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大學生高水平女子組比賽中,因球員違反了規定的「不準染髮、燙髮」要求——有球員因頭髮不是烏黑色被禁止出場,最終,雙方只能湊出7名頭髮為烏黑的球員比賽,且球隊還緊急購買了黑色染髮膏。
可是,集美大學在7人恢復比賽後,仍以「福州大學一名場上隊員頭髮不夠黑」提出申訴,於是,裁判組核實後勒令球員出場——最終,福州大學因不足7人比賽被強制判負。
原來,福建省教育廳對大學足球校園聯賽球員統一規定:「球員不得燙髮,染髮以及紋身,部分球員發色不是烏黑色也被禁止出場」。
此事也引發了韓國媒體的評論:「荒誕搞笑的中國足球」。這篇韓國媒體的文章還引用中國網友的評論稱:「中國足球,論搞笑一馬當先」。
韓國媒體還稱:「這就像在開玩笑,但這就是中國足球。或者說在搞笑這一方面,中國足球從來都超越其他國家」。
不過,對於球員道德形象上的純潔性限制,在中國足壇可不是首次,像此前的男子足球國家隊,就要求球員不得文身上場,於是,不少國腳只好用膠布纏住文身比賽——當然,這在世界足壇也是極為罕見的規定了。
要求球員不能文身,這顯然是對運動員道德形象上的要求,這本身或本是一種積極的信號,這與我們的國家、社會的道德建設要求,有著一致性。
但是,如果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像女性染髮已成為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且被認為是無關道德的形象美化時,可我們的女足比賽中,卻仍將其視作「非道德形象」對待,顯然就有點過猶不及,甚至是與現實生活背道而馳了。
制定規則,當然要有合理性——比如,大學生中如果沒有規定女生不能染髮,必須頭髮烏黑色,那麼,大學生女足比賽中,才能有如此統一要求,否則,就是過猶不太,甚至是不合理的「道德純潔性之要求」了。
社會的多樣性,其實才是一個時代道德追求的目標之一,而非是萬事萬物都要整齊一律,不能有個性特點;且我們不要讓這種所謂的道德純潔性,成了禁錮人們的思想的障礙!
畢竟,足球的歸足球,頭髮的歸頭髮,何必讓足球過度成了道德標準的載體,讓踢足球這樣的娛樂活動,都顯得那麼的沉重,更成了世人的一個笑話呢?【原創作者: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