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楊欽華減少人工支出,為顧客提供頗受歡迎的麻辣燙與麻辣香鍋,目前已可以盈虧持平。(美國《世界日報》/牟蘭 攝)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餐廳堂食不開,只能依靠外賣生存,而外賣平臺每單佣金至少抽20%,增加餐廳業者負擔。但數家中餐廳業者表示,只要下功夫轉型,一定能轉虧為盈,有家餐廳經過四個月努力,外賣盈利額已超過堂食收益,並打入外族裔食客的餐桌。
疫情期間堅持營業的「九湯屋」麵館老闆林國耀,通過外賣平臺轉型,在四個月內實現轉虧為盈的「奇蹟」。他說,疫情前,自家店的堂食生意火爆,客人周末高峰期甚至要等兩小時,疫情爆發後,只能依靠外賣,最初每天只有一到兩單,營業額直降90%。
雖然虧損,但林國耀仍堅持營業,他從外賣平臺入手,分析每一款平臺的運作方式,通過提供優惠等策略,在平臺中瀏覽排名靠前,增加餐廳的「曝光率」,再以提供湯麵分離且製作精良的外賣餐具,給顧客留下好印象,四個月來積累口碑,目前外賣收益已超過堂食。
雖然盈利,但林國耀表示,疫情期間,多數外賣平臺要抽取超過30%的佣金,直到紐約州州府6月立法,才將佣金減至20%,但也是一筆巨大支出。他表示,近期將推出「九湯屋」與「茶霸」獨立的外賣訂餐平臺,為餐廳業者轉型找出路。
楊欽華在羅斯福大道的美食廣場各有兩家分店,疫情高峰期時,美食廣場關閉,他也只能暫時停業,失去收入。在房租壓力下,他於5月初重新開店,並加入熊貓、蜂窩外送、Chowbus與飯糰外賣等多個外賣平臺。
楊欽華表示,自家店主打麻辣香鍋與麻辣燙,外送方便,即使在疫情前,也有較多顧客選擇外賣。5月重新營業後,參與多家外賣平臺,以另一種形式「免費」推廣生意。
身為小餐館業主,楊欽華說,餐食更適合外送,減少人工支出後,他與合伙人幾乎無休,身兼送菜員與廚師,每日辛苦工作,已可以盈虧持平。(牟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