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句話,就不由地讓人想到雍正。這句話出自於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的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中的經典詩句。原意是:再威猛的老虎,也有細細地嗅薔薇的時候,再遠大的雄心也會有細膩的一面。
猛虎與薔薇,就像一個人的陽剛與陰柔。如果缺少了薔薇,就會變得莽撞而激進,如果缺少了猛虎又會變得懦弱,缺少生氣。就像是人的兩面,缺一不可,相互調解。
歷史上對雍正的評價有貶有褒,在這裡不做一一贅述。單從性格去看,雍正的性格裡就有著猛虎與薔薇。
性格之一:韜光養晦
康熙四十七年間,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這時許多皇子蠢蠢欲動,只有雍正非常清楚這其後的利弊,即便再有猛虎之心,也不表示真正意圖,與各兄弟保持和睦,也不表現出對太子位的覬覦。甚至做農耕圖,希望成為一名淡薄名利的歸隱山林的平凡之人。正是他的韜光隱晦的隱忍,才沒有成為急功近利的犧牲者。最終成功贏得康熙信任,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
此為薔薇。
性格之二:睚眥必報
在雍正上位之前,曾經因奪嫡之爭與兄弟們結下過的恩怨,在雍正登基之後,將奪嫡之爭的兄弟們都紛紛圈禁起來,連自己的同母弟弟十四阿哥和其兒子也圈禁起來。
此為猛虎。
古羅馬神話故事中「母狼乳嬰」的故事,狼在人們眼中是一隻兇殘的動物,可在某個時刻,卻能表現出仁慈高貴的一面,救活兩個孩子,也表現出人性的複雜性,既有陰柔一面也有殘忍兇暴一面。
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有三個主要的元素: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追逐著快樂的原則,自我追逐著現實的原則,超我追逐著道德的原則。
一個對妻子有根生蒂固怨恨之情的丈夫,因當年妻子的離家出走而間接導致至親長輩的離世,將這份怨恨埋藏在心底。一旦家庭裡出現和睦歡樂的氣氛,或者與妻子表現出感情濃厚的一刻,丈夫的內心會出現:「我怎麼配在此時笑?」的心理狀態。在追逐本我快樂的同時,又不時出現超我的禁錮。
就像猛虎與薔薇,即想要有細嗅薔薇的細膩與柔軟,又會表現出猛虎般的決絕。
當這三個我鬥爭過於激烈時,矛盾無法調和時,就會產生焦慮的情緒,用自我防禦機制去保護自己。
自我對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全然潛意識的自我防禦功能,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緊張,罪惡感。而有意無意地使用那些心理上的調整。
人性中必然會出現猛虎與薔薇,既有陰柔又有陽剛,人不會只存在一個面,而是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事件時,不同的人物時,會激化出人性中不同的一面。
就像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那一幕,小女主角Mathilda為了躲避殺手的圍剿,敲開男主角的門時,當門打開的那一剎那,整個世界都亮了起來。
這股亮光又像是給予男主角一道光芒,身為殺手的男主角,因悲慘戀愛經歷對人性失去了希望而成為了殺手,然而小女孩的出現,也同樣撕開了殺手「玫瑰」般柔軟的一面。這道人性的光芒同樣感化著彼此。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評語,這個人可惡至極,這個人善良至極,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它的追溯的根源,行為可能因當時當態,人物的不同,事件的不同,個人情緒的不同,想法的不同,而又有不同的結局。人性不會只停留在一個面上,更多的是兩面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