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上有這樣一篇討論性文章,名字為「氣候變化: 我們是否正處於全球變暖的邊緣?」的論文,這是人類首次主動性的來考慮這個問題,「全球變暖」這個詞語也首次出現在專業文獻中。太陽光為短波輻射,直接可以穿過地球的大氣層照射到地球表面,這是地球地球接收的能量(黃色箭頭),紅色箭頭是地球向外輻射的長波,部分被溫室氣體遮擋吸收。
溫室氣體主要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和水汽等,它們在高空的聚集把更多的能量反射回地球,這是給地球升溫的過程。溫室氣體越多含量越高,造成的溫室效應越明顯。目前使地球升溫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人類文明的發展過分的依賴於化石能源,從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上邊只是原因之一,地球上的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人類一方面把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一方面還在亂砍濫伐減少植被面積,兩方面作用下二氧化碳會越來越多,溫室效應也就越來越明顯。
而這個溫度的上升會導致全球一些永凍區域融化,例如兩個極地地區、世界的第三極(珠峰高寒海拔地區長草)以及西伯利亞的凍原。冰川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科學家曾做過計算如果兩極全部融化,會使海平面上升67米。其實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冰川以及凍原的融化,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等溫室氣體,甲烷導致的溫室效應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5倍。
本次NASA的科學家通過飛機攜帶檢測設備,在北極上空大範圍內飛行監測,差不多發現了200多萬個甲烷熱點,在這裡的熱點規定為「空氣中甲烷含量為百萬分之三千的區域」。全球氣溫升高導致冰原融化,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而甲烷的釋放又再次加劇溫室效用,從而讓溫度提升的更高,這就是一個噁心循環的結果。
而在南極大陸西摩島的一個監測點,在本月初的時候測到了20.75攝氏度的高溫,這是人類有檢測史以來,測到的最高溫度。雖然這個溫度只持續了一天,是一個波動的過程,在此之後溫度下降。但是也足以引起我們的關注了,全球氣溫變暖造成的影響迫在眉睫。當然了,現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大約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太陽直射點才能來到赤道繼續向北移動。現在南半球還是屬於夏季的,溫度可能會稍微高一些。
全球氣溫變暖冰川、凍原融化,還可能釋放出超級病毒,它們可能被冰凍了數萬年,但是如果溫度恢復依然可以保持活性,這對於地球生物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於這種新的病毒,抵抗力可能並不是很強。畢竟人類發展適應了幾萬年,而那些冰封的病毒卻在原地踏步。
霍金2010年在美國的一個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上談到,他認為地球將會在200年內生態崩潰,如果人類要想存活下去必須要移民外太空,尋找新的家園。霍金還曾在另外的一次演講中提到地球會在2600年變成熾熱的「火球」。
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才行,但有些國家真的過於自私,在2017年6月的時候,特普朗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且重新開始化石燃料開採的計劃。這個協定是全球195個國家代表共同商定的,承諾將地球的年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但可惜的是早早就有國家撂挑子不幹了。
對於氣候的變化問題不能小覷,尤其是那種全球性的變化,在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除了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那一次,幾乎都是環境劇變導致生物大量死亡。地球上如果發生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希望不是因為我們的貪婪。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