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日,一條上千人請願的日本新聞竄上了微博熱搜:
據日媒,日本網友要求朝日電視臺和《哆啦A夢》製作公司刪除大雄誤入靜香浴室的場景,原因是該場景容易助長偷窺女性洗澡的行為,會在現實生活中給女性心理蒙上陰影,同時還可能給孩子錯誤的引導。
目前,這項請願活動經得到了近千人的支持。
此熱點一出,下面網友議論紛紛,一部分表示支持,另一部分則表示不是特別理解,覺得網友們小題大做了。
我不是一個特別想引起「民憤」的人,尤其不喜歡麻煩,但在這件事的看法上,我可能要站在部分網友的對立面了。
對於支持刪除動畫場景,覺得會帶壞孩子的網友,我表示理解,確實,誤入異性浴室,不管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如果引導不當,都可能會有一定的誤解。
可以理解,但本質問題卻並非出在動畫上。
02
最近在讀笑來先生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一書,書中提及與這件事類似的,中國發生的,家長們提議禁播《虹貓藍兔七俠傳》這一動畫片,認為動畫中涉及到了血腥畫面,不適合孩子看。
對此,笑來先生在書中說:
「有一次我看到新聞,說某些家長認為《虹貓藍兔七俠傳》過於暴力血腥而在網上發帖,最終導致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於2007年2月26日停播。
我的看法是,這些家長的想法和做法固然可以理解,但是,這麼做有用麼?把孩子放在玻璃罩裡面就肯定沒問題了麼?
那美國電視裡整天放《越獄》、《黑道家族》、 《大愛》,美國就亂了麼?孩子們就都被汙染了麼?孩子們就沒有健康成長了麼?
為什麼就那麼害怕孩子們了解世界的真相呢?
無論怎麼掩蓋,早晚有一天他們會知 道的。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更慘——因為他們最終獲得的只有扭曲的真相。」
非常贊同笑來先生的看法,有一些動畫是針對於孩子世界的,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世界,如果非要這樣,那目前所有的動畫基本都不適合小朋友去看。
《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等會顛覆孩子認知;《百變小櫻魔術卡》會讓孩子不相信真實世界,甚至會教唆孩子早戀;賽車競技類的動畫片會激發孩子不太好的鬥志……
你看,有哪個適合孩子看呢?
03
知乎上有這樣一段回答:
在教育孩子上,並非任何一個動畫都是不好的,不適合的,我們注意的關鍵並不在於像鑑定師一樣,發現一個環節不合適就去舉報,必須刪掉這個環節。
就算刪掉、禁止所有動畫,就一定能保證孩子出來所有理念思想都是對的嗎?
反而是發現了這個不合適的環節是否更有教育意義,就像這個網友說的,你只看到了誤入浴室,怎麼沒看到後面的道歉呢?
為什麼會出現道歉呢?不正是意識到做錯了所以才道歉的嗎?你看,這個環節不正是一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觀念的過程嗎?
另一個方面,若非看了網友的評論和分析,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看過的動畫背後有這麼多隱藏的含義?
是成人世界想的太複雜,想的太多了,還是一個看動畫片的小朋友需要懂得這麼多呢?
有時候,孩子倒沒覺得什麼,反而家長一副危險至極的深挖,倒是間接「幫助」孩子懂了很多,這裡不得不提及孩子對於家長行為的模仿心理。
不禁唏噓感嘆。
以上僅是個人對於該類事件背後的看法,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