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什麼困難?意願如何?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2020-12-12 央廣網

數據挖掘

疫情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藝體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強烈,財經類和政法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低。

資金、經驗、技術和團隊是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體性困難。

資金支持、創業諮詢指導、政策宣傳佔有創業意向畢業生近七成創業幫扶需求。

---------------

11月17日,以「我敢闖、我會創」為大會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開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631萬人報名參賽。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如何提高他們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是「促進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引領就業」的核心關鍵,也是加快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核心環節。

就業與疫情令我國社會壓力交織,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疫情衝擊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問題。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願的狀況究竟如何?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究竟是什麼?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感知究竟怎麼樣?

筆者領銜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疫情期間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綜合調查」課題組,試圖回答上述問題。

課題組與長沙雲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錦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於2020年4月到6月對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高校應屆畢業生展開隨機抽樣調查,共回收學生樣本數13767人,高校樣本數共55份。其中,有效學生樣本數13738份,有效高校樣本數55份。

本次調研對象有87%的樣本量集聚於21-24歲年齡段,其中22歲、23歲和24歲分別佔33.20%、31.70%和14.30%。大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分別有1660人、11395人和683人。應屆畢業生樣本數據所在大學包納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重點高校、省屬重點高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職高專。

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願的狀況

從調研數據來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不考慮創業的比例佔50.44%;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累計幾年經驗再開始的比例達45.85%,希望畢業後就可以創業的比例為3.71%。

通過數據分析,課題組發現不同性別、學歷的畢業生之間在創業意願上存在顯著差異:相較於女性、本科及以上學歷、城鎮生源、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男性、大專畢業生、農村生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之前者,明顯分別具有更強烈的創業意願。

具體而言:男性畢業生創業意願顯著高於女性畢業生創業意願,考慮創業的男女性畢業生分別佔58.29%和45.62%,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的男女性畢業生分別佔52.74%和42.73%,希望畢業後就可以創業的男女性畢業生分別佔5.52%和2.88%。

大專學歷畢業生選擇不考慮創業、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再開始、希望畢業後就可以創業的比例分別佔7.05%、60.54%和32.41%,而本科畢業生、碩士及以上畢業生在該三項選項上分別佔3.32%、44.27%、52.41%和2.05%、36.46%、61.49%。城鎮生源畢業生不考慮創業的意願比農村生源畢業生高,分別佔52.71%和49.23%,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考慮創業意願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強烈,分別佔52.16%和48.37%。

課題組另外研究還發現,不同專業成績組畢業生之間在不考慮創業方面未呈現出顯著性差異,但在選擇畢業後就創業的畢業生群體中專業成績排後40%的學生明顯較專業成績排前60%的畢業生比例更高。在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再開始的畢業生群體中,專業成績排前60%的學生明顯比後40%的畢業生佔比更高。

不同學科的畢業生在考慮創業意願上存在顯著差異,藝術學、哲學、農學、歷史學學科畢業生創業意願較強烈,法學畢業生創業意願最低。從數據來看,所學學科為法學、文學、醫學、管理學的畢業生不考慮創業比例明顯高於50.44%的均值,分別為59.26%、57.72%、53.99%、53.19%;所學學科為藝術學、哲學、農學、歷史學的畢業生不考慮創業的比例最低,分別僅為35.56%、39.13%、40.64%、42.42%。在畢業生創業意願較強的學科中,學習藝術學和農學學科的畢業生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的比例最高,分別達到57.16%、56.13%,高於45.85%的均值。學科為哲學、歷史學的畢業生是選擇希望畢業後就創業比例最高的,分別達到21.74%和9.09%,顯著高於3.71%的均值。

此外,研究還發現,相比於就讀於省級特色高水平學科(48.19%)和普通學科(49.82%)的畢業生而言,就讀於雙一流學科的畢業生具有相對更高的創業意願(50.86%)。雙一流學科畢業生也是希望畢業後就創業的比例佔比最高的,佔6.68%,超過3.70%的均值。

課題組通過對不同學校類型畢業生考慮創業意願展開進一步研究,發現藝體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強烈,財經類和政法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低。具體而言:不同學校類型畢業生創業意願由高到低依次為藝體類(61.94%)、綜合類(54.12%)、農林類(50.70%)、師範類(50.34%)、理工類(47.78%)、醫學類(45.69%)、財經類(39.24%)和政法類(36.60%)。畢業生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比例最高的是藝體類高校畢業生,達57.46%,其次分別為綜合類(50.13%)、農林類(47.91%)、師範類(46.04%)和理工類(44.90%)高校的畢業生,高於45.84%的均值。希望畢業後就創業的畢業生意願由高到底依次是藝體類(4.48%)、師範類(4.29%)、綜合類(3.99%)、醫學類(3.03%)、理工類(2.88%)、農林類(2.79%)、政法類(2.61%)和財經類(2.29%)。

不同層次的高校畢業生在考慮創業意願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學校層次畢業生創業意願由高到低依次為:高職高專(66.43%)、普通本科高校(49.67%)、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9.49%)、全國重點高校(46.88%)、省屬重點高校(45.68%)、一流學科建設高校(43.12%)。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的畢業生所在學校層次由高到低依次為:高職高專(61.57%)、普通本科高校(46.19%)、全國重點高校(43.03%)、省屬重點高校(42.08%)、一流學科建設高校(40.31%)、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9.93%)。希望畢業後就創業的畢業生所在高校層次由高到低依次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56%)、高職高專(4.86%)、全國重點高校(3.86%)、省屬重點高校(3.60%)、普通本科高校(3.48%)、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81%)。

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課題組調研發現,在有創業意願的畢業生中,有創業項目的比例僅為13.72%,沒有創業項目的比例高達86.28%。其中,在有創業項目的畢業生中,僅有1.75%的畢業生有創業項目且已申請註冊公司,還有11.97%的畢業生有項目但未具體實施。在沒有創業項目的畢業生中,有高達57.42%的比例僅有創業想法而無創業項目,28.86%的畢業生沒有創業項目,但有目標。據此分析,課題組認為,在有創業意願的畢業生中,幫助佔八成以上的畢業生找準創業項目,幫助一成以上有創業項目但未具體實施的畢業生有效達成創業實踐與轉化尤為重要。

在已有創業項目的畢業生中,其創業項目的主要來源結構為:其他(33.01%)、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8.91%)、家庭企業(13.13%)、企業合作項目(12.91%)、各類創業大賽項目(8.34%)、學校孵化項目(3.70%)。課題組進一步對選擇「其他」項的畢業生展開追蹤訪談,發現「其他」主要集中於「網絡宣傳項目」「朋友合夥項目」等。

課題組進一步對項目來源結構的畢業生群體差異展開分析,發現在企業合作項目、家庭企業項目、各類創業大賽項目方面作為創業來源項目,男性比女性更具優勢。

我國高校有創業意願畢業生面臨的主要創業困難由高到底依次為:缺乏啟動資金(24.45%)、缺少有力指導(18.62%)、沒有技術支持(16.14%)、沒有創業夥伴(15.13%)、缺乏創業場地(13.43%)、行政審批手續繁瑣(7.05%)、家庭不支持(4.95%)與其他(0.23%)。

通過分析,課題組認為:缺乏啟動資金、缺少有力指導、沒有技術支持、沒有創業夥伴佔據了整個畢業生創業困難的七成以上。由此可見,資金、經驗、技術和團隊是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體性困難。

在畢業生最需要提供創業幫扶方面,由高到低依次為:資金支持(28.56%)、提供創業諮詢指導(23.01%)、政策宣傳(17.78%)、簡化審批手續(16.37%)、提供孵化基地(13.70%)和其他(0.57%)。通過分析,課題組認為,資金支持、創業諮詢指導、政策宣傳佔有創業意向畢業生近七成創業幫扶需求。

既然資金不足是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困難最高和最需要幫扶的創業需求,那麼課題組需要進一步摸清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資金來源情況。通過調研課題組發現,應屆畢業生創業資金來源由高到低依次為:個人籌集或合夥投資(35.22%)、家庭支持(28.19%)、其他(16.79%)、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9.59%)、政府和國家幫助(7.95%)、風險投資(2.26%)。可見,應屆畢業生創業資金主要依賴於個人與家庭,這極度依賴於個體或家庭的社會資本豐富程度,打破先賦性因素掣肘而有利於畢業生充分創業的社會化支持系統尚未完善。

另外,課題組通過對調研的高校樣本數據分析發現,疫情中有87.3%的高校為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指導課等促進就業的學習資源,近七成就業指導網課中專門包含有創業類課程。此外,畢業生對高校提供的就業創業政策宣傳中選擇滿意的比例也高達53.30%,一般為39.60%,僅有8.1%的比例選擇不滿意。應該說高校在畢業生創業方面重視度較高,畢業生滿意度也較高。但囿於65.6%的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專職)在5人及以下,課題組認為,這無疑與疫情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高度複雜嚴峻的現實不相匹配,就業工作指導尚且捉襟見肘,創業指導自然難以要求更多。

因此,要提高創業指導的質量,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尤為關鍵,以取得就業指導相關資質證書(如GCDF、生涯規劃師、職業指導師、就業指導師等資格證書)的擁有比例為重要水平測量指標,課題組發現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隊伍擁有資質證書小於20%、20%-40%、41%-60%、60%-80%、80%以上,分別為27.3%、27.3%、14.6%、10.9%、20.0%。課題組據此推斷,六成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隊伍擁有就業指導相關資質證書的不足一半。鑑此,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隊伍的專職規模和專業化水平迫在眉睫。

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感知

從調研數據總體而言,我國高校畢業生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態度較為理性,僅有1.42%的畢業生沒考慮過創業風險;有50.40%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要謹慎;有31.98%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有一定風險,但年輕人應用於勇於嘗試,即便失敗也可重新再來;有16.20%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有較大風險,成功機率低,會造成很大身心壓力。其中女性畢業生總體較男性畢業生在創業風險感知方面表現得更謹慎,有52.48%的女性畢業生認為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男性畢業生僅佔46.79%。學歷越高,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感知越謹慎,碩士以上學歷認為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比例(53.99%)顯著高於本科(51.47%)和大專(44.39%)的畢業生。所學學科為哲學、歷史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的畢業生,較農學、理學、藝術學、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創業主觀意願方面更謹慎。

來自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重點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明顯比來自高職高專、省屬重點高校、普通本科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創業風險預估方面更謹慎。 此外, 城鄉不同生源地的畢業生之間、家庭經濟是否困難的畢業生之間並未在創業風險主觀感知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

課題組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主觀感知創業失敗風險的來源由高到底依次為:市場風險(15.84%)、資金風險(15.29%)、競爭風險(13.47%)、成本管理風險(11.70%)、投資決策風險(10.34%)、信息風險(9.35%)、環境風險(9.31%)、產品資源缺乏風險(8.67%)、項目投資擴張風險(6.02%)。

總體而言,在疫情影響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風險規避更趨保守,公招公考和考研考博失利者復考意願較往年更為強烈,2021年考研統考預計總報名人數超過2020年。同時,數據顯示,疫情前後畢業生就業期待也更多流向了體制內單位。

課題組發現,在畢業生未畢業時僅3.7%畢業生選擇準備創業,但如果畢業時未成功就業,將會有8.2%考慮自主創業,未就業倒逼創業以應對就業的比例增加了4.5個百分點,並由此帶來更多新增的就業崗位。鑑於此,在新老畢業生就業壓力交疊的當下,採取一切積極有效措施「保就業」「穩就業」,綜合施策以促進畢業生成功創業以激發社會活力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我國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已經採取了多項積極措施,這些措施不僅深化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也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9個國家級的雙創示範基地,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各示範校的專職創新創業教師達1.7萬人、兼職教師到4.2萬人,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示範校建立了3400門創新創業教育的在線開放課程、6500多門「專創融合」特色示範課程,大學生選課人數達到了3400萬人次,幫助學生形成綜合性創業知識結構。通過實施「彈性學制」「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機制,示範校為206萬名大學生建立了創新創業成績單,5年間有3700多名大學生暫時休學創業,全面支持學生創新創業。此外,截至2019年10月,全國高校已打造2.8萬創新創業的線上線下「金課」,課程內容面向未來的「跨學科性」和「跨專業性」特徵明顯增強。我國還開設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今年全國有1088所高校的38000多個項目立項,參加立項的大學生有16萬多人,項目經費達到7.6億元,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

課題組相信:隨著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探索與實踐,會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內涵發展,真正培養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作者為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編者:我們希望這裡是真正的圓桌會議,儘量接近理性,儘量遠離口水,儘量富於建設性,談論那些從胎教開始就爭論不休的教育問題。為此,我們拉出一張「教育圓桌」。

jiaoyuyuanzhuo@sina.cn,等你發言。

李濤

相關焦點

  • 李濤 等:新冠疫情衝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實證研究
    基於此,展開科學的實證調研,全面摸清疫情衝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另外,有8.2%考慮自主創業,這比全體畢業生中3.7%準備創業的比例增加了4.5個百分點,可見,畢業作為個體重要的社會生命節點,未就業狀態會倒逼以自主創業代替就業。5. 公招公考和考研考博失利者復考意願較強烈。
  • 威海市人社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全知道—求職創業補貼和「三...
    威海市人社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全知道—求職創業補貼和「三支一扶」計劃 2020-12-15 17:39:37| 來源:威海市人社局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關係千萬家庭幸福,關係財富創造、高質量發展。
  • 今明年事業單位空崗主招高校畢業生
    其中,湖北省事業單位可以面向湖北省高校的畢業生或湖北籍高校畢業生開展專項招聘。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郭瑜對第一財經表示,在疫情衝擊下,今年甚至明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都將面臨一定困難,不但過程受阻、就業崗位數量也可能縮水,這項《通知》來得恰是時候,會對大學生就業有一定助益。
  • 新疆多舉措護航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1月4日,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國農業銀行克拉瑪依石油分行員工斯爾琴告訴記者。 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乎千家萬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一定影響。新疆優化就業服務,調整工作方式方法,加大線上服務力度,助力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快就業。截至目前,新疆區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88.91%,完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88%的目標任務。
  • 林芝市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林芝市人社局負責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經辦人員面向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深入講解當前自治區以及林芝市就業創業政策、數據統計、資金申領、「一對一」「一對三」幫扶等具體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項。林芝市人社局還安排專人赴廣東省拍攝在當地穩定就業的西藏籍高校畢業生,記錄他們在廣東的工作和生活,通過專題片、現身說法等方式,引導高校畢業生區外穩定就業。
  • 高校畢業生工作找得怎麼樣?
    高校畢業生工作找得怎麼樣?應運而生的新業態新工作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頂壓前行,我國就業形勢逐步回暖,好於預期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穩就業任務異常艱巨繁重。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把就業放在「六穩」「六保」首位,強調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
  • 河北每市建3所以上大學生創業孵化園 今年創業人數達萬人
    」,整合「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把有就業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實施意見提出,2017年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創業人數將達到1萬人,帶動就業3萬人,創業培訓2萬人。每名就業困難畢業生都能得到個性化諮詢輔導實施意見提出,河北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與教育部門共同建立由專家學者、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優秀創業典型等組成的就業創業導師團隊,建立就業創業基本能力測評、職業前景分析、專家指導等智庫建設。
  • 「家裡蹲」的畢業生如何找到工作?看福建硬核出招!
    今日,福建人社微信號發布《2020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公告》。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穩就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紮實推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現就2020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公告如下:一、關於實名信息登記政府有關部門通過信息銜接,已初步掌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信息。
  • 看上海各高校如何助力應屆畢業生「雲就業」
    就業兩個字 牽動著畢業生、家長、 用人單位、學校四方的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就業穩才能人心定、社會穩 看上海各高校如何助力 畢業應屆畢業生「雲就業」
  • 青島創建三大平臺助力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就業
    中國山東網12月15日訊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經濟社會生活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很多行業、很多企業受到衝擊,用工需求下降、吸納就業減少,尤其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未外出務工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穩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創新創業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大連科技學院...
    中國教育在線 訊 11月28日,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創新創業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大連科技學院隆重舉行。他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近期在中央黨校參加中國青年企業家培訓體會,指出青年是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鼓勵廣大青年紮根中國大地了解民情,是激發創新創業活動的關鍵引擎,更能推動高校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更有效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
  • 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求「穩」 就業困難正逐步好轉
    面對複雜形勢多地出臺政策穩定畢業生就業,「求穩」也成為眾多畢業生找工作優先選項——  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求職念起「穩」字訣  閱讀提示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
  • 山東送出就業政策「高校包」!涉及創業扶持和獎勵
    畢業生就業幫扶政策4、求職創業補貼政策內容:對在畢業學年有就業創業意願並積極求職創業的城鄉低保家庭、特困人員、孤兒、重點困境兒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有殘疾人證的高校畢業生,以及在校期間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含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
  • 百萬個崗位線上專供高校畢業生
    除此以外,市教委及各高校還上線1270門就業指導課程,10.1萬人次在線學習;開展線上講座、直播等活動1140場,16.25萬畢業生參與,7.4萬人次畢業生通過網絡、微信、電話等進行「一對一」就業指導諮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及時開通「外經貿職播」抖音直播平臺。
  • 這個春季高校畢業生如何求職就業?教育部:加強網上服務 拓寬就業渠道
    但今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全國所有高校都推遲了開學時間,並且嚴格限制學生返校。每年春季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季,一些高校應屆畢業生如何求職就業?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對此表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廣大畢業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 百色學院研究部署2020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1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鄧民勝)3月12日,百色學院召開2020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推進會,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形勢下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該校校辦主任趙世安出席會議並部署工作,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二級學院分管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及具體負責就業創業工作輔導員,招就處工作人員參加會議。趙世安在會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面臨巨大壓力。
  • 【專訪】戰疫中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
    如何在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多元政策下妥善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雲」端招聘成主流。新華社發 徐駿作疫情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哪些影響記者: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面臨的整體就業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 河南一高校校長:畢業生就業已由壓力山大升為「壓力天大」
    校長丁庭選與藝術設計學院負責同志籤訂責任書他還從加強畢業生就業觀教育、創新就業服務工作方法、籤訂《就業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考核與獎勵、建立「三全」就業服務工作體系、推行就業困難畢業生「一對一幫扶」、舉辦校友招聘會、分類管理因人施策、加強就業信息統計等九個方面,對疫情期間的就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運城市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春雨行動」現場招聘暨...
    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作為穩就業工作重中之重,幫助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運城市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於2020年10月25日在運城市人力資源市場招聘大廳(鹽湖區河東東街市體育館一層)舉辦運城市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春雨行動
  • 就業戰役進行時,金格信籤助力高校畢業生「網上簽約」!
    教育部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就進一步指導推動各地各高校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開展網上就業服務。通知指出,鼓勵通過網絡實現人崗信息精準推送、網上面試、網上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