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滑檔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這麼舉一個形象的比喻吧,猴子扳包穀,見到西瓜,丟了包穀去撿西瓜,然後見到一個更大的冬瓜,於是又把西瓜給丟了,去扛冬瓜了,一路往前走,見到更大的瓜,一路丟一路撿,最終總會有一個自己扛不動的那個瓜出現,只能把自己給撂下了,什麼也沒有撿著。高考滑檔,最典型的情況就是對自己的成績過於自信,對目標要求過高,導致最終自己所填報的志願錄取分數一個也沒有達到,就這樣悄悄地看著自己滑向了下一批次的錄取陣容。
高考滑檔產生的原因
所謂滑檔,就是自己所在批次的錄取中,所有志願都填報過高,沒有達到其中任何一個志願的最低錄取分要求,像坐滑竿一樣,一溜而過。這與退檔不同,退檔是考生已經被其中的某個志願所提檔了,但是因為專業志願填報過高、不服從專業調劑或者體檢及其它專業特別要求沒有達到要求,不符合錄取標準,而被高校退還檔案。
造成滑檔產生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1、很多是因為不明白志願填報最簡單的規則,比如位次填報,而是用分數去生搬硬套,對比往年的分數填報志願,感覺自己填報的學校錄取分都低於自己的實際得分,卻沒有發現自己的實際位次遠遠低於學校的錄取投檔位次,從而導致滑檔。
2、沒有根據自己的成績來分析所能達到的學校範圍,確定目標過高。最典型的就是剛過線10來分,一定要讀公辦高校,民辦高校一概不認的思維,最終導致所有志願全線滑檔。
3、學校志願檔次過於集中,甚至是集中在某一個分數區間,導致一個沒有達標,全部都無法達標的情況,從而滑檔。比如去年重慶某理科考生,所有6個學校志願填報的都集中在分差不超過3分的區間,最終自己與A志願學校相差5分,而其它志願最低的也相差2分而滑檔,沒有拉開志願之間的差距,過於集中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如何避免高考錄取滑檔
要避免在高考志願錄取產生滑檔,其實就八個字:合理定位、拉開層次。
合理定位:一旦高考分數線公布,知道了自己的成績,依據公布的一分一段表確定自己的位次,然後確定不同年份的同位分,通過同位分來確定自己的志願學校區間,在這個區間範圍內進行選擇,才是自己能達成目標的範疇。
拉開層次:確定好了自己的可錄取範圍,照樣還得拉開學校的層次,根據自己所選專業的需要,保學校還是保專業的選擇,來拉開學校的層次。衝學校可以適當提高衝刺志願數量,保專業則需要更為穩妥的方案。
要做到上述兩點,需要考生及家長具備高考志願填報的基本知識,如果對於高考志願填報沒有任何知識儲備的話,建議找學校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協助,更而可以在外尋找合理收費第三方提供支持。
總結
避免滑檔最容易,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滑檔考生的存在,這與考生及家長不重視志願填報有很大的關係。高考結束後不重視,一到志願填報時倉皇上陣,手忙腳亂地選擇學校志願填報。
2019年重慶有理科考生,超二本分數線40多分,卻連個本科也沒有讀到,目前在爭取專升本的機會,這難道不是一種非常遺憾的事情嗎?
避免滑檔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想做到匹配自己的分數填出最恰當的志願就需要一定的經驗與技巧了,大不了高分低就吧,也不至於敗在滑檔的路上。
加油吧,2020年高考同學們,期待你能收到自己理想的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