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拿到了手裡,終歸不是你的"
近兩年,影視劇題材開始湧現大量的耽改作品,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境況,一切需要從《陳情令》說起。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情令》在原著《魔道祖師》的基礎上,對劇情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在拍完能播出的劇情範圍內,保留大量的故事線。
至於感情線,生離死別,再世為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兄弟拜把子為終極目標。
該劇從立項拍攝到播出,始終都被放在風口浪尖上,接受著無數觀望的目光,播出之後反響很大。
沒有最初猜測裡的撲街,整體的播放量以及話題度都直線上升,飾演角色的演員們也都相繼爆紅。
《陳情令》的成功,為影視題材開闢了新的方向,大批量的耽改劇開始湧現出來,就各大平臺公布的明年電視劇片單可以知道,2021年會是耽改劇的天下。
眾人共分一杯羹,怎能少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情令》的原著作者另一本《天官賜福》,近日立項官宣建組,劇中演員人選公開選角。
幕後工作人員依舊是《陳情令》的原班人馬,唯一不同的是製片人換了,原製片人謝穎去監製另外一部耽改劇《默讀》。
作為人氣不亞於《魔道祖師》的《天官賜福》,作為書中的兩位主角謝憐花城,無論是人物的樣貌,還是性格特點都讓讀者印象十分深刻。
所以面對要從紙質化變成立體化這個現實的時候,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從角色人選到劇情片段設置均在爭議點之內。
01選角恐難步《陳情令》的後塵
對於《陳情令》的選角,毋庸置疑是屬於成功,每位演員都和所飾演的角色融為一體。
肖戰所飾演的魏無羨,看似肆意瀟灑,實則內心也有著自己的傷感,只是不說罷了;王一博的藍湛肅正清冷,雖然言語不多,但是一切盡在他的眼中,是喜是憂等。
演員和角色的符合率高,對於作品最終的成績有很大的佔比,能不能讓觀眾儘快入戲,全看演員將角色詮釋的程度。
尤其是改編,在有可對比的情況下,劇情不夠,角色和演員符合度又不高,那基本該作品離撲不遠了。
雖然《天官賜福》的主創團隊沒有多大變化,選角這點看似可以放心,但其實該劇很難像前者那般成功。
其中最大的原因,故事的大環境是屬於玄幻仙俠世界,有人有妖有仙等,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光是角色的樣貌外形就很難找到現實裡三分相似,七分形似的演員。
就以花城來說"衣紅勝楓,膚白若雪,右眼戴著一隻黑色眼罩","之前少年形態,花城都是歪歪束著長發,此時卻是紅衣掩映,黑髮披散,俊美之中妖氣橫生","而那被黑色罩住的一隻眼帶來幾絲殺氣,衝淡了這份精緻,使他的好看達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等。
對比書中的這些描寫,實在很難以此來和演藝圈的男演員逐一對比,當然對於演技實力派,哪怕看著不像,但是到了戲裡他也能詮釋的讓觀眾心服口服,可在現今的年輕演員裡卻屬於少之又少。
對於兩位主角謝憐花城的人選,有說鹿晗任言愷,也有說胡一天黃明昊,更有甚者說成毅侯明昊等,總之說誰都有,眾口難調之中,唯獨對君吾的人選出奇的一致。
前身是烏庸國太子,後來飛升成三界第一武神,表面護著蒼生,內心卻又恨著蒼生,十分矛盾的一個人物。
對於這樣的角色,所有人都覺得"天帝專業戶"劉學義非常合適,他所飾演的天君常常都屬於極其矛盾,亦正亦邪的那種。
02劇情特效等或步《陳情令》後塵
《陳情令》裡有許多的劇情特效,是許多原著粉心裏面的意難平。
例如魏無羨攜"陳情"歸來,找溫晁報仇,一人一笛,聲起鬼出,那種王者的霸氣,以及讓人窒息的恐懼感都讓人覺得夷陵老祖果然厲害,難怪會讓世人人忌憚。
但在劇中,作為魏無羨修詭道後的首次出場,進行了弱化,霸氣雖有尚不至於讓人產生莫名的恐懼,也未到忌憚的地步。
諸如此類的劇情調整,其實也能夠理解,畢竟作品不是拍攝殺青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能夠順利播出,如果真的按照書中所寫的去還原,估摸現在該劇只能放在箱子裡存放險難問世。
所以可以預料《天官賜福》的劇情特效這塊,也會和《陳情令》一樣做削弱處理。
花城等了八百年終於等到了拜把子,人免疫從播出要求上就會做弱化,還有銅爐開山萬鬼來朝等。
總之往能播出的方向去看該劇情,會發現很多被譽為經典的片段,要拍都得進行調整,或許就連花城的那一眼也得改。
現在的影視圈,不再是百花齊放的場面,只要一部宮鬥劇火了,後面就會有無數的宮鬥劇出現,家庭情感都市劇火了,就一下子冒出無數部同類型題材的劇。
這種情況,但凡有其他類型的出現,就必能突出重圍,因為觀眾看多同樣的東西,哪怕再喜歡裡面的演員,也會產生視覺疲勞,所以《天官賜福》影視化後,能火卻不一定能成為第二個《陳情令》。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