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早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每年一次的發片不為在音樂上玩新意了,只是給大家每年一次聊以慰藉的一種情結懷舊而已,我們又何必把創新、玩花樣的重任強加給周杰倫呢?再說,《十二新作》已經讓人聽出了新意,差不多得了,要多少算多啊?
周杰倫新專輯封面。
>>>>[點.擊.試.聽] 周杰倫新專輯《十二新作》
網易娛樂獨家報導(文/三石一聲)每一次周杰倫發片,評價他專輯像春晚的言論總不絕於耳,畢竟周杰倫發片的規律、周期、屬性幾乎是同央視春晚存在有異曲同工的相似點的,比如從不缺席(出道十二年,周杰倫惟獨2009年未發片)、再比如眾口難調、再再比如總是那麼旗幟鮮明教人一耳就聽出這是出自「周家班」的手筆。當《跨時代》和《驚嘆號》已經叫人難以驚嘆時,周杰倫的第12張作品《十二新作》繞了一圈輪迴又再如春晚一樣按時面世了。在央視主辦的「直通春晚」、「我要上春晚」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的改革手段之後,周杰倫《十二新作》會不會也像走在革新路上的春晚一樣,能給人一些新鮮的東西呢?
專輯概念:
12確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數字。比如時間的計算方式以12為基準,古代中國傳統是以12時辰為計時標準,一年有12個月、東方有12生肖、西方有12星座,12在生活上無所不在。不過當「12」這個概念出現周杰倫的專輯中時,所起到的概念意義並不很大,專輯中的12首歌並沒特別呈現出12種面貌或是意義,只是剛好湊到了他出道第12年,12月12日開始預購、並且專輯中收錄有12首作品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字巧合而已。隨便刪掉哪首歌,放回前年同玩「11」概念(出道第11年的第11張專輯、收錄11首作品,2011年11月11日發行)的《驚嘆號》作為雙碟姊妹篇推出的話,也沒什麼違和感。
包裝設計:
幾乎從2008年的《魔傑座》專輯開始,周杰倫不僅音樂有他雷打不變的套數,就連專輯的封面設計、包裝材質的選擇、預購版本的點選都有了他的一套固定路數。封面一定要是魔幻的、有點氣勢的(即使在封面上賣萌的《驚嘆號》都要坐在一艘很有氣勢的船上);包裝一定分平裝版(既簡單的紙質包裝盒)和精裝版(以前有鐵盒或者水手手提箱模樣的包裝,《十二新作》則是歐風木盒包裝);光有CD還不夠,一定還要附贈DVD來預先曝光兩首MV——當然,這次《十二新作》的DVD有曝光三首出來(《紅塵客棧》《公公偏頭痛》《大笨鐘》);另外這次的精裝木盒版還有加贈一套打有「紅塵客棧」中國風概念的筷子組和一套12張的Jay卡;最後,周杰倫也還一定要與時俱進地推出專輯的數字版,就收錄在每年一個、不同款型的USB中。
幕後班底:
介紹「周家班」的幕後班底,該算是周杰倫的專輯測評中最不具有驚喜程度的一part,你難道還會擔心方文山不hold住至少一半的填詞工作嗎?還是擔心周杰倫忙到只顧譜曲沒有時間填詞呢?通通不會!同樣是寫情歌,方文山浪漫的文筆同周杰倫那些甜蜜的文字已經愈發有明顯的界限,《明明就》詞作的浪漫程度甚至堪比當年的《七裡香》,而在一些非現實題材如《四季列車》和《烏克麗麗》中,方文山和周杰倫的區別在韻腳上也分得出來,這次填詞的亮點作品是《公公偏頭痛》,方文山即使寫起這樣針砭時弊的題材,也還是找到了很有趣的一個入手點;同樣不會少的是周杰倫依然留了兩首詞《愛你沒差》和《夢想啟動》給新生代的填詞人填寫。
鍾興民、洪敬堯、林邁可這些老搭檔分工明確來給周杰倫做編曲工作,恐怕也是聽眾們意料之內的事。
友情獻聲之人除了雷打不動的楊瑞代、梁心頤(合唱《比較大的大提琴》)之外,這次還多了袁詠琳(《傻笑》)。相比之下,《比較大的大提琴》更讓人有點記憶點。
歌手表現:
雖已拿下兩座金曲獎的「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但周杰倫唱功的好壞,真的教人無法評判,最多,我們能在他咬字清晰與否的方面分辨出不同。不過,金曲歌王的獎盃對於周杰倫而言不是沒有影響的,快歌方面,周杰倫刻意有點在發嗲的表現和過去有明顯的不同;不過聽周杰倫唱慢歌卻越來越成為聽者的期盼,比如《紅塵客棧》儘管無甚驚喜、至少也讓人聽起來舒服,再比如《明明就》還有《哪裡都是你》尾段帶著些哽咽的哭腔表達,讓人格外動容。
樂評人點評:
河伯:剩飯也夠別人開宴席
《十二新作》已然是誠意拳拳的孝敬了衣食父母。至於是不是「剩飯」, 對一個成名已久的歌手,刻意的創新求變也不太實際,況且這「剩飯」依然包含Hip Hop,周氏Rap,中國風等等,如此包羅萬象,華語樂壇也難出其右了,何況「中國風」不正是他先吹起來的,也算是杰倫style了。 【詳細】
音雄:讓人聽不懂的周杰倫
時間如斯,終究人會改變,我們也不會把他的Rap抄在本子上一遍一遍地練嘴皮好在KTV裡秀給喜歡的女生聽,在我們與周杰倫之間,或許變的是我們,不變的是他。無謂對錯,緣已盡,聽不懂也自在情理之中。 【詳細】
琳距離:平淡無奇的回歸
對周杰倫乃至整個華語樂壇,我們已經不能用刁鑽的老眼光看時下的新問題,這其實已經是一個行業內外之間心照不宣的共識了。如果到了這一次的《十二新作》再將「自我複製」延伸下去,我甚至覺得「沒新意」這三個字,本身都已經沒有新意。 【詳細】
Sean:不著邊際的幻想
周杰倫的出現曾經搞瘋了當時所有的男歌手,如今他可能快要搞瘋他自己了。這種大戰何其殘酷,當年是別人在想「我要怎麼才可以比周杰倫還天花亂墜」,現在是周杰倫自己在想「我要怎麼才可以比自己過去更天花亂墜」,甚至願望可能不是用比較級來表述。 【詳細】
網友點評:
網易遼寧省撫順市網友:
的確沒什麼亮點,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怎麼也比天天翻唱別人的歌還到處招搖撞騙的人強。
網易廣東省深圳市網友:
新專輯很好聽,希望大家發言前都有聽過,不要黑出慣性了,否則我也只能說,杰倫是你們黑不死的。
網易北京市網友:
江郎才盡了,原來高中很喜歡前三張專輯,後面全是打油歌。
網易尚比亞網友:
杰倫一開始出道是文藝青年範,現在是普通青年範。。希望後面別。。。。你們懂的。
網易北京市網友:
喜歡JAY的歌也有9年了。見證了他從青澀無名到成熟邁向巔峰。他做得夠好了,有哪個又能夠保證自己永遠都那麼紅總能出優秀的作品?是他的歌迷請理解他!水軍你沒資格罵他。
網易網友edilson:
這張專輯的反響會與範特西齊平的,杰倫終於又杰倫了。
總結點評:
不難發現,之於樂評人們,他們連表達對周杰倫的審美疲勞都已經感到疲勞;而之於歌迷,他們匆匆聽一聽專輯,再把諸如《紅塵客棧》《明明就》《手語》這些略出挑的作品再Repeat個幾遍便也算聽過《十二新作》了,所以周杰倫真的就不值一提了嗎?這倒未必,從此次網易音樂測評室四位樂評人的綜述以及試聽網站的數據反映,至少周杰倫的旋律創作能力、還有他的創新能力還是有的。論旋律,那些能吸引著歌迷願意聽一遍又一遍的歌曲一定是因為旋律好聽,比如聽起來有些芭樂甚至有些狗血的《明明就》當真就比周杰倫招牌式的《紅塵客棧》受到的好評還要多;而論及周杰倫身上還能靈光乍現的創新能力,《比較大的大提琴》幾乎得到了樂評人們一致的贊同,看得出,這首歌輕盈的編配、和諧的合唱、不同弦樂的巧妙運用還是讓人聽到了周杰倫那一點點的用心,令一首用了各種電音、饒舌元素拼貼的《公公偏頭痛》卻引起了兩級評價,這境遇倒是有點像周杰倫剛出道那會兒,或者說,《公公偏頭痛》中的周董也是花了心思的吧。
周杰倫早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每年一次的發片不為在音樂上玩新意了,只是給大家每年一次聊以慰藉的一種情結懷舊而已,我們又何必把創新、玩花樣的重任強加給周杰倫呢?再說,《十二新作》已經讓人聽出了新意,差不多得了,要多少算多啊?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