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真的可以變得很大很大……可到底有多大呢?
科學家們給出了推論:從它們的質量模型判別,可以超過太陽的一萬億倍!但這也是科學推論而已,人類迄今為止,所「觀測」到的、已知的最大黑洞僅是太陽質量1000億倍的那種而已,這個理論值足足比它大上10倍。
所以,也有人懷疑:這些怪物,真的會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存在我們的宇宙當中麼?若他們真的存在,會為我們揭開哪些未知的真相與宇宙奧妙呢?
每每想到這個主題,無數的天文愛好者內心澎湃不已,渴望探尋黑洞的那一頭,到底潛藏著怎麼樣的科學故事。
若你跳進了黑洞,並且無比幸運地,在能量撕裂中殘存了下來,你會通向哪裡?
這個幾乎無解的世界難題,又一次擺在人們面前!而作為杜倫大學皇家學會研究員的理察 瑪斯Richard Massey教授給出自己的獨家理解:一旦真有人穿過它,那幾乎沒有任何回來的可能了,並且我更懷疑的事實就是,任何掉進去的人,會如何躲避過那無比巨大的引力撕裂?它會把你揉渣,壓縮還原為最原始的宇宙粒子!
這個回答,或許讓人們很沮喪、無奈與悲觀!但這本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大家從愛因斯坦偉大理論:廣義相對論,其實早就知道這個結果。黑洞,本來是因為大質量的恆星走向死亡後,所留下一個無比密緻而質量又極其大的奇點或核心,哪怕它的質量僅有我們太陽的3倍,無比強大的引力場,會讓一切瞬間消失。
人們迄今沒想到有啥可以躲避、逃脫得了這樣的強勁引力場,哪怕是光也不行!世間萬物,在它面前僅有一個結局——在奇點處被壓碎!
但這可怕的結局,絲毫不妨礙,科學家們對它的樂觀暢想。而蟲洞的理論也就應運而生,甚至有人猜測,它會是通往另一個宇宙唯一的通路。
從1935年,愛因斯坦與納森教授,一起創立了時空的橋梁理論之後,到了上世紀的80年代,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第一次大膽地假設:一個物體穿越它們的可能!也是這樣一個偏向科幻的討論,激勵著無數物理人走進這個神聖的科學領域,而好萊塢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的製作團隊,也一再虛心地向他徵詢專業理論建議。
這個物理學家,在自己所寫的《星際穿越的科學》(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一書卻如此感慨:
在我們的宇宙中,沒有任何物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成蟲洞。
後來,他也不得不承認:穿越,這些理論上的時光隧道,很可能只是科幻小說裡才存在的場景,因為即便如今,也沒確鑿的證據表明黑洞真就可穿越。
既然黑洞不可以,那白洞呢?科學界永遠不缺大膽的想像力,白洞理論是俄羅斯宇宙學家伊戈爾 · 諾維科夫在1964年提出的假設。與黑洞相反,白洞允許光和物質離開,卻不允許光和物質靠近。若把兩者想像聯繫在一起,就成了一套完美的假設理論了!
如2014年,物理學家卡洛 · 羅維利發表在權威雜誌《物理評論 d 》(Physical Review d)的研究論文所稱:在有限時空之外,存在一種經典的度量標準來滿足愛因斯坦方程,在這個區域中,物質坍縮成黑洞,然後從一個白洞中出現。
在這裡,所有被黑洞吞噬的物質,都可能被噴出!在他的理論中,白洞的出現,正是因為黑洞的死亡!黑洞面臨這個死亡的時間節點,不僅不會吸收物質,還會停止坍塌,進行一次量子反彈,拋射出所有物質。
而這個理論,也引用了霍金在1976年那時候對黑洞的描述:黑洞,也會發射出粒子和輻射、甚至是熱能的可能性,這些輻射會導致黑洞失去能量、收縮並消失。在霍金的理論中,黑洞不會永遠存在。
但不管哪個理論與知識,關於黑洞或白洞,對於時空穿梭,人們依然有無比的熱情與期待!只不過,在拋棄所有科學顧慮後,提出一個非常哲學的問題:
假如,真存在這麼一個可讓你穿過的一個黑洞,你會希望它抵達哪裡?
過去、未來還是已經消散的某段無比珍貴的記憶裡!你我終究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哪怕是龐大無比的黑洞,似乎也躲避不了這樣的結局!所以,學會珍惜眼前的一切,或許比期待這樣的黑洞出現更值得珍視,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