鄰家詩話》的啊,這個節目娃帶著我至少每期看了三遍。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開篇的畫面就告訴我,這絕不是大寶貝《雲中歌》裡的塑料花。

第一集,春秋。以老子和孔子的世紀相遇開場,以孔子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歷程為線索,走過一集。以旁白始,以旁白終,人物演出了旁白的意境萬千。

看完第一集,我特別慶幸自己叫了娃一起看。這簡直就是一部檢驗和學習孔子思想的最佳普及作品。

01 看故事,還親切地配個旁白解釋,娃的歷史課它可以包了。

旁白以孔子奔波的一生為線索,中間串聯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小故事。等於你看故事時,還有人幫你從旁講解,多麼省時省力的文史學習啊。

比如:

在講述孔子為什麼要復興周禮時,畫面是幾個彪形大漢攻擊一個小孩子,並往地上扔了一條魚,這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嗎?這個idea值得10086個贊。

再比如:

孔子其實是中國第一個開民辦學校的人,有教無類,收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看到這裡,娃暫停了,給我講述了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是顏回,最有錢的是子路,等各個弟子的故事。這是她自己在《中國童話》(36冊)裡看到的。感謝臺灣漢聲出版社。

再比如:

孔子周遊列國時的故事,我暫停了,跟娃講了有人想要砍樹害孔子,但孔子處之泰然不躲不避的故事。然後下一秒,我按了播放鍵,就出現了這個故事。我就喜歡這種跟家長想得一樣的歷史紀錄片。如果我們知道的,紀錄片裡都沒有,這個含金量就值得商榷了。

再比如:

當出現楚狂人接輿時,兩個娃都尖叫了。因為上個月我給她們講《世說新語》鄧艾口吃這個內容,就有說到這個典故: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於是我們就暫停,娃們就把接輿的臺詞念了一遍。這種他鄉遇故知的喜悅,讓我們連接輿是汪涵演的都沒發現。

02 旁白和畫面,是一對配合默契的解說老師

對於想要讓孩子們了解孔子,學習論語的家長來說,這部紀錄片實在太合適了。旁白雖然沒什麼語氣(這不是我的看法,是娃的看法。)但是正因為這種內斂感情的口述,讓人更容易被內裡的人物吸引和打動。如果人物還沒嗨,旁白自己就嗨起來了,這個故事誰做主?人物還有沒有一點自己的地位了?所以我覺得旁白的尺度很好,不逾矩。

但是,情緒內斂只是旁白的第一個優點,它還有另一個優點是點到即止。這是文案與畫面的相得益彰。因為畢竟只是紀錄片,不是要演出孔子和誰的相愛相殺一百集。讓大家明白這個思想巨人所走過的高山低谷,所流淌的大江大河即可。

比如:

孔子周遊列國時,總是在笑,有時還在歌。這是真實還原了。因為孔子本身就是很樂觀和喜歡唱歌的。是個豁達的智者,總能在置之死地時後生,又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所以在這些旁白出現時,畫面的狀態與旁白可以說是完美互補。

再比如:

在說到孔子堅守七日,終於等到了子貢拉來的楚昭王的援兵。畫面上是孔子和弟子開心地趟水過河,開始是用腿擊打出水花,接著就在那條小河裡一直走一直走。

娃就說:「為什麼走這麼久還沒到對岸?是不是這件事會有阻礙?」接著就聽到旁白說楚昭王逝世,孔子這次又失敗了。所以不要覺得畫面的深意孩子看不懂,他們懂的。

這就是旁白和故事的雙贏。大家各司其職地為一部紀錄片呈現客觀的視角。

總結:

這部紀錄片絕對能讓你和你的孩子,對孔子和他的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讓你不需要灌輸,也能讓孩子對孔子的故事印象深刻,張口就來。香港教育局發了一本建國70周年紀念品本子,每一頁的底下都有論語裡的一句話,我家兩個娃竟然喜歡得不得了。

偉大的思想,值得有趣的延續方式,對吧?

娃看完以後強烈要求改天看其他集。催更!

2020/12/12 於香港

相關焦點

  • 我和娃的大歷史觀,被這部國人製作的歷史紀錄片《中國》給...
    2、講述歷史的方式卻極簡,讓年輕人也能看得懂  講真,《中國》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真敢拍,一口氣要拍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還要拍得讓人愛看,難度真的是堪比」上青天「。  很多歷史紀錄片,從頭到尾看完一遍後,就感覺好像講了很多,卻又啥也沒能讓人記住。  對此,《中國》在拍攝時,就摒棄了對歷史信息無一遺漏地大量呈現的方式。
  • 中國十二生肖怎麼來的?
    中國十二生肖的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小朋友都知道我屬豬、我屬馬---。中國的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對應,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那這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是中國獨有的麼?
  • 李春生原創︳人生於寅與歷史軸心期的精神四性
    軸心期的影響延續至今,在此後歷史的每一次新飛躍時,人類都要回憶這一時期,從中獲得希望和力量。雅斯貝斯的軸心期理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作為歷史哲學它能為我們的「通古今之變」提供一種深度思考的坐標,只是今日之引述者對其的研究與討論卻上升不到「究天人之際」的高度,從而也就理解不了歷史的軸心期實乃人類天命「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之必然。
  • 這部紀錄片爆火!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教育光影
    《中國》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 四柱八字命理中寅卯木的象意詳解
    寅木寅木對應天幹的甲木,寅木為陽木,藏幹為甲木、丙火、戊土,陽支藏陽幹,寅中甲木是實質的形態,猶如一棵剛經過寒冬後大樹,擁有甲木的基本特性。例如:製造業企業家男命:甲寅 甲戌 庚戌 戊寅此命出生於公元1974年11月5日,農曆甲寅年九月廿二寅時,寒露後2天。大運於出生後1年0月0天後上運。每逢乙庚之年寒露後27天(尾數為5或0的年份11月5日左右)交脫大運。
  • 丁壬化木卯羊寅,丁火化氣五行旺,丁卯女命為什麼會離婚
    丁壬化木卯羊寅,無破提綱利祿新。官旺且宜身旺地,兔逢兌變虎愁坤。這段講的是寅月、卯月、未月的丁壬合木格。第一句:丁壬化木卯羊寅。講的是丁壬相合所逢的月令在寅卯未月。第二句:無破提綱利祿新。破就是破壞,包括衝破、克破。無破,就是沒有破壞,沒有金五行來破壞木五行之氣,這個是成格的主要條件。化氣成格,沒有破壞,主名主利。
  • 八字卯酉相衝是什麼意思,八字卯酉相衝怎麼化解
    諸多論點都不夠詳細,這裡謝詠老師在本篇就來和大家詳細探討一下;當然了,本篇謝詠老師主要是專門談八字卯酉相衝是什麼意思,以及地支卯酉相衝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如朋友們的八字裡面恰恰是有遇到「卯酉相衝」的格局組合的,可以做關注了解一下!(1)謝詠老師談,什麼是八字地支相衝?
  • 紀錄片《中國》即將開播,再現五千年中國歷史故事!
    一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一次對中國歷史的精神導讀。以全景影像,梳理歷史發展大脈絡;以文化自信,探尋中國精神的源流。讓每個中國人,更了解歷史,熱愛中國。12月7日,紀錄片《中國》向大家講解中國的故事。紀錄片《中國》基於大量的中國學、油畫審美,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中國》的第一季將講述春秋到盛唐的中國故事。
  • 在紀錄片《中國》裡,聆聽千年歷史迴響
    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打造的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和芒果TV。紀錄片以《中國》為名,承載的是主創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
  • [光明網]紀錄片《中國》開播:在偉大歷史中尋找中國自信的淵源
    在觀看體驗上,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認為這是一部有文化門檻、需要歷史儲備的作品,也是一部能讓人汲取能量的紀錄片,召喚大眾從歷史學習,把責任、使命放到實踐裡面去。在《中國》中,其中的人物已經成為歷史長河中的星辰,而在現實中國,他們可以是每一個人。
  • 詳論天幹乙庚爭合地支寅卯辰三會木局衝申金
    男命:一、日主乙木生在寅月為得令通根,坐卯木為祿,時辰上午7--9點辰時。乙木得地支的寅卯辰三會局,所以身旺。二、無論在判斷任何一個命局,我們都必須以日幹為太極,找出日幹的旺衰來。然後我們就可以正確取出日幹的喜用神。此命局日幹身旺喜財、官、傷為用。三、天幹乙庚出現月、日,日時爭合狀態。首先我們看乙庚能不能合化?此命局乙庚合化金是不可能的。因為月令是寅木。年支的申金與寅木構成寅申衝。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是他創辦的 紀錄片《中國》告訴你這些故事
    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中,就展現了孔子如何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紀錄片《中國》由《河西走廊》主創團隊耗費近5年時間打造而成,該片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而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提升民眾文化自信。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
  • 紀錄片《中國》開播即火,導演說:我是中國歷史門下走狗
    一部正兒八經地講述中國歷史的嚴肅紀錄片,竟選擇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你會懷著期待和好奇馬上追看,還是遲疑片刻,打算先看看各路評價再說?一向習慣只在芒果追綜藝和偶像劇的我,聽到這個消息也有點懵,但一查幕後製作班底,心頭疑慮便打消大半。
  • 中國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年少輝煌,晚年悽涼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以及書法大家,但是能被稱之為當時第一才子的可謂是少之又少,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在當時被稱之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號稱詩畫雙絕的唐伯虎,說起唐伯虎,我想下面的這首詩詞大家非常的熟悉: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 越南也有十二生肖,不過和中國有所不同,沒有兔子卻有貓
    在越南和中國一樣,每年結束後十二生肖就會重新進行新一輪的「排序」。那麼越南的十二生肖有什麼特點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越南的文化中,十二生肖的來源是來自於幹支歷。這個歷史起源於中國商朝。根據這些資料,十二生肖跟十二支幹有著密切的聯繫。
  • 引領年輕人走近歷史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今晚開播
    華聲在線12月7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今晚19時30分,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開播。《中國》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湖南衛視、北京伯璟聯合攝製。
  • 選墓安葬看易學五行是否有根據?
    經書有云:人死有氣,氣能感應,影響活人。這種感應是否有事實根據,古代人聚集氣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運行,所以把它叫做易學。易學的法則,得水最好,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小編為您講解選墓安葬看易學五行是否有根據。即使是盛大的氣運行還有它的餘氣止息。雖然零散但深氣也有聚集的地方,經書說:水流在土外。
  • 聽音樂賞鑑古今,從《春秋戰國》看紀錄片《中國》裡的歷史
    歷史在你的內心深處是什麼樣的?是歷史書上那一筆一划的白紙黑字,還是網絡上一段又一段的歷史影像故事?12月7日,向來以青春偶像出名的湖南衛視,播出了一部名為《中國》的特殊紀錄片,因此上了熱搜。大片的畫面質感、精緻走心的服化道和實景拍攝,讓這部紀錄片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球。紀錄片從春秋戰國講到新時代,追溯中國上古三代和中國神話,採用全景的方式,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通過生動逼真的影視向演繹,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歷史書籍呈現人前,讓更多人,再次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歷史。紀錄片首篇便從孔子的春秋時代開始講起。
  • ...他拍的紀錄片帶英國人了解中國|杜甫|紀錄片|伍德|中國|中華的...
    十年前,他到中國拍攝《中華的故事》,其間去上海參觀世博會,和現場觀眾交流,問他們最喜歡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結果令他吃驚,「每個人都回答唐朝,而且幾乎人人提到杜甫」。「杜甫在中國文化的地位如此重要,在西方卻鮮有人知,」他萌生了要為杜甫單獨製作一部紀錄片的想法。去年秋天,夢想終於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