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和維納斯,因為畫得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

2020-12-24 朗墨運轉一乾坤

從少年開始,對羅浮宮我已經嚮往了好幾十年。光在電腦上遊羅浮宮也已經是好些年前的事了,那個軟體真有意思,從羅浮宮的平面圖出發,可以自由進入每一間宮室,點哪面牆,那面牆上的油畫、雕塑就能調出來,比親自參觀還方便,可惜不帶中文說明。

以前我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了一個《羅浮宮館藏展》,可惜全是銅版畫,油畫只有一幅,就是那幅《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現在終於來到真正的羅浮宮了!

羅浮宮的展品比起凡爾賽宮,名氣要大得多,全是名畫名雕。羅浮宮展品共40餘萬件,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宮殿。據那些參觀過羅浮宮的畫家們說,真正要想看到所有展品,少則三天,多則一周,還不能看得很仔細,而我跟著旅行社,參觀的時間還不到兩個小時!這也叫「參觀羅浮宮」?!

我們並沒有從那個最著名的入口——玻璃金字塔——進入,因為那個入口已經人滿為患,不堪重負。我們走另一個入口,一下去就是地下室,據說是古代時巴黎的地下河道工程。

接著來到玻璃金字塔的下面,這是一個倒立的金字塔,從這裡往上看,感覺非常奇特。

玻璃金字塔是華人的光榮,因為它是美籍華人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作品,當時我就聽說了這一消息。據說羅浮宮因展品太多,開闢了地下展廳,需要重新設計入口,這一工程交給了聲名卓著的貝先生,待貝先生將玻璃金字塔建成後,法國一片譁然,認為典雅的羅浮宮與時髦的玻璃幕牆建築極不協調,但過了若干年後,法國人又漸漸認可了這一設計,認為它極富創造力和想像力,既象徵埃及古老金字塔文明,材料和結構上又體現了現代工業文明,而且能將室外光線充分地灑布於地下,堪稱二十世紀建築設計巔峰之作。

其中還有這樣一段小故事,玻璃金字塔建成後,法國人不幹,批評貝聿銘:你們美國人沒歷史沒文化,怎麼敢在我們法國羅浮宮胡整呢?貝先生回答:我有文化,因為我是中國人。法國人只好啞口無言,因為中國文明史是法國的好幾倍長。

在羅浮宮內,我們參觀的第一部分是雕塑,比如「雅典娜女神」,無頭的「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扭曲的「受傷的奴隸」,「半人馬神」等等自不必說,倒是有一尊「陰陽神」挺有意思,一位姑娘夢見了自己的情人,於是情人附在她的體內,結果她變成了有女人身子和男人生殖器官的怪物。

雕塑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維納斯了,這座雕塑我以前畫過,整整畫了一個星期才完工,熟得不能再熟了。回憶起來挺有趣,那時是七十年代末,剛剛開放,我們正在畫這尊石膏,進來一位青年,發現這半裸雕塑,吃了一驚,看看我,做出擠眉弄眼的表情。

其實,古希臘古羅馬雕塑中,維納斯(阿芙蒂得羅)的雕塑有好多個,我們常見的這尊發現於希臘的米洛斯(也叫「米洛」),所以叫做「米洛斯的維納斯」,以區別於其它維納斯雕像。據說,那是農民翻地時發現的,剛發現時並未斷臂,一手託著蘋果,另一手提著裙子。後來被一商人買走,不想運到海邊時又來了一幫海盜,爭鬥中維納斯雙臂失落,從此成了「斷臂維納斯」。後人不知想像出多少種復原方案,但安上去都不協調,沒辦法,只好把她叫做「殘缺美」了。如同中國的《紅樓夢》也叫做「殘缺美」的作品。

我站在維納斯原型面前,因為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只是不停地,轉著圈地拍照。

這時,有位同胞說了句大實話:「我看維納斯也沒什麼美嘛,腰那麼粗,簡直就是個男人!」

的確,拿現代審美標準來看,維納斯的「三圍」實在不像話,如果選美,第一輪就淘汰了。就這還得說是美神,愛神,天上人間最美的女子,雅典娜和朱諾倆女神綁一塊兒,也沒能比過維納斯,有那麼玄嗎?

但是放在古希臘又當別論,那時人們最崇尚的裸體美,肌肉美,主要指男子,比如古希臘奧運會上,全是好漢們在那兒亮肌肉,比塊兒,女子連看的權利都沒有。

如果我們把維納斯放在這些肌肉發達的男子雕塑中間,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種溫柔的女性美,但如果把林黛玉那種美人兒塑成雕像,也放在那裡,恐怕反倒成了怪物,似乎只要給英雄們一摟,那「楚腰」就得斷。壯碩美和病態美,實在無可比性。

文/閒雲若海

相關焦點

  • 大師也曾被誤解,貝聿銘的羅浮宮金字塔,被罵是沒有用的假鑽石
    十三位博物館館長都認可了貝聿銘的方案,便是今天鼎鼎大名的玻璃金字塔。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個方案一公布,似乎遭到了整個法國的反對:既毀了羅浮宮,又毀了金字塔。當方案提交給法國的歷史古蹟最高委員會時,當時的會場罵聲一片。很多人認為這個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顆假鑽石。
  • 羅浮宮博物館,3件鎮館之寶是啥?
    羅浮宮前標誌性建築,就是建築師貝津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羅浮宮博物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現在博物館收藏有藝術珍品40萬件以上。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和蘇州博物館新館等,都是貝聿銘留下的傑作。在貝聿銘的設計生涯中,博物館是一個核心關鍵詞。他認為「建築是藝術和歷史的融合」。成就巨大 作品遍布全球2002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應邀回到蘇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戰」——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他將自己晚年這一力作視作「最親愛的小女兒」。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在蘇州有這樣一個地方,遠遠望去宛若一幅中國的水墨畫,自然風光與人文園林在這裡巧妙融合,遊人置身其中,恍若於畫卷中遊舫。這個地方就是蘇州博物館,而賦予它靈魂的正是建築大師貝聿銘。從學術的象牙塔到實際建築領域,用成績打破質疑。
  • 奇趣美術館|羅浮宮一姐和羅浮宮老千
    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設計的羅浮宮 , 近年來也越來越會玩了 。2019年 , 為慶祝其標誌性玻璃金字塔落成30周年 , 羅浮宮攜手Airbnb跨界 「 夜宿 」 ,此舉堪稱史無前例 。法國藝術家Jean Rene也特別獻上1.7萬平方公尺的幻視藝術作品《大金字塔的秘密》。
  • 羅浮宮的維納斯與勝利女神
    當時就發誓一定要再去一次,買張周票,天天來觀賞。可惜這個願望短期內還無法實現。再翻老照片,羅浮宮三寶之《維納斯》雕像和《勝利女神》雕像,版主同樣拍得不清晰、不完美,留下許多遺憾。羅浮宮的鎮館之寶之一「維納斯」對於人們來說非常熟悉。她身高2.02米,創作於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不知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眾。
  • 中國刑偵專家復原"維納斯" 羅浮宮:已有定論(圖)
    「一次學術交流,讓我和維納斯雕像結緣,我因此四次前往羅浮宮。」昨日,趙成文說,經過實地勘察拍照,測量,他掌握了維納斯第一手資料。  「維納斯塑像下面應該有一個方形的基石,露出地面部分為1.2米左右,因為只有這樣的一個高度才與人們用手正常撫摸過的痕跡高度相吻合;維納斯像塑造的情景應是女神面向大海,眺望遠方。」趙成文說,這是基於雕像的傷痕推斷的。
  • 羅浮宮悼念貝聿銘:他賦予了羅浮宮一顆心和一個肺
    1989年3月3日,法國巴黎,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他設計建造的羅浮宮金字塔前留影。 視覺中國 圖法國羅浮宮當地時間17日悼念著名美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去世。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貝聿銘生前的最重要作品之一,今年剛好是建成30周年紀念,讓世人見證了該建築從引發爭議到成為傳奇的歷史。
  • 貝聿銘沒有搞砸的建築設計,華裔建築師和羅浮宮的碰撞
    貝聿銘作為華裔建築師,和法國巴黎地標性建築有怎樣的關聯呢?他的設計是怎樣徵服了法國乃至世界呢?上世紀80年代,歷史悠久的羅浮宮擴建改造,準備作為城市博物館對外開放。在來自世界各地眾多的設計提案中,貝聿銘的「鑽石」題材吸引了法國總理密特朗。他的靈感來源於古埃及金字塔,技術上採用玻璃建造技術。然而,他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考驗。
  • 法國巴黎,邂逅浪漫之都|巴黎|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蒙娜麗莎
    《巴黎和約》、《凡爾賽和約》等都在此籤訂,大熱電視劇《凡爾賽》也在此多次取景。整個凡爾賽宮內部,收藏著大量的油畫、雕塑和巨幅歷史畫,以其奢華和極具想像力的設計聞名,處處透露著不同於東方園林的法式之美與工匠之心,儼然一座巨大的文化宮殿,其中蘊含著太多太多的歷史與宗教文化。
  • 生如夏花,再也不迷路的羅浮宮
    看點:不要錯過熱裡科(Géricault)的《美杜莎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這幅畫作描繪了法國航海史上一個令人恐懼的時刻,那是在1816年,一艘法國護衛艦在塞內加爾海岸沉沒,船上150人只有10人生還,他們在沒有食物和水的情況下熬了兩周。畫中描繪的恰好是倖存者看到遠方前來營救他們的船隻那一刻。
  • 藝術學者程珺為我們娓娓道來羅浮宮的前世今生
    羅浮宮真正大變樣是因為弗朗索瓦一世,他在位於文藝復興時期,總是追求者高雅的品位,在他眼裡,之前的羅浮宮簡直不堪入目。他重新按照文藝復興的樣式建造了一座羅浮宮,也就是現在羅浮宮的一部分。文藝復興的樣式就是很工整、規矩,沒有什麼花邊。儘管日後的羅浮宮不斷擴建,但弗朗索瓦一世為它的風格定下了基本的調子。
  • 走進羅浮宮: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故事 反映一個時代
    盛夏,巴黎,塞納河右岸,陽光下的玻璃金字塔閃閃發光。這個由近800塊玻璃組成的金字塔是羅浮宮的入口,排著長長隊伍的人們從這裡進入明亮寬闊的接待大廳,去往德農館、黎塞留館或敘利館,徜徉在世界藝術文化中,與過往文明對話,感受愉悅充盈的審美體驗。在這裡,人類的文明被高度濃縮,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故事,都反映一個時代。
  • 看懂羅浮宮
    站在玻璃金字塔前面,你首先會強烈地意識到兩點:第一,這是一個權力的視覺符號;第二,它是一個現代主義的藝術品。羅浮宮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博物館,其入口是一個藝術品。三十年前,因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大羅浮宮計劃」,這個玻璃金字塔才得以建成。初建成時,這座70英尺高的玻璃金字塔曾令傳統主義者深感驚駭,甚至大加批判,認為徹底毀掉了羅浮宮的古典之美。
  • 法國國慶來臨之際,從羅浮宮與館藏珍品中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
    羅浮宮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大型博物館之一,其聲名遠播,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國遊客慕名前往參觀,宏偉的皇室宮殿建築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完美結合的標誌性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羅浮宮不僅僅擁有蒙娜麗莎、維納斯和勝利女神這些著名的藏品,它宏偉的建築群也曾經是王室的宮殿、王權的中心、巴黎城市發展的起源地。
  • 躺著逛羅浮宮?盤點世界5大可以雲遊的博物館!
    羅浮宮著名的玻璃金字塔羅浮宮坐落於塞納河畔的城堡裡,舉世聞名。它常年盤踞「遊客最想去的博物館館」榜單前排,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遊客烏央烏央湧入羅浮宮大廳,來觀摩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還有那些你一眼就能認出的著名藝術品和畫作。今年時間特殊,羅浮宮也推出了在線逛展服務,以饗藝術愛好者那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 三萬歐元可"包場"夜遊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藏品豐富,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缺點是遊客太多,令觀展體驗打折扣。法國一家旅行社因此推出定製行程,消費者花3萬歐元(約合23.25萬元人民幣)即可在規定時間內「包場」羅浮宮,還可邀約至多3名同伴在夜色中探索這一藝術寶藏。
  • 貝聿銘畢生一戰:打造法蘭西「金字塔」,徵服總統密特朗、席哈克
    ,能夠和被歲月磨損得黯淡無光的舊宮殿渾然一體。而通體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為館內提供寶貴的光線,也能夠反射周圍的老建築,讓它們互相呼應。而且,這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不僅不會顯得突兀,反而可以襯託羅浮宮的莊重與威嚴,它還能夠跟凱旋門和協和廣場的方尖碑連成一體,為巴黎的中軸線錦上添花。另外,金字塔形可在視線上儘可能不影響主體建築。
  • 法國巴黎羅浮宮旅遊景點攻略指南
    羅浮宮概述  羅浮宮(Louvre Museum)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賽納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臟,始建於1204年,歷經7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佔地約198公頃,長680米,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