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財富》官方APP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對營業收入最高的500家企業進行排名。
榜單顯示,中國上榜133家企業,連續兩年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而在2000年,也就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一年,中國尚只有11家企業上榜,排在全球第八位。
20年裡,中國企業規模和大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這是中國整體經濟規模發展壯大的結果。而與此同時,以製造業和新經濟為代表的民營企業開始崛起,實現了世界500強榜上「從無到多」的跨越。
20年趕超18倍的差距
2000年的時候,美國擁有179家世界500強企業。同一時期,中國入圍的企業數量僅為11家,只是美國的十六分之一。
2000年,美國的GDP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30.4%;而彼時的中國,GDP只有1.21萬億美元,約為美國的十分之一。
很多國家也許不會想到,中國這匹黑馬正在奮起追逐。2019年,中國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而在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上榜129家(中國大陸(含香港)119家、中國臺灣10家),首次超越美國的121家,成為世界第一。
到了2020年,榜單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仍然發生在中國,僅中國大陸(含香港)就以124家上榜企業超過美國的121家,再加上中國臺灣的9家企業, 中國兩國的差距從8家擴大至12家。
由於中國企業的崛起,日本的排名從第二降至第三。2000年,日本有107家企業上榜,是中國的10倍;到了2020年,日本上榜的數量為53家,而中國則超出了日本1.5倍。
中國的趕超出現在2011年。當年,中國以69家首次超越日本。巧合的是,一年前的2010年,中國GDP剛剛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令全球矚目。
20年間,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上榜企業數量,以減少居多。美國減少57家、日本減少54家;另外,英國減少18家、德國減少10家、法國減少6家、義大利減少4家。增加的國家有韓國(2家)、瑞士(3家)、荷蘭(4家)等。
從企業上榜數量排名來看,2000年,中國排在世界第八,前面還有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韓國、荷蘭。到了2020年,排名變成了中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英國、韓國、瑞士、加拿大、荷蘭。
製造業和新經濟「從無到多」
在數量攀升至世界第一的過程中,中國上榜企業的類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以製造業和新經濟為代表的民營企業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這份榜單中。
2000年,中國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多以能源、金融類國有企業為主,分別是中石化、國家電網、中化集團、中糧集團、中國電信、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以及怡和集團和國泰人壽。
到了2020年,中石化、國家電網、中石油已僅次於沃爾瑪,成功躋身世界四強。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以華為、京東、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民營企業,開始在世界500強的榜單中站穩腳跟。
在製造領域,中國有鴻海集團、華為控股、正威國際、聯想集團、吉利控股、青山控股、臺積電、海亮集團等;在新經濟領域,也有京東集團、阿里巴巴、騰訊控股、蘇寧易購、小米集團等企業,為中國民營企業實現了「從無到多」的跨越。
在具體排名上,這批企業很多都在逐年攀升。以華為為例,2020年排在49位,比2019年上升了12位;京東集團2019年排在139位,2020年已躍升至102位。
從地域來看,進入榜單的中國民營企業大多分布經濟發達的地區,如北京、深圳,以及長三角等地。其中,長三角的入圍企業較多,有阿里巴巴、吉利控股、蘇寧易購、青山控股、盛虹集團、海亮集團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