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作品,可能是 1939 年的《綠野仙蹤》

2021-01-08 好奇心日報

「一部電影成功與否,通常由其票房收入或專業影評家的意見來衡量,但這種評價標準可能會受到廣告宣傳及當下潮流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並且,也無法得知經過時間積澱後這部電影會產生什麼影響……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種基於電影參考網絡的排序方法。」

這段文字截取自義大利都靈大學幾名學者上周在《應用網絡科學》(Applied Network Science)發表的論文中。簡單來說,他們希望以影響力為標準決定電影排序,而影響力是指一部電影與其之後作品的聯繫,包括:是否被其他電影提及、致敬、惡搞,或有無續集、重拍及衍生電影。

共有來自 157 個國家的 47266 部電影參加了評選,涉及 26 種體裁、超過 2.2 萬名導演、25.5 萬男演員和 14.4 萬女演員,橫跨 1920-2010 年。最後結果顯示,《綠野仙蹤》拔取頭籌,而《星球大戰 IV 》、《驚魂記》緊隨其後。

《綠野仙蹤》是一部 1939 年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美國歌舞奇幻電影,在 1940 年的第 12 屆奧斯卡上獲得了六項提名。《每日電訊報》統計,從 1978 年的音樂劇《新綠野仙蹤》到 2011 年的動畫片《貓和老鼠:綠野仙蹤》,《綠野仙蹤》已經以各種形式重演了幾十遍,並在其他影視作品中出現將近 3000 次,例如其主題曲 Over the Rainbow ,從《費城故事》一直唱到最近的《一個明星的誕生》,而臺詞 「I』ve a feeling we’re not in Kansas any more」 則出現在無數電影中,包括《阿凡達》、《欲望都市 2》、《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

圖/Giphy

由於評選特質,不算意外的是,前 20 名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全部都在 1980 年前完成,且大多出產於美國。從最早 1910 年代中期的《卡比裡亞》和《一個國家的誕生》,一直到 1970 年代的《星球大戰》和《大白鯊》,期間的作品則包括《驚魂記》、《公民凱恩》、《大都會》等等。

美國新聞雜誌 Pacific Standard 的作者 Tom Jacobs 說,這些電影認真探討了一系列人們仍在設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包括戰爭、種族主義、媒體作用以及人類對科學的恐懼、與自然界的關係等等,因此通過研究這些電影,可以研究美國對這些問題的態度。

團隊還就導演和演員的影響力作了排名。方法是,以上述電影排序為基礎,對每年排在前 5% 的電影,其導演和演員記一個「金點」,排在 5-10% 和 10-15% 的則分別記「銀點」和「銅點」。

前五名的導演是喬治·庫克、維克多·弗萊明、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史蒂文·史匹柏和布萊恩·德·帕爾瑪。喬治·庫克的代表作包括《費城故事》、《窈窕淑女》和《茶花女》,曾與維克多·弗萊明共同執導《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劇照;圖/Wikimedia

而有意思的是,排名前八的導演中,除去希區柯克、史匹柏和庫布裡克,其他人都曾導演過《綠野仙蹤》。

獲得前三名的男女演員分別是,塞繆爾·傑克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湯姆·克魯斯,以及露易絲·麥斯威爾、凱麗·費雪和莫琳·奧沙利文。演過七部邦德電影的露易絲·麥斯威爾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演員。論文特別指出,男演員的影響力通常更大,唯在音樂電影和瑞典電影屬於例外——音樂電影中,男女演員的影響可以旗鼓相當,而在瑞典,女演員排名甚至更靠前。

此外,各國電影的影響力在不同時期達到了頂峰:義大利的電影巔峰期在 1960 年代,德國則在 1930 年代,而在 1950 年代,日本男演員鮮有地打破美國人獨霸一方的局面,其中一些在黑澤明的電影中飾演角色,另一些則在怪獸電影中工作——比如哥斯拉系列,這些電影也對西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圖/Wikimedia

在影響力之外,研究發現,大約九成的電影由一國(地區)完成,印度、前蘇聯、日本和美國等國家傾向於獨立製作電影,而法國與比利時、中國大陸和香港、斯堪地那維亞地區間的合作較多。

在 2015 年 1 月的《美國國家研究院院刊》中,美國西北大學的學者們曾分析了 1.5 萬部美國電影,發現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是《綠野仙蹤》、《星球大戰》和《驚魂記》。除了前三名位次的一致,當時排出的前 10 名也全部落在此次前 20 的名單中。

僅就數量而言,此次參評電影也幾乎被西方壟斷。4.7 萬樣本中,大約四成都在美國製作,英國、法國、印度、義大利、日本居於其後,但沒有任何一國達到 10%。不過,如果按洲分類,歐洲佔比也接近四成,大致能與北美洲分庭抗禮。亞洲所佔份額不到二成,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不過論文說,這可能也與 IMDb 的美國背景有關。

影史影響力前 20 位

《綠野仙蹤》(1939)《星球大戰 IV 》(1977)《驚魂記》(1960)《金剛》(1933)《 2001 太空漫遊》(1968)《大都會》(1927)《公民凱恩》(1941)《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科學怪人》(1931)《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937)《卡薩布蘭卡》(1942)《吸血鬼》(1931)《教父》(1972)《大白鯊》(1975)《諾斯費拉圖》(1922)《搜索者》(1956)《卡比裡亞》(1914)《奇愛博士》(1964)《亂世佳人》(1939)《戰艦波將金號》(1925)

題圖來自 Wikimedia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算出《綠野仙蹤》為史上最有影響電影
    【新華社微特稿】義大利都靈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套計算機算法,計算哪部電影有史以來最有影響,結果是1939年出品的《綠野仙蹤》。計算機算出的最有影響力的10部電影在《綠野仙蹤》之後依次為:《星球大戰》(1977)、《驚魂記》(1960)、《金剛》(1933)、《2001太空漫遊》(1968)、《大都會》(1927)、《公民凱恩》(1941)、《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科學怪人》(1931)、《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937)。
  • 《綠野仙蹤》不是首部彩色電影?從黑白到彩色,首部彩色長片是它
    1939年的《綠野仙蹤》(TheWizardofOz)不僅席捲了美國大街小巷,也捧紅了朱迪·加蘭,《OverTheRainbow》(《飛越彩虹》)這首歌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綠野仙蹤》常被誤認為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其實早在1939年以前,好萊塢已經有大約近200部電影開始嘗試一些色彩技術,最早可以追溯至1895年,託馬斯·愛迪生曾利用他所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展示多部無劇情手繪短片,其中最著名的彩色短片就是《安娜貝爾的蛇舞》。
  • 音樂劇《綠野仙蹤》登陸上海,改自1939年電影版
    《綠野仙蹤》是歷史上有名的兒童文學, 朱迪·加蘭1939年主演的同名電影更將這部經典推向全世界。7月4日-14日,音樂劇《綠野仙蹤》來到上海大寧劇院,劇本來自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是在電影版《綠野仙蹤》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
  • 史匹柏參加在線電影俱樂部,推薦重看《綠野仙蹤》
    新京報訊 近日,美國電影學會舉辦了在線的電影俱樂部(AFI Movie Club)活動
  • 看個老電影,感受時光的味道——《綠野仙蹤》
    不知道你看沒看過《綠野仙蹤》,如果沒有那恭喜你找到一塊瑰寶:一切都開始於那場龍捲風,小女孩桃樂茜的生活被徹底改變。本來生活在堪薩斯農場裡的她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天她的小狗託託惹惱了農場附近討人厭的鄰居喀爾胥小姐。結果鄰居報警要把小狗抓起來。
  • 史匹柏:重刷《綠野仙蹤》
    史匹柏:重刷《綠野仙蹤》 時間:2020.04.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分享到:
  • 《綠野仙蹤》不是第一部彩色電影嗎?從黑白到彩色
    《綠野仙蹤》(TheWizardofOz)不僅席捲了美國大街小巷),而且使朱迪·加蘭,《OverTheRainbow》(《飛越彩虹》)風靡一時。這部電影獲得額外獎勵的原因之一是他是第一批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之一,與早期的黑白膠片必須手工染色不同,特藝彩色膠片極大地改進了彩色膠片的製作工藝,使畫面更加飽滿自然,因此《綠野仙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綠野仙蹤》登陸濟南,很多...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綠野仙蹤》登陸濟南,很多...晚報菌記得,上一次在濟南看到百老匯的音樂劇,還是2013年的那場中文版的《貓》當時場面可以說座無虛席讓人興奮的好消息是,時隔6年後,又一部百老匯《綠野仙蹤》要來濟南了!
  • 馬友友與凱薩琳合奏《綠野仙蹤》主題曲,經典之樂 歷久彌新!
    《Over the Rainbow》是一首1939年拍攝的電影音樂。由哈羅德·阿倫作曲、E·Y·哈伯格填詞,1939年電影《綠野仙蹤》內的一首歌曲。歌曲榮獲當年的奧斯卡最佳歌曲獎,成為朱迪·加蘭歌手生涯的代表作。歌曲表達一名10多歲的小女孩渴望逃脫世界「絕望的混亂」。
  • 深圳小演員以《綠野仙蹤》點亮長假
    深圳晚報記者 黎曉斌 攝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林煒航) 10月8日,深圳戲劇英語與萬象天地劇場聯手打造的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綠野仙蹤》連演兩場,小演員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愉悅的演出。本場音樂劇門票所得將捐獻給「小心願·微慈善」兒童圓夢公益行動,用於幫助深圳困境兒童實現願望。
  • 陪伴童年成長的經典童話《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是19世紀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弗蘭克·鮑姆的代表作,按照原名直譯為《奧茲國的魔術師》,國內一般翻譯為《綠野仙蹤》。《綠野仙蹤》是一部關於成長的童話故事。在旅行中,不僅桃樂茜成長了,她的朋友們同樣也獲得了期望的品質。稻草人沒有腦子,所以被認為這是他不聰明的原因。多蘿西一行人在旅途中遇到危難時,稻草人總是盡他所能地想辦法來渡過危機。起初他的想法並不恰當,但處理過許多問題後,他終於成為四個朋友中最聰明的一個。由金屬做成的鐵皮樵夫沒有心臟,他認為自己感受不到愛及人類所具有的情感。
  • 距今80歲《綠野仙蹤》「多蘿西」,她的經典造型一直影響著時尚
    可能你與「忘了跡」的我一樣,已記不清在多小的時候曾看過《綠野仙蹤》這部老少皆宜的美國童話故事片。只是腦海裡隱約地浮現出那小女孩的典型形象:綁著兩個麻花辮子,穿著格子圍裙,配一雙刺眼的紅鞋。這種造型似乎也是70至90年代幼小時我們常見的裝扮。這部影片最經典還是屬1939年那個版本。雖然裡面的視覺效果比不過現在的高技術,但故事情節與戲服卻耐人尋味。
  • 山西演出市場將迎「破冰」 兒童劇《綠野仙蹤》「疫」後首演
    在兒童節到來之際,太原市話劇團創排的勵志經典兒童劇《綠野仙蹤》將迎來疫情後的首演,為山西演出市場「破冰」。受疫情的影響,全國劇場停擺。太原市話劇團的演員們卻從未真正離開舞臺。幾個月以來,他們進行小品創作、劇本朗讀、詩歌朗誦、經典劇目復排、新劇目創排等一系列專業訓練及創作工作,紮實修煉「內功」。兒童劇《綠野仙蹤》劇照。
  • 音樂劇《綠野仙蹤》開演 還記得童話裡的鐵皮人嗎?
    中新網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上官雲)近日,由中演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綠野仙蹤》在北京正式開演。記者了解到,截止到6月30日,此次《綠野仙蹤》將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22場。音樂劇《綠野仙蹤》劇照。
  • 深圳小演員演繹戲劇英語《綠野仙蹤》
    英語音樂劇《綠野仙蹤》演員及工作人員合影。深圳晚報記者 黎曉斌 攝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梁建嬌 見習記者 鄭志鵬) 8月12日,由華潤萬象天地劇場、戲劇英語文化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關愛辦、深圳市婦女聯合會、深圳晚報社、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晚報愛基金指導的百老匯音樂劇《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演出在萬象天地劇場連演兩場,小演員們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全英文音樂劇。
  • 《綠野仙蹤》終極預告 多蘿西與小夥伴踏上徵程
    《綠野仙蹤》終極預告 多蘿西與小夥伴踏上徵程 共8張 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引進,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弗拉基米爾.託羅普金導演的動畫大電影《綠野仙蹤之奧茲國奇幻之旅
  • 《綠野仙蹤》:最好的合作關係是:目標相同,彼此成就
    《綠野仙蹤》是美國作家弗蘭克·鮑姆的代表作,是14部同名系列童話故事的第一部。作為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綠野仙蹤》的原名為《The Wizard of OZ》直譯過來應該是《奧茲國的魔術師》,國內翻譯時給它取了一個頗有意境的名字:《綠野仙蹤》。說起來《綠野仙蹤》只不過是一部敘事很簡單的以離家-冒險-回家為主的童話故事,但它卻獲得了驚人的高評價。
  • 奧斯卡電影博物館2019年開館 將舉行宮崎駿作品展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2月5日報導,美國奧斯卡獎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4日宣布,正在洛杉磯建設的「奧斯卡電影博物館」將於2019年下半年開館。據悉為慶祝開館,計劃舉行日本動漫電影大師、導演宮崎駿的作品展,將成為「全美史上最大規模的回顧展」。
  • 百老匯全美巡演版《綠野仙蹤》首登中國舞臺——鐵皮人膽小獅 現身...
    百老匯全美巡演版《綠野仙蹤》首登中國舞臺——鐵皮人膽小獅 現身花城廣場金羊網  作者:艾修煜  2019-05-23 文/ 金羊網記者艾修煜攝影/ 金羊網記者宋金峪5月21日,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綠野仙蹤》的四位主要演員驚喜現身廣州地標花城廣場和廣州塔,與廣州市民和遊客來了一場親密接觸。
  • 歐陽娜娜王晰同臺獻唱《綠野仙蹤》主題曲
    1905電影網訊12月12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閉幕式在海南三亞隆重舉行。 兩人在閉幕式傾情獻唱《綠野仙蹤》的主題曲《Over the rainbow》,娜娜甜美的嗓音與王晰渾厚的音色融合交織,令現場仿佛置身於童話的海洋,純真美好。