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2009年推出「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之後,全球超算TOP500幾乎就是咱們和美國輪流坐莊,導致日本超算就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視野。而此次日本耗資10億美元研發的「富嶽」一舉拿下全球第一(運算速度達到41.55億億次,是第二名美國「頂點」的2.8倍),開啟了超算領域「三國爭霸」的新格局。
我國雖然在超算排名上暫時落後於日本和美國,但在超算數量上,依然以226臺的佳績第六次蟬聯全球第一,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國已成為「超算強國」。
首先,我國的超算數量雖然常年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從整體的算力來看和美日兩國差不多,而他們的超算數量分別只有114臺和30臺。這充分說明我國除了「天河」和「神威太湖之光」外,其它超算性能要差上不少,發展不夠均衡,後續應該更注重超算的質量而非數量。
其次,這226臺超算中除了「神威太湖之光」等少數超算採用的是國產處理器外,其它都是採用的國外的先進晶片。可以說我國超算數量雖多,但國產化率還很低,依然有不小被西方國家「卡脖子」的風險。想成為真正的超算強國,咱們還是要繼續堅持自主研發。
最後,經典計算機正面臨著量子計算的巨大挑戰,這些傳統超算建立的算力優勢,在量子計算機面前很可能頃刻間就化為烏有。
目前全球的頂級機構和企業都在全力研製高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在前不久美國科技巨頭霍尼韋爾就對外宣布已研發出世界上最快量子計算機,並承諾在未來五年內,每年算力都會提高10倍。可以說量子計算將會是一場顛覆性革命,這對我國打破歐美技術封鎖來說也是絕佳的機會。
雖然關於我國量子計算機正式推出還沒有十分確切的消息,但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中科大就會發布50量子比特的國產量子計算機。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並沒有落後,而且在量子通信方面我國還走在世界的前列(已實現千公裡級的量子密鑰分發)。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傳統超算就不重要了,畢竟量子計算真正落地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不管是在現有技術上進行追趕,還是在新技術上開拓創新,咱們都不能鬆懈,只要堅持自主研發,中國必將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