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最近一款古風模擬經營遊戲「江南百景圖」風靡一時。玩家化身江南才子文徵明,描繪藍圖、營造建築、規劃布局、經營探索,重現江南勝景,體味百態人生。遊戲主創團隊大量參考了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人物故事圖冊》等名家古畫,生動再現了明清傳統建築場景。我蘇特稿帶你穿越其中,解讀詩意建築。
△ 應天府地標「大報恩寺琉璃塔」
應天府地標「大報恩寺琉璃塔」依據明代《徐顯卿宦跡圖》和西方留存手繪圖繪製,重現九層琉璃塔形制。據考證,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碽妃而建,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被譽為「天下第一塔」。大報恩寺塔獨特的琉璃寶塔建造技術代表了中國歷史上極高的建築藝術成就,其藝術價值與觀賞價值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曾被稱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後於1856年毀於太平天國戰火。
△ 《A Plan of Civil and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一書中的大報恩寺
塔的興起與佛教有關,起源於印度,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建築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塔的造型多種多樣,有樓閣式、密簷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構成材料也不盡相同,有木塔、石塔、磚塔、琉璃塔等。
△ 蘇州府地標「東園」
蘇州府地標「東園」又是另外一番景致,盡顯江南私家園林的精緻靈動。細心的玩家已然發現了東園的營造風格與蘇州留園頗為相似。明太僕寺少卿徐泰歸隱田居,在蘇州金閶門外建造東園,即為留園的前身。
「江南百景圖」裡的「亭」是園林中的常見建築形式,有頂無牆。「亭」的歷史悠久,可追溯於商周以前,其最初是指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人途中休息。隨著時代演進、發展,亭的觀賞性逐漸替代了實用功能,造型多樣,精細考究。
「舍」泛指房屋,居者有其屋,江南勝景則變得鮮活起來。《說文解字》中說,「舍」指的是市居之所,包括客棧、旅館、廬室之類。在古語中,天子所賜的舍稱為侯館,客棧之類稱為旅舍。人們也以「舍」作代詞使用,借指破舊或簡陋之家,如「廬舍」「茅舍」「寒舍」等。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古詩十九首》裡所說的「樓」和如今的概念並無二致,所謂的「樓」指的是很多層的屋子,在古代稱為重屋。在「江南百景圖」裡,琴樓、鐘樓、鼓樓點綴其中,但並不承擔居住作用。古代人們住的樓大多是木製或南方竹製二層樓,樓上並不住人,而是放些雜物。
「牌坊」是以石制為主,仿木結構的門洞式建築。根據建造意圖可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記功記德之用;二是貞節道德牌坊,多表彰節婦烈女;三是標誌科舉成就,多為家族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四是標誌坊,多立於街道的起點、交叉口等處,起到空間段落分隔之用。牌坊代表作: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許國石坊和棠樾牌坊群。
「橋」作為架空的人造通道,根據結構體系可劃分為梁式橋、拱橋、剛架橋、纜索承重橋(即懸索橋、斜拉橋)等類型。中國古典園林多出現石拱橋,既能起交通引路作用,又與自然景色有機結合,觀賞功能不容或缺。代表作:趙州橋、盧溝橋。
「水井」根據集水類型可分為圓形筒井、管井等多種井型。筒井直徑為1-2米,深度達20-30米,宜開採淺層地下水。管井直徑以釐米為單位,深度可達上百米,為現代開採深部地下水的主要井型。水井代表作:浙江餘姚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水井(中國已發現的最早水井)。
(來源:「建築的文化」微信公號;撰稿/李亞 劉羽璇;編輯/方媛;本文系我蘇網特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