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萬+粉絲,手工創意木雕類,可解除實名,適合電商,出售價格222.22萬元」「快手6位靚號,無粉絲,380元一個」……
在網絡平臺上,快手帳號被一些個人賣家或專業交易平臺明碼標價叫賣。儘管快手平臺嚴禁帳號買賣和交易,但監管此類亂象難度頗高。律師提醒,應關注快手帳號交易背後潛在的法律風險。
一個寵物帳號賣200多萬
中新經緯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買賣的快手號分為兩類,一類是快手靚號,一類是快手粉絲號。「靚號是不帶粉絲的,ID比較短,比如6位數字、8位數字;快手粉絲號主要賣的就是粉絲數量,帳號依據內容類型、粉絲數量、粉絲類型價格也不同。」賣家浩南介紹。
根據中新經緯記者的要求,浩南推薦了一個劇情類、擁有近44萬粉絲的快手帳號,售價44100元。
賣家提供的8月14日快手粉絲號報價單
中新經緯記者又從賣家權哥手裡獲得了一份8月14日快手粉絲號報價單,這份報價單列出了近50個待售的快手帳號,並依據作品類型、粉絲數量、是否實名認證、粉絲類型進行了分類。據梳理,待售的快手帳號主要分為都市劇情、美食號、明星號、影視號、育嬰號、遊戲號、美女號、正能量、搞笑號、養生號等類型,粉絲數量從1200到32萬不等,粉絲類型分為超級女粉、男女均衡、超級男粉等。
上述報價單顯示,一個擁有1200名粉絲、未實名認證、粉絲類型為超級女粉的都市劇情快手號價格230元。而粉絲數量為32萬,未實名認證且粉絲男女均衡的正能量快手號,售價達25888元。
快手帳號買賣還催生出了一些專業的交易平臺,魚爪新媒就是其中之一。魚爪新媒網站快手號交易頁面掛出了大量待出售的快手帳號,每個帳號都詳細介紹了粉絲數量、認證主體、有無處罰、粉絲偏向等情況。
魚爪新媒網站顯示的部分待售快手帳號價格
一個待售的「寵物金毛快手號」介紹顯示,該號擁有230萬+粉絲,已實名、無違規,每個作品都是幾十萬播放量,出售價格14.45萬元。在該網站,一些快手帳號出售價格最高達200多萬元。網站信息顯示,一個擁有490萬+粉絲,開通直播小店,寵物段子類快手帳號售價為222.22萬元。
魚爪新媒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記者,他們是短視頻帳號轉讓平臺,不收帳號,也不養帳號。「就是有賣家在我們平臺出售帳號,我們提供交易服務。」
除了快手粉絲號,一些所謂的「快手靚號」也在兜售之列。目前註冊快手帳號ID一般為10位數字,而6位或8位ID變成了賣家口中的靚號。浩南向中新經緯記者推薦了一組6位數字「快手靚號」,每個380元。
養號回收銷售一條龍
這些快手帳號從哪來的呢?
權哥稱他來自一家快手電商培訓團隊,他表示這些快手號都是公司養的,還有是回收的學員帳號。「我們有一些教授學員如何上快手熱門的課程,學員會申請帳號來實踐,學員畢業後,他們養的號就歸我們了。這些號都很新,都是近期才申請的。」
權哥強調,他手裡的快手號粉絲都是有熱門作品後自然漲的,百分百純活粉。「我們的快手號基本都上過熱門,就是播放量達到過幾萬這個級別。一般作品上了熱門,一天就會漲粉幾百。看上哪個號了,我可以從後臺給你截圖看數據,後臺數據沒法作假。」客戶買走一般是做帶貨,直播變現。
有不願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表示,短視頻帳號買賣已經存在了數年,有一定合理性,但仍勸人不要買。「本身帳號買賣不受任何保護,而且殭屍粉泛濫。所以帳號本身哪怕有10萬粉絲,也可能一文不值。」
另據一位快手帳號賣家介紹,「為了能使帳號漲粉上熱門,賣個好價錢,花錢刷粉、刷熱門的操作司空見慣。」而有些用戶購買快手帳號,除了想通過粉絲數量優勢,在帶貨方面快別人一步外,有些用戶是為了售假,即使被平臺封禁了,也可以買個帳號「另起爐灶」。
律師:帳號買賣或滋生違規違法行為
快手平臺嚴禁帳號買賣和交易。
快手App用戶服務協議中寫道:由於您的帳戶行為(包括但不限於在線籤署各類協議、發布信息、購買商品及服務及披露信息等)均代表您本人行為,您應妥善保管您的帳戶信息及密碼並對您帳戶行為的結果負責,故快手提示您勿將帳戶出借、贈與、出租、轉讓、售賣或以其他方式許可他人使用。
快手客服也表示「快手嚴禁帳號買賣和交易」。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對中新經緯表示,快手帳號買賣背後是虛擬財產的保護問題。趙佔領表示,由於目前尚未通過立法對虛擬財產的內涵和範圍進行明確界定,所以在實踐中各個網絡經營者的做法不盡相同,但大多依據用戶協議進行處理,即用戶通過同意用戶協議、註冊網絡帳號獲得其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對於網絡帳號的處理通過依據用戶協議、遵守網絡經營者制定的規則,即一般不允許轉讓、出借,即使允許轉讓也僅限於特定情形。所以,快手帳號買賣嫌違法與違約。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對中新經緯表示,買賣快手帳號涉及虛擬財產的流轉,同時,該行為潛在的法律風險也不容忽視。「帳號被賣出之後可能會滋生許多違規違法行為,比如制假售假、網絡詐騙等。以售假為例,不法分子利用買來的帳號進行售價,一旦被平臺發現查封,完全可以再買新帳號繼續售假,這樣一來,無論是從政府職能部門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平臺角度而言,監管的難度都會加大。」孟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