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貢獻更多醫者力量

2020-12-14 光明日報

「為什麼學醫?為什麼要做科研?」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學術規範與研究生論文寫作指導》課程開班第一課,導師葉玲就向剛剛入學的研究生新同學拋出了問題。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人說為了興趣,有的人說為了畢業,有的人說為了就業……最後,葉玲語重心長地總結說:「同學們,因為國家和人民需要你們!」

「這堂課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當代華西口腔人,我們肩負著口腔醫學發展的重任,只有將我們自身的發展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融合起來,才能實現我們的價值。」2020級博士研究生孫一民聽課之後有了更加強烈的使命感。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前身為始建於1907年的成都仁濟牙科診所,是中國第一個口腔專科醫院,被譽為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發源地和搖籃。作為我國口腔醫學的領頭羊,學院始終堅持將思政工作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始終堅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培養出了一大批為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做出巨大貢獻的領軍人才。

言傳身教,樹立正確的醫學觀

2017級本科生王海溦至今仍然清晰記得,學院黨委書記譚靜以「愛醫學立宏志,識規矩修身心」為題講的開學第一課。

在那堂課上,譚靜為同學們放了一段視頻,講述一位技術精湛但忽視人文關懷的醫生患喉癌後,作為患者對醫患關係的體會以及自己醫學觀的改變。放完視頻,譚靜告誡同學們:「只有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才能理解求醫者那些看似挑剔、找麻煩,實則真切的需求,所以只有感同身受,體會病患的痛苦和軟弱,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這是上大學以來,我印象最深的思想政治課。」王海溦說,這堂課上,譚靜用學會適應、學會學習、學會塑造自我、學會自律自立「四個學會」,告訴同學們如何展開大學生活,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案例,為同學們樹立起正確的醫學觀。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的每一堂課,都既是專業課,也是思政課。老師們不僅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融入專業教學之中,還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課堂上的每一個人。

多年以前,口腔解剖生理學教研室主任李曉菁剛入職任教時,與老教師易新竹做搭檔。作為年輕教師,她希望能幫易新竹分擔一些工作,就提前10分鐘到教室,發現易新竹已經準備好掛圖、課件、教學模具等資料。第二次,她提前了15分鐘,易新竹還是已經準備好所有資料。第三次,她提前20分鐘到教室,這次終於和易新竹同時到達了教室。「易老師這份對三尺講臺的熱愛一直深深影響著我。」李曉菁說。

王海溦說:「醫生不僅僅是一份謀生的職業,更肩負著『救死扶傷』的天職,當患者、社會、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要義不容辭毫無保留地奉獻我們的技術、愛心甚至是我們的生命。只有為患者想得更多、做得更多,我們才能從身體到精神上去治療他們的疾病,只有為社會、國家想得更多,才可能真正為祖國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出更多的醫者力量。」

知行合一,為抗疫貢獻青春力量

在2020級口腔醫學本科生《口腔醫學導論》課堂上,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基礎系副主任、青年長江學者趙行經常用實踐中的熱門問題,引起同學們的興趣。

新冠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ACE2在口腔黏膜上皮細胞上怎麼表達?新冠肺炎患者在口腔裡有什麼症狀?……一個個最前沿的話題,讓同學們大呼解渴。

「口腔作為呼吸道的門戶,有著特殊的屏障作用。」聽完這堂課,很多同學表示,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不斷創新,思考並探索口腔醫學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理念。

他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同學們雖不能奔赴前線,但通過線下和線上各種渠道,用專業知識和青春力量加入戰疫隊伍,用行動詮釋赤誠的家國情懷、醫者擔當。

在線下,同學們走上街頭、進入社區,參與張貼公告、上門排查、防控知識宣傳等工作,通過力所能及的志願服務為社區居民的健康增添了一份保障。他們還同時調研疫情對口腔行業的影響以及口腔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在線上,同學們通過「紙短情長」紙藝大賽、「抗疫進行時」微信推送製作、口罩創意設計比賽、抗疫漫畫創作等活動,從口腔醫學專業的角度出發,向公眾科普有關口腔問題、口腔診療注意事項以及疫情期間的防護知識,為控制疫情傳播,增強必勝信心作出了貢獻。

學以致用,積極投身健康扶貧

近年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依託強大的專業實力,在四川阿壩、甘孜、涼山等少數民族自治州,從零開始幫助數十個市縣建立起專業牙科醫院或科室。學院不僅提供先進的硬體設備,還每年定期派出學院師生上門開展培訓,深入村寨、學校等地開展義診和宣教活動,幫助當地群眾就近接受高水平的專業牙科服務。

前不久,學院再次派出義診醫療小分隊,先後走訪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藏文中學、康定市新都橋鎮小學、康定市寄宿制學校、康定民族中學等多所學校,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上,為2000多名兒童進行了免費的口腔檢查,普及愛牙護牙健康知識,並收集了齲齒、牙周病、錯牙合畸形等數據。

義診醫療小分隊負責人表示,活動搜集到的數據,為今後更好地服務高海拔地區群眾口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讓參與義診的師生得到了鍛鍊和成長。

學以致用,服務群眾,一直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的光榮傳統。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學院老師就堅持暑假「三下鄉」。缺乏醫療器械,他們就開動腦筋就地取材,用自行車車輪產生的動力治療牙疾。在炎熱的夏季,沒有降溫設備,老師就背上一大塊冰來降溫,保證能夠專心看病。

如今,這樣的光榮傳統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被進一步發揚光大。自2016年起,學院通過派出專家駐診、派駐工作隊到村開展工作等形式,助力定點幫扶的南充市嘉陵區健康扶貧、精準扶貧。

今年9月24日,在「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大型義診活動周期間,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義診隊伍赴嘉陵區開展口腔健康宣教進校園活動。在互動中,孩子們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當孩子們拿到學院贈送的兒童牙膏牙刷套裝和《熊貓牙醫》健康科普繪本後,都十分開心,大家都說一定要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牙齒。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以祖國興盛為己任,用專業所長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鬥。」孫一民表示,自己正努力在臨床和科研兩方面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回答「為什麼學醫」「為什麼要做科研」的問題。

(本報記者 周洪雙 李曉東)

相關焦點

  • 「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貢獻力量」
    「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貢獻力量」  ——訪日本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青木信夫  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居世界第一。」日本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青木信夫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日本華僑華人博士協會選出新理事會,將為祖國發展貢獻智力人才
    平湖『日本博協杯』科創大賽」,為祖國發展貢獻智力人才。日本華僑華人博士協會是1996年成立的以在日留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日本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等從事科學技術研究或者經營管理工作的科技精英為主的民間科技學術團體。下設11個專業研究會和5個地方分會,會員總數有800多人。經過會員推選,葛宗濤博士繼續留任會長,同時選舉出2名執行會長和多名副會長。
  • 與國旗合影,交通青年為祖國送上祝福!
    與國旗合影,交通青年為祖國送上祝福!71周年進一步激發廣大團員青年的愛國熱情引導團員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廣州交通運輸局系統團員青年紛紛與國旗合影向祖國母親送上最真誠的祝福為祖國慶生,為國慶獻禮許下與祖國共奮進的凌雲壯志!
  • 學思踐悟 盡責擔當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12月10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莉霞來到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看望慰問廣大師生,作高校形勢政策報告並隨堂旁聽思想政治理論課,勉勵師生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思踐悟、盡責擔當,為首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對祖國建設發展貢獻的大小,和納稅的多少沒有什麼關係,你認同嗎
    今天看到有人說,對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的大小,和納稅多少是掛鈎的,納稅多貢獻就大,所以說農民現在對祖國的建設沒有什麼貢獻,這種說法在我看來純屬於胡說八道。要是照這些人的說法,那什麼人對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最大?
  • 醫者陳澤榮的跨界人生
    當記者驚詫於如今為何能拄拐獨立行走時,張涵開心地向我們介紹了這位為他帶來逆轉性療效的醫者陳澤榮。原來,張涵在北京求醫無果後,2013年底回到廈門。在廈門市委文明辦的牽線搭橋下,陳澤榮欣然同意為張涵提供免費治療。「僅針灸治療了三次,原先不能彎曲的左腿就可以稍微彎曲了。」張涵回憶說,在陳澤榮的精心治療下,慢慢地,他的腿有了根本的好轉。
  • 「金雞」落幕步履不停 為中國電影騰飛貢獻廈門力量
    接下來,廈門將持續充分依託金雞獎平臺,推動建設新時代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新高地,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升金雞獎的品牌價值和國際傳播力影響力,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貢獻廈門力量。中影協和廈門市聯合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共計有81項568場次上演,為市民獻上一場影視盛會。 本屆金雞獎的重頭戲是28日晚在廈門海峽大劇院舉行的紅毯儀式暨頒獎典禮。劉德華、謝霆鋒、鄧超、周冬雨、易烊千璽等影視明星伴著天風海濤走上紅毯。
  • 袁世凱後代眾多,其孫袁家騮在科學界大名鼎鼎,為國發展貢獻力量
    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雖然光看名字可能沒有爺爺那麼聞名於世,但他不但是科學界的閃光人物,而且還為我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爺爺袁世凱袁世凱家庭條件不錯,年少時兩度落榜,於是走上了軍事這條路。
  • 天津機器人行業:為中國智能製造貢獻天津力量
    在2020年12月20日舉辦的第三屆天津機器人大會上,來自天津機器人行業及學術界逾150位嘉賓,共同探討天津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成長機遇,並發出共同的聲音,要為中國智能製造貢獻天津智慧、天津力量。
  • 他們為珠海戰「疫」貢獻青春力量
    「2003年非典,我們『90後』被祖國守護,2020年新冠肺炎,我們守護祖國。我堅信,烏雲之後必見暖陽。」  港珠澳大橋阮洪武:站好崗守衛國門安全  同為「95後」的阮洪武,是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執勤一隊的一名團員民警,也是執勤一隊「青年突擊隊」9名成員之一。
  • 疫情當頭弘揚醫者大愛 趙櫻子為《忍冬豔薔薇》學中醫
    這一部講述中醫傳奇的劇集,在疫情當頭的危困時局之下,可謂是觀眾的一劑強心針,劇中趙櫻子飾演的忍冬襲傳中醫文化之大成,懸壺濟世,弘揚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為了更好地詮釋人物,趙櫻子還專門接受了中醫師的培訓,學習針灸、按穴等技能。素有古裝女神風範的趙櫻子此番駕馭民國風,也是自帶清麗溫婉的淑賢氣息,仙美氣質一如既往。
  • 71歲頂尖科學家,決心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為祖國培養頂尖人才
    一個人為人民服務不一定需要站在大會上發表演講或做一些驚天動地偉大事業,隨時隨地告訴人們他所知道的和所想的,實際上就是為國家播種和播種。從上世紀開始,就有元勳鄧稼先和錢學森等高科技人才,他們放棄了美國和回到中國的優勢,為中國的科學事業作出貢獻。這位科學家在美國放棄國籍,回到祖國經商。71歲回到中國,為祖國培養人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誰。我們要討論主人公,他的名字是姚期智,他是我們的中國中非常有名的科學家,當然,也是世界中的科學家。
  • 低調的國防七子,真正的大國重器,為祖國國防事業做了哪些貢獻?
    這七所學校低調卻有實力,真正的大國重器,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國防七子是指哪七所大學?可以說,在國防事業上,哈工大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學校前身的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創下了我國船舶和海洋高科技領域內的多個第一:第一艘小型快艇、炮艇、核潛艇等等,對我國自主研發獨立設計船舶,增強海軍力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船為海為國防」的哈工程人再獲表彰——為國家擔當起來!
  • 中國遊戲力量,各大遊戲公司為武漢捐款,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0年的春節與以往不同,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眾志成城抗疫情,在社會各界紛紛為此貢獻力量的同時,遊戲圈同樣進行著公益接力, 根據公開的捐贈信息,新浪遊戲整理了遊戲廠商的捐贈情況,截止1月28日18時,已募捐款項10737萬元 !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在祖國的工作是最大的貢獻
    「我內心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在祖國的工作是最大的貢獻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曾經有這樣一個身份——中科院歷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長  「是時候恢復中國國籍了」  「如果以美國國籍身份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科學家為中國腦計劃發聲,有些不合適。」這些年,蒲慕明一直參與中國腦計劃的規劃,他覺得是時候恢復中國國籍了。上世紀80年代他加入美國國籍的最重要原因,是當時經常要去世界各國開會,持美國護照前往許多國家不用辦理籤證,比較方便而已。
  • 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統戰力量
    要廣泛深入開展學習宣傳貫徹活動,推動全會精神在全市統戰系統和統一戰線深入人心,在更大範圍內傳遞信心、形成共識、凝聚力量。要全力以赴抓好貫徹落實,引導支持統一戰線各領域聚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充分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最大限度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統戰力量。要堅持先行示範標準,推動深圳統戰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努力為全國、全省統戰工作提供「深圳經驗」。
  • 為全球共同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民眾嚴格執行衛生部門的防疫指導,政府不計成本救治病患,為困難群體提供生活補助。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堅持不懈、目標堅定明確,為生產生活加快恢復正常提供保障。  俄新社的文章說,當有零星病例出現時,中國有關部門會立即開展大規模檢測,並運用大數據等進行溯源。中國民眾高度信任政府,團結且有紀律性,嚴格遵守各項規定。嚴格措施和有效執行是中國抗疫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
  • 雙11的快遞還沒拆完,雙12你還要繼續為祖國的GDP做貢獻嗎?
    這是為您推送的第2863篇文章本期導讀小姐姐雙11的快遞還沒拆完,雙12馬上又要到了,她要繼續為祖國的GDP做貢獻嗎?馬上就要雙12了,我要繼續為祖國的GDP做貢獻。Hill:Have you finished opening your Double 11 packages?雙11的快遞拆完了嗎?
  • 為寧波當好「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法治力量
    為寧波當好「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法治力量 2020-12-29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全球智慧財產權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音)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19年《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年度報告指出,全球創新活動一大發展趨勢是,在地域上越來越向包括中國在內的5個國家的大城市熱點地區集中;該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的創新力排名為第十四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中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將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