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換流站鳥瞰圖。陳海東 攝
銀線閃耀,鐵塔巍峨,機器轟鳴。自雲南昆北始,經廣西柳北,再到廣東省龍門縣,新崛起的塔基和綿延的電網連成了一條「巨龍」,它——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範工程(以下簡稱「昆柳龍直流工程」),建成後輸送容量將達到800萬千瓦。
不畏艱險,追趕工期出奇招
2018年3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由南方電網公司建設昆柳龍直流工程。其中,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承接了昆柳龍直流工程廣東境內線路19標段、20標段、龍門換流站接地極線路等工程的施工任務。他們用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的工匠精神,讓這條巨龍得以在青山綠水間騰飛!
昆柳龍直流工程建設過程長,各種突發因素都會影響到工期,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曾經為此舉步維艱。
「從2018年5月份開工以來,三通一平的工作任務全力推進,其間伴隨著雨季,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過了農曆新年後,廣東的雨水比以往更加猛烈,降雨一直持續至7、8月份,導致土建施工嚴重滯後。」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建築公司副總經理賴聯光說,長達8個月的雨季,使臨時開挖的山道溼滑泥濘,令材料運輸困難重重。
「就是在和天氣搶時間,雨水多導致我們的工地施工困難重重,比如剛挖的坑又被雨水填滿,我們只有反覆抽水。」賴聯光說,為了趕上進度,大家開動腦筋,按照當地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施工。「比如龍門氣候特殊,晚上有露水,土壤溼度比其他地方都大,如果直接在土地上施工,安全性可能不夠,我們就把白天曬乾的土和溼土混合,降低土壤的溼度。」最後,在土建進度方面前期不理想、雨水不斷的兩難情況下,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於2019年年中將進度提到計劃中的水平。
除龍門換流站外,直流輸電線路的建設同樣因2019年廣東罕見的「加長版」雨季而發愁。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的直流線路19、20標段沿線途經清遠、韶關、河源等地,山高路滑、坡陡彎急,連月不斷的雨水更是加大了運輸壓力和困難,施工機具和材料上不去,施工就開展不了。「雖天公不作美,我們也不能幹等,想方設法出奇招,用專業運輸隊集中運輸與各施工隊分散運輸『兩條腿』走路,在運輸方式上更是因勢出拳,採用索道、履帶運輸車、汽車、拖拉機、馬幫等多方法組合用力。在施工高峰期,各山嶺上設置的索道多達100多條,運輸設備350餘臺套,馬匹650餘匹,把荒山變成了現代與傳統交通工具混用的物流通道。」線路20標段的項目部副經理宇文凱介紹。
如今,昆柳龍直流線路19標、20標和±800千伏龍門換流站及其接地極工程已經全部完成,龍門站的低端也已開始帶電運行,高端則有序進入最後調試階段,計劃於12月份全部帶電運行。
創新思路,「工匠精神」過難關
作為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的建設難度是超乎尋常的。
去年11月,項目部在商討大型變壓器就位方案時,發現用傳統方法施工存在很大困難和制約,公司承接的標包需安裝低端和高端換流變壓器各3臺,每臺變壓器本體及附件最少的也重達四五百噸,就位施工作業非常困難。另一方面,如果採用鋼索牽引,前半段直牽還勉強,但到接近基座位置時,由於靠近密封閥廳,鋼索無法向前伸展拉動變壓器,只能採用反向牽引,牽引的力矩計核、精度控制等難度大,而且安全風險也高。
面對新的挑戰,項目部成立攻關小組,一位叫唐新民的技能專家和他的研發團隊站了出來。「我們一次次到現場查看,核對廠家圖紙,提出了改變牽引錨樁位置的要求,但問題仍然存在,經過反覆思索,我們認為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鋼索牽引方式,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想到了採用千斤頂推送的方法。」他和他的團隊徹底打破傳統絞磨、牽引車推拉作業方法,採用液壓千斤頂推移,首創國內重型換流變壓器就位推移新方法,換流站低端變壓器移位成功。
唐新民是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的機具物資中心技術安全專責人員,參加工作以來,一直都在和輸變電工程建設安裝打交道,集技能專家、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於一身,已獲專利授權11項,其中第一完成人8項。
唐新民喜歡鑽研,他說「解決現場難題是我的快樂」。敢於創新,直面挑戰,他的品質和工匠精神不謀而合。
「要有『釘釘子』的工作態度,以問題為導線去發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然後瞄準目標持之以恆,一錘接一錘釘下去,確保『釘子』釘得準、釘得深、釘得牢,將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使目標一個一個實現。」這是唐新民所認為的工匠精神,而他,正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行走著。
精益求精,「分毫不差」迎挑戰
作為世界首個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集目前最複雜、最前沿的電網技術於一體,創下多項世界第一。這「世界第一」的背後,是每分每毫的精確和標準。
千裡之臺,起於壘土。對於換流站核心部件閥塔安裝來說,支柱基礎的水平至關重要。2019年上半年,當在昆柳龍直流工程±800千伏龍門換流站的極2低端閥廳進入基礎施工階段,擺在土建施工人員面前的卻是一道嚴峻的考驗:閥廳閥塔基礎預埋件安裝精度要求小於±1毫米。
作為電建施工王牌勁旅,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直面挑戰,成立了「精益求精」質量管理小組。
鄒廣文是這項工作的負責人,為攻克這一施工難題,他們從現狀調查、目標設定,再到原因分析,最終確認影響安裝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安裝方法落後」,發現表面高差都沒有一種靈活的工具進行調節,採用木楔、撬棍、小型千斤頂等工具不一而足,但是都難以做到靈活調節。
「必須從安裝方法上加以改進。」這是質量管理小組一開始就定下的目標。質量管理小組通過頭腦風暴,提出可以製作一個可以微調標高的裝置,達到預埋件安裝時標高的快速微調。
質量管理小組親自動手,逐點攻破。首先,他們先根據埋件尺寸和安裝高度設計並製作支撐架,支撐架採用角鋼焊接,尺寸設計為700毫米×700毫米,四角支撐腿高度550毫米,腿下設置直徑20毫米調節螺杆進行支撐架的初步調平。在完成支撐架製作基礎上,他們又在架上安裝兩根槽鋼,槽鋼兩端各安裝2個螺杆,這樣可以進行高度的上下調節。在實際安裝時,閥塔埋件就放置在支撐架的兩根槽鋼間,然後通過高精度水準儀反覆測量及螺杆調節,將埋件標高調整至設計範圍內。
質量管理小組精益求精,在實際閥塔基礎預埋件作業中,用上了0.01毫米級的電子水準儀配合銦鋼尺,對每一塊基礎預埋件鋼板埋件的四個角點標高都一五一十進行測量調節,通過微調、局部細微打磨等,不但確保每一塊鋼板4個點的誤差在儘可能小的範圍,也同時保證每一組16塊鋼板之間誤差達到要求。他們認真記錄每個標高點的偏差情況,結果顯示,埋件最低標高值在-0.57毫米,最高標高值在+0.58毫米,遠高於設計精度±1毫米的要求。
採用新方法施工,大幅度提升安裝精度,同時也對降低施工成本起到了顯著效果,節約了近三分之一的埋件施工工期,為龍門換流站加快施工進度創造了條件。
今年7月31日,昆柳龍工程提前30天完成階段性投產,實現了以250萬千瓦的能力向廣東送電,單月送電量已達10億千瓦時。西電優質的水電清潔能源,將有助廣東打贏藍天保衛戰,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綠色動能。(黃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