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動畫學術趴
「即使年過半百,他依舊有著熠熠生輝的少女心。如詩人一般歌頌著影像的魅力,這份浪漫與詩意便是淺香守生的堅持。」
隨著四月新番的到來,時隔6年再度回歸的《花牌情緣3》也落下了帷幕。即使動畫過去了這麼多年才推出續作,該作卻依然有著極高的人氣。
細緻而精彩的歌牌比賽、角色之間青澀而朦朧的情緣,就像一位多年重逢的老朋友,讓粉絲感到十分的懷念與親切。很多人紛紛大呼「又要等多少年才能看到第四季。」
歌牌本身就是一項小眾而複雜的日本本土競技,要把這項競技運動真實地還原出來,並做得生動有趣,其難度可想而知。而雖然有著這樣特殊的題材,《花牌情緣》系列動畫的評分卻一直保持了相當高的水準,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有些訝異。
事實上,在《花牌情緣》動畫交出如此優質的答卷背後,離不開一位居功至偉的人物。他就是該系列動畫的導演淺香守生。
淺香守生是何許人也?
一些讀者可能會對這個名字略有耳聞——倘若我們回顧他的導演履歷,《魔卡少女櫻》《NANA》《俺物語》《人形電腦天使心》《青之文學 人間失格篇》……屏幕前的讀者或許會默默感嘆,他竟執導過這麼多耳熟能詳的作品。
《魔卡少女櫻》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因為淺香導演執導過很多少女漫改動畫,再加上他聽起來顯得較為女性化的姓名,不少人也一度誤會了他的性別。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位用獨特的影像魅力,描繪少女的纖細與含蓄的動畫導演。
少女的心路,淺香守生的旅途
淺香守生1967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其少年時代正逢御宅文化的黃金時代,在這種環境薰陶下,長大的他便喜歡上了動畫。他大學考入了大阪一所設計專業的專科學校,隨後便進入了動畫公司Madhouse。
剛進入Madhouse期間,淺香守生還只是在幹助手之類的活,在動畫《火之鳥 大和篇》的製作過程中,導演平田敏夫(《恐怖寵物店》)對最後演出部分的執著,讓其感到深深的敬佩。
平田敏夫
淺香守生此後又以平田敏夫助手的身份,參與了他的多部作品。隨著不懈的努力與學習,1989年淺香守生首次在《森林大帝》擔任了演出(即動畫的單集導演),隨後便在《以柔克剛》中正式以演出家身份出道。
當時的Madhouse是個演出巨匠輩出的公司,社內一直有培養年輕演出家的企劃,於是在1993年的漫改動畫《pops》裡淺香守生被提拔為導演,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
少女心,是淺香守生導演生涯的起點,同時也是貫穿其導演生涯的核心要素。即使淺香守生並非只會拍以女孩子為主視角的動畫,但其細膩的少女情懷描繪,確實是淺香守生作品中非常明顯的標籤之一。
《pops》是改編自育江陵原著的同名漫畫,講述的是男主人公三島嶽志與女主人公藥子、梢子三人間三角戀關係的糾葛。企劃定下來的,是把原作數卷內容改編成31分鐘的ova,所以如何進行內容大幅度的取捨是一個難題。
在該作的改編當中,淺香守生有意識地通過藥子大量的內心旁白,去呈現女孩子細膩的內心思緒,同時通過四季不停更替的背景,去襯託角色心中的情感。
《pops》裡的三角戀胃疼場景,四季變化與女主人公的大量內心獨白,都很好的契合情節所應有的情緒起伏
其實在執導《pops》時,淺香守生在很多方面還是相當稚嫩的,況且還要把原作大刀闊斧地進行刪減。因此不管是淺香守生還是育江綾,都對這部ova有些許意猶未盡。
而不久之後,誰都不曾想到,淺香守生與漫畫組合Clamp的相遇,成為了他人生的另一個重大轉折。
1994年,Madhouse曾為Clamp製作了一部6分鐘左右的短篇動畫《Clamp in Wonderland》,隨後在Clamp的主題活動上作為特典影像播放。當時,該片就是交由淺香守生執導的。
這部短篇動畫主要是將1994年前Clamp的多部作品串聯起來,拍成一個大雜燴MV。在主題活動那天,淺香守生遇見了Clamp的核心成員大川七瀨。大川七瀨讓淺香觀看Clamp所創作的漫畫,他就一口氣看了一整箱的漫畫,然後便被《魔卡少女櫻》吸引了。
後來Madhouse接到了《魔卡少女櫻》的動畫企劃,淺香守生因為上述的因緣際會,也自然而然地被提拔到監督的職位。1998年,這部名垂青史的傳奇動畫誕生了。
《魔卡少女櫻》的人氣以及質量相信完全無需筆者多言。它是許多動畫愛好者的童年回憶,女主角木之本櫻有著「童年女神」「初代萌王」「B萌新王」等諸多稱號,在中國與日本的動畫觀眾心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
淺香守生對於《魔卡少女櫻》動畫巨大的成功而言,是功不可沒的。動畫相對於原作漫畫進行了較大的改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其說是改編,不如說是在他與Clamp的協商合作之下,誕生了一部嶄新的《魔卡少女櫻》。
淺香守生改編的思路之一,就是讓整個作品有一種「女孩子的日常故事」的基調。相對於敘事節奏較快的原作,動畫的故事則更加細水流長。大量細膩的日常豐滿了小櫻與其身邊角色的形象,配合上淺香守生各類獨特的演出手法,放大了《魔卡少女櫻》裡所有角色之間關係的情感魅力。
相對於漫畫只出場19張庫洛牌,動畫則出場50多張,並且擁有不少原創回。比如第16集《小櫻與回憶的彩虹》,就是通過小櫻在曾外祖父的別墅裡的相遇,引出了一些關於小櫻媽媽的故事。這集原創回填補了漫畫裡對小櫻爸爸媽媽過往的描繪的缺失,淡淡的氛圍與多代人之間的回憶打動了許多觀眾。
小櫻通過庫洛牌所間接製造出的彩虹,讓曾外祖父回憶起自己的孫女(小櫻的媽媽)也曾與他一起看過彩虹,這份跨越世代的巧合瀰漫著淡淡的憂傷
這或許便是淺香守生心中青澀而甜蜜的少女心路,洋溢而出的少女感徵服了所有屏幕前的觀眾。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在此之後對《人形電腦天使心》《花牌情緣》的改編也是如此。
《人形電腦天使心》
可是,女孩子的故事並非永遠局限於青春期的視野,在改編《NANA》和《神槍少女》第一季時,淺香守生則深入地挖掘了女孩子更為成人化和複雜的一面,展現了她們獨立而柔弱的心靈。
矢澤愛所創作的少女漫畫《NANA》當年以充滿著背叛、肉慾、利益等要素的劇情,演繹了兩位都市女生複雜的人生。淺香在改編時候則更多地去考慮了面對巨大壓力時,兩位女主人公的無助與選擇,展現了獨立女性的多面化情緒。
相田裕原作的《神槍少女》則又是完全不同的一面:故事以年幼的少女作殺手為主線展開的故事,融入了槍械,人體改造,戰爭,陰謀等多種要素,有著一個偏向陰暗的世界觀。動畫裡通過大量義大利元素以及日常裡少女們的想法和行為,放大了花季少女與殺戮之間的矛盾感。
《神槍少女》
我們無法得知淺香守生看待少女時,到底有著多少種視角,但他仿佛能窺視到擁有不同經歷的少女們的內心。
或成熟,或稚嫩,或青澀,淺香守生的導演旅途,就像是一直收集著不同少女的心路歷程,在將其賦予精緻的影像後,最終擺在了觀眾的面前。
物盡其用的調度,淺香守生的影像詩情
對於淺香守生來說,除了作為導演把控作品全局,其作為分鏡與演出的功力,也是他非常為之自豪的一面。甚至可以說,如上文所述,在當年以培養演出家人才聞名的Madhouse中,這才是淺香守生的原點。在社內巨匠川尻善昭和平田敏夫等人的影響下,淺香守生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並向觀眾傳達著各式各樣的,屬於影像的表現力。
很多人不太明白「演出」這一職位在日本動畫製作過程中的職能,但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用太多的術語去描述它。用動畫導演石冢敦子(《no game no life》《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的話來說「演出家就是必須製作出讓人感到動畫有趣的專家」。把故事從構想與文字轉換成畫面的信息與表現,這便是演出家需要做的事情。
石冢敦子
中村亮介(《魍魎之匣》《灰與幻想的格林姆加爾》導演)曾評價淺香守生是「影像的詩人」。他曾這樣談道:「(淺香守生)會在一卡非常長的鏡頭後面,像標點符號一樣插入一個小小的段落,使得影像產生獨特的抑揚和緩急。而這最終落實成一種靜謐的快感,或許就可稱之為詩情。」
物盡其用,森羅萬象皆可調度,最終將各種元素融匯於音樂般的詩情,便是淺香守生在影像表現中呈現的魅力。接下來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以淺香擔任分鏡的《花牌情緣2》第一集的段落為例,故事講到了邁入新一年學期,千早等人的歌牌部也要招收新部員。這段戲安排在了歌牌社的部室裡,千早等人一直等待著新生的到來。為了表達從等待新生到看到新生的心境變化,淺香先是通過較為較慢的鏡頭切換配以角色內心獨白與環境烘託,去表現千早在等待過程中的愜意,觀眾會感受到角色慵懶而又懷有小小期待的舒適感。
在這段慢鏡頭之後,緊接著通過敲門聲響起為轉折點。千早知道了新生來了,鏡頭切換的節奏立刻變得非常急促。大幅度的動作和頻繁的鏡頭切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千早按奈不住的興奮。
這段鏡頭處理表現出了明顯的抑揚頓挫,節奏由緩到急,角色的情緒也從期待變成了興奮。通過節奏的控制表現出如詩歌般的平仄,這也正是中村亮介所言的「詩情」。
再以《魔卡少女櫻》70集為例,當故事講述到小櫻內心開始思考對小狼的感情而感到迷茫的時候,知世打電話告知小櫻,小狼要搭飛機離開了。這時候小櫻從失神般的走進房間,到流下眼淚發現新的小櫻卡,到最後去機場尋找小狼,整段戲的由緩到急,鏡頭切換越來越快,從而把小櫻做出決定後堅決的心情呈現給了觀眾。
除了對於鏡頭的抑揚與緩急的駕馭,淺香守生對於空間同樣有著非常敏銳的感覺,他很喜歡通過控制空間的大小與拍攝空間的機位,去進行一些室內的演出。
以《魔卡少女櫻》第1集為例。小櫻在聽到地下室有響聲、想去窺探一二的時候,淺香為了營造出地下室有神秘聲音的恐怖緊張感,設計了許多窺視的鏡頭。他通過物件對空間進行大量遮擋,然後再放置角色,以此來擠壓可視空間的大小,並形成一種神秘的窺視感。
與此同時,通過低鏡位減少空間的可視範圍也是淺香守生常用的技巧。淺香認為低鏡位會讓人感到緊張,這在《魔卡少女櫻》動畫中多有出現。
淺香也非常喜歡通過陰影遮罩來擠壓空間,這是從川尻善昭處繼承過來的技法。川尻善昭覺得用遮罩可以表達出攝影機與被攝體之間的空氣感與距離感。
在1995年永丘昭典執導的《安妮日記》中,如下部分的分鏡由淺香負責。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淺香對擠壓空間的鐘情。安妮一家為了躲避戰爭逃進了隱秘的住所。為了表現出在住所裡封閉、喘不過氣的感覺,淺香刻意把拍攝室內情況的機位拉近,減少空間的可視程度。他只採用廣角鏡頭去拍攝房子的全景,儘可能地讓觀眾感覺到空間的狹窄。
除去對空間的調度之外,空間內的物體以及周邊環境,包括光影,場景,人物,物體,都能成為淺香守生的「工具」——物盡其用的方式是淺香守生十分典型的特色。
《魔卡少女櫻》的第70集就很好地體現了淺香寄情於物的手法。這一集作為結局,花了整整一集來呈現小櫻內心對於小狼的感情的思考,直到最後小櫻才發現自己心中所萌生的戀愛感情。
淺香認為,小櫻剛剛才確定了自己對小狼的戀情,所以還沒大膽到能去告白的地步,如果直接把「我喜歡你」說出口會有些輕薄。於是最後部分出現了熊玩偶,通過小櫻對小狼說:「能把熊玩偶給我嗎」來含蓄的表達少女內心萌生的羞澀戀情。
小熊的存在貫穿了小櫻與小狼心中多年的情感,非常含蓄而巧妙的象徵了他們之間的情感。在時隔20年後的續作《魔卡少女櫻 透明卡篇》中第一集,小狼的回歸便又帶著一個小熊登場,淺香以這個物件作為首尾呼應傳達了兩人互相響應的愛意。
此外,除了上面所論述到的寄情於物之外,淺香還擅長用物件所產生的聯想去營造氛圍。
動畫《青之文學 人間失格篇》便是如此。《人間失格》作為日本文豪太宰治的作品,全作酐暢淋漓的表現出了主角葉藏如何一步步被社會的殘酷逼入絕境,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最終自我毀滅的悲劇。
為了凸顯這個故事的壓迫感與絕望感,在動畫裡淺香給了風鈴多次鏡頭。日式風鈴在傳說裡有驅鬼僻邪的作用,晚上的風鈴響起與妖魔鬼怪產生了聯想。伴隨著多次響鈴,故事的沉重與壓迫感便加深了一分。
光影也同樣是淺香的「工具」之一。淺香守生經常利用光影與色彩產生不合理的映射,在畫面中形成強烈的對比,以此加強視覺的衝擊力。例如,同樣由他擔任分鏡的《魍魎之匣》第11集就出現多處對比鮮明的明暗與色彩。
在《青之文學 人間失格》中也擁有著大量的類似應用。
最後,特殊效果也是淺香守生的拿手好戲。本來少女漫畫就經常會有花朵,天空,星星等多種網格效果,讓畫面看起來擁有少女心。作為專精少女漫改的淺香守生自然也喜歡上了特殊效果,在他的作品裡隨處可見櫻花,水紋,波浪等特殊效果與漫畫式的演出。
淺香曾坦言道,似乎Madhouse祖傳文化就是第一集出現櫻花飛舞的場景。
《Clamp in Wonderland》第一集
《魔卡少女櫻 透明卡篇》第一集
《花牌情緣3》第一集
鏡頭節奏,機位,空間,物件,光影,色彩,特殊效果,淺香可謂物盡其用。如同是吟遊詩人一般歌頌著森羅萬象皆有其美,這或許便是他作為影像詩人的一份豪情與堅持。
結語
回到文章最初的序言——淺香守生到底是何許人也?這不僅是一些讀者的疑問,同時也是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時候反問過自己的問題。
是改編能力強的導演嗎?確實。
是水平極高的分鏡與演出嗎?肯定是。
是創意豐富的動畫人嗎?倒也沒錯
但筆者最想說的,卻不是這些。淺香守生在訪談以及出演節目之中,是一個會說出「不想因為這是(指《魔卡少女櫻》)孩子看的動畫就把故事做的很簡單」的人;是會擔憂能不能把純真的感覺傳遞給觀眾的人;是會不停地把自己代入各種少女的視野思考而略顯靦腆的人。
正是這位有著各種可愛心思的大叔,造就了如此多吸引了觀眾的動畫。他真的如詩人一般,吟唱著影像的柔美與抒情,傳遞著少女漫改的魅力。
想到這裡,筆者並不想把淺香守生捧為一個觸不可及的大師或天才,不想讓讀者覺得他是如此耀眼而遙遠。
他是何許人也?心中默默響起的一個聲音替筆者寫下了答案,作為本文的結尾。
或許,他只是一位平凡地熱愛著動畫,同時也有著滿滿少女心的中年大叔罷了。
部分參考資料:
1.《動畫業界的詩人 淺香守生監督訪談(上)》
2.《動畫業界的詩人 淺香守生監督訪談(下)》
3.《纖細的情感與含蓄的理性——《魔卡少女櫻》導演淺香守生訪談》
4.《BS動畫夜話「魔卡少女櫻」 淺香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