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學於1946年在張家口成立,是中國共產黨在老區創辦並遷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學。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北京一零一中學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這所經過多年風雨洗禮的中學用民族責任、教育智慧詮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成為海澱區作為教育強區的又一張「金名片」。
北京一零一中學位於北京市海澱區頤和園路11號,緊鄰圓明園遺址公園。來到北京一零一中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乾淨整潔的校園環境,湖泊、樹木、草坪錯落有致,儼然像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公園。走入校園正門就能夠看到一座「英才學院」,似乎昭示著這所有著74年歷史的中學所堅持的育人目標。正在讀高二年級的學生黃若溪從初中開始就在一零一中學就讀,對這所學校有著很深的感情,也向我們講述了她眼裡的一零一中學。
學生 黃若溪:首先老師都非常好,他不僅可以給我們講知識還擴展我們的思維,同學也是非常好的,就不僅我們在學習方面可以各種答疑,然後同學們的藝術氛圍也特別好,我們學校的風景特別特別好,這也是我當初選擇101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平時課餘的時候我們可以去草坪上躺一躺,或者看一看落葉或者湖裡面有一些天鵝啊鴨子什麼的。
除了一流的師資力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人為本更是這所全國文明校園的特色。黃若溪同學告訴我們,在一零一中學學習生活近五年的時間裡,最讓她感到驕傲的其實既不是學校厚重的人文歷史也不是優美的校園環境。
學生 黃若溪:我覺得我們學校最讓人驕傲的一個地方就是學校可以充分聽取我們的意見,比如說食堂的修砌,然後把我們的用餐種類也增多了,然後現在它把初中上午變成了4節課,下午變成了4節課,這樣初中和高中的同學就可以分時段用餐,就不那麼擁擠,就可以保證同學們的用餐質量。
以人為本是教人、育人的根本,一零一中學在辦學中充分聽取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通過創新育人手段,統籌協調學校、家長、校友及社會等資源,實現協同育人。
學生 黃若溪:當時走進101的時候,學校門口(電子屏)打的是「走進101幸福你一生」。我覺得101也確實做到了,就無論從學習或者樹人方面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我會以一個優秀101的人的身份來歸束自己,不給101丟臉,為101爭光。
學生能夠在這裡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離不開學校黨委會、教委會的正確引領。同時,學校突出的辦學特色也對全國、全市、全區的兄弟學校起到了引領示範、交流借鑑的作用。
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 劉子森:第一個就是我們教師的培訓,專業的發展。我們成立了教師發展學院,依託這個教師發展學院,學校有一個「三層次五領域」的教師的培訓體系,這樣在這種體系下呢,針對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這個培養的路徑;第二個,我們是依託兩個學院,構建了學校非常好的一個課程體系和育人的體系。
此外,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由於學校地處圓明園遺址公園非主體部分,這一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也讓學校的環境建設更具特色。學校在大美校園建設中,同時注重關注學生的生活、生命和生長,培養大雅、大氣、大才的學生。榮譽稱號,只是學校的一枚獎章。學校始終秉承「把學生放在正中央」的辦學理念和「生態·智慧」的育人理念,以培養未來卓越擔當的人才為育人目標,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基礎教育名校。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 劉子森:獲得這個全國文明校園,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我想呢,因為正如我們校訓所說的就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方面呢,我們自己要更加的努力,然後在各個方面呢要做得更加的出色,這樣也是不辜負百姓的期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第二個方面,我想可能還是要發揮,我們這個全國文明校園的這個引領示範作用,加強與全國,全市和全區的兄弟學校的交流和溝通。
校方表示,未來,學校將會繼續發揚自強不息、不辱使命的責任意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進取精神。以全面育人、健康成長為辦學方向,用民族責任、教育智慧形成的教育內涵,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輸出更多優秀人才。
(綜合編輯:羅英西)
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資訊
感謝您關注海澱融媒
作者/來源:海澱融媒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